|
人类与考古 》 圖說北齊高洋墓 》
第24節:迷霧重重
朱岩 Zhu Yan
北朝乃至隋唐時期,墓葬壁畫中的人物形象,甚至包括傳世摹本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都存在着程式化的痕跡,特別是在同一畫面刻畫較多人物的時候,往往有相似的頭型與眉目,千人一面,姿態表情失於呆板。高洋陵墓壁畫中的人物極為寫實,畫傢利用有特徵的細節,成功地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對於每個人的臉型、眉毛、眼睛、嘴唇的表現,就有各種各樣的造型,不同的身份、不同心態的人物,其眼睛流露出的神色亦不相同。通過眉型的緊蹙或舒展,顯示出人物情緒的變化。人物的口型不一,嘴唇開合各異,是壁畫人物刻畫中最具神韻的筆觸之一。畫傢還通過人物形體、姿態,傳達出人物的不同氣質,如回首凝望、側身駐足等人物形態的具體表現,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人物執握儀仗時的手形多姿多態,生動準確。徐徐前行的儀仗隊列,通過人物流暢的衣紋表現得恰如其分。高洋墓壁畫中的某些神獸,雖在同時期壁畫墓中也曾見過,但通過比較就能分出藝術水平的高下。墓道東西兩側,壁畫中的青竜、白虎獨具神韻和氣勢。總體來看,長達4.5米的體量,身軀與腿的結合部富有力度的麯綫,與豐富的顔色搭配和諧統一,而竜鱗、虎斑等細節刻畫又細緻入微,其中,白虎熠熠閃光的眸子更是點睛之筆。
整體設計動靜結合,形象裝飾一氣呵成。
畫傢對於壁畫整體佈局的設計可謂匠心獨運。墓道兩壁的壁畫上下不分欄,前後連貫,成功地表現了儀仗隊列徐徐前行,天境神獸奔騰翺翔的壯闊場景。要全面詳盡地表現如此宏大的場景,使用焦點透視法是無能為力的,畫傢成功地運用了中國傳統繪畫所采用的散點透視法,將每壁53個人物和20餘種神獸逐一詳實地描繪出來。大畫面的佈局最忌諱的是內容鬆散,不切主題,畫傢在創作墓道壁畫中每個形象時,不但為人物個性竭盡筆墨,而且還註意到形象之間的襯托、呼應和聯繫。如每壁儀仗隊列的前進方向單一,處理不好隊列中的人物姿勢難免單調,可畫傢巧妙地利用了人物正面、側面、回首、側視以及四肢位置的變化等手法,改變了整個畫面節奏。在色彩的運用上,註意了濃淡搭配,加強不同顔色的對比,使畫面活潑、富有變化。天空中的神獸是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分佈其周圍的流雲、蓮花既有烘托天空特定氛圍的妙用,又填補了空白的空間,溝通了神獸之間的位置關係。這些匠心,終於使得整幅墓道壁畫內容前後關聯,緊湊統一,主題突出。考慮到墓道東西壁畫中形象的相互關係完全對稱,所以可以認為,壁畫內容的總體設計是出自一位畫傢之手。每個形象的初稿、定稿在風格上卻呈現差異,又暗示了壁畫是由幾位高水平畫傢依據總體方案聯手繪製完成的。東魏、北齊時期擁有一批著名畫傢,完全具備完成這樣規模壁畫的條件。
北朝晚期高水平的繪畫技法,成為了成熟的隋唐繪畫藝術之先聲。
3.迷霧重重
消逝的騎馬民族
鮮卑族,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曾經是那樣的叱咤風雲,那樣的絢爛奪目,但是他們最終消失在歷史的地平綫上,誰也不知道他們的蹤跡。
那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民族?他們為中國古代文化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在鮮卑族那消失的身影背後,一串長長的馬蹄印中留下了數不清的問號。
鮮卑族是中國東北古老的少數民族,在部落聯盟中,拓跋氏是比較落後的一支,其祖先最早活動在今天的大興安嶺北部、黑竜江省嫩江流域一帶。文獻中曾經提到,這一地區有拓跋鮮卑的祖廟石室。
1980年,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文物管理所的米文平等人,經過艱苦細緻的調查,在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阿四河鎮西北10公裏處,發現了一處高度為20多米的天然岩洞,當地鄂倫春人稱它為嘎仙洞。
嘎仙洞洞口面朝西南,略呈三角形,高12米,寬19米。洞內極為寬敞,南北92米,東西約28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能容納數千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
|
|
第1節:通往灣漳之路 | 第2節:七十二疑塚 | 第3節:北朝陵墓群調查 | 第4節:最高大的墳丘天子塚(圖) | 第5節:開進灣漳村(圖) | 第6節:初見帝王威儀(圖) | 第7節:踏過蓮花地毯的儀仗隊(圖) | 第8節:墓道壁畫人物 | 第9節:兩側的儀仗隊列 | 第10節:地下水出現了(圖) | 第11節:朱雀門中睡國寶(圖) | 第12節:被侵擾的武士(圖) | 第13節:墓葬部分被盜掘(圖) | 第14節:墓室頂部的天象圖(圖) | 第15節:鎖定陵墓主人 | 第16節:蒼狼出世(圖) | 第17節:我是一隻來自北方的狼 | 第18節:雙面皇帝 | 第19節:既徵伐四剋,威振戎夏 | 第20節:乍現盛世曙光(圖) | 第21節:華麗時代(圖) | 第22節:色彩紛呈的時代(圖) | 第23節:畫傢的綫條老到純熟 | 第24節:迷霧重重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