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
第24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4)
大江健三郎 Kenzaburō Ōe
许金龙 Xu Jinlong
已然疯狂了的大人们在城里四处乱窜的那个时代,他们倒是有一种值得记录的奇妙热情,就是从那些全身柔嫩的皮肤上只长着栗色胎毛,却做过微不足道的坏事的孩子中,将大人们判定为具有流氓倾向的孩子们监禁起来。
对黑暗和肮脏的描写接连不断,却又是难以言表的明快,同时让人感到非常轻快。这种表现之所以可能,或是因为作者还年轻,战后时代也刚开始不久,都有点儿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抑或由于极为年轻而具有的那个势头。我只能作如此想象。
截至那时为止,还是写出了一些即便现在读起来仍然有趣的作品,可在那以后的两三年里,自己写的小说并不好。自己也知道"不好",然而文艺杂志嘛,他们对于露出水面的新人总是比较宽容--现在还有这种倾向--并乐于接受,便发表了那些作品,我就在这样的感觉中开始了文坛生活。当然,这其中也有获得芥川奖的缘故。《迟到的青年》可以说是战后青年的虚构性自传,现在我还清晰记得题名的这部长篇小说,也是以那种风格写成的。
与此同时,我也为另一种感觉所苦恼,那是一种非常黑暗的感觉,觉得如此下去绝对不行,会走到尽头的。不过,那时多少已经有了一些名气,因此已经无法回到原先的学生生活,无法在写作并无稿约的小说的同时进行学习。就是这么一段不上不下的痛苦时期。
--在一九九六年您六十一岁时出版的《大江健三郎小说》全十卷本中,并没有收入《迟到的青年》以及《日常生活的冒险》等作品,而这些作品自从您在创作初期发行以来,一直受到广泛阅读。所谓"青年时代的作品"不能收入文集,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件意外之事。不过,这是因为严厉的自我批评之结果吗?的确,如果想要探究与现在所不同的"大江健三郎",我觉得阅读《迟到的青年》和《日常生活的冒险》可能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围绕《日常生活的冒险》中的主人公、青年斋木犀吉,书中有这么一段描绘:
此时身高已达一米七五的大块头少年,与魏尔伦①描绘的兰波,以及当时正在地方影院和东京近郊的三流影院放映的法国电影《肉体的恶魔》中的杰拉德·菲利普比较相似。其后每当遇见他时我都会感觉到,他那大脸膛的相貌尽管并无异常,只是无论处于什么人群中都非常显眼,实际上,就是那种时时刻刻都与各色人等的极具个性的那类容貌相似,通常的说法,则是与他人的脸膛相似。就在詹姆斯·迪恩②死于车祸前后,他在行走时以令人联想起那位近视的美国青年的作派眯缝着忧郁的眼睛,额头因耷拉下来的头发而显得短小,以至无论谁都认为,在东洋人之中,唯有他才与詹姆斯·迪恩最为相似。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文/铁凝(1) | 第2节: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文/铁凝(2) | 第3节: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文/铁凝(3) | 第4节:多余的序言 文/莫言 | 第5节:作家生活五十周年来临之际 | 第6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1) | 第7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2) | 第8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3) | 第9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4) | 第10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5) | 第11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6) | 第12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1) | 第13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2) | 第14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3) | 第15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4) | 第16节:立志要当小说家(1) | 第17节:立志要当小说家(2) | 第18节:与渡边一夫先生的交流(1) | 第19节:与渡边一夫先生的交流(2) | 第20节:与渡边一夫先生的交流(3) | 第21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1) | 第22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2) | 第23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3) | 第24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4)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