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炮打响的四本书,到底算什么书?
我看是:匪玉匪石、不三不四、非驴非马的书。
你说它是学术著作?有一点儿像,没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写不出来。
你说它是随笔?当然是,没有生动的文笔,写不出来。但仅有生动的文笔,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样写不出来。
奇怪的是,比起那些“严肃”、“深奥”的学术著作,这个“品读中国书系”极大地增加了易中天的知名度和读者缘。
当时易中天这样做是想改变大学的科研布局?是想改变大学的运转方向?是想有利于国计民生?……
照我看来,易中天才想不了这么多,他不过我行我素而已。
有这四本随笔体著作垫底,易中天讲“汉代风云人物”就如探囊取物了。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像《品人录》那样的书,就是对历史上有趣的人物,通过有趣的事件,借助妙趣横生的语言,做有趣的叙述,有趣的分析。一切的一切都在一个“趣”字。其行文,不需要怎么转变,就是优秀的电视散文。如果在讲述时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脱稿演讲,受现场气氛的鼓励再有所发挥,那就没治了,盖了帽了。
易中天这样的教授,是所谓“人来疯”的演讲者,越是大场面越来劲,新见解和俏皮话顺嘴就来。
“汉代风云人物”讲座,实际上是一位当代有趣人物趣话几位古代人物。很快引起观众的盎然兴趣。易中天走下讲坛亲自表演“避席”,虽然受到他家“领导”和我不约而同的质疑,却受到观众欢迎。“韩信不是螃蟹”的麻辣语言,牛刀小试,大获成功。
易中天擅长对正史正襟危坐的记载做谐趣性化解,用活泛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讲到项羽失败时这样说:“项羽听到这个话以后,把这个人扔油锅里去了。游说他的人虽然被项羽杀了,但是项羽夺取天下,称王称帝的机会也被项羽扔油锅里去了。 ”
把称王称帝的机会扔到油锅里去了,讲得多生动有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