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子杂家 》 於丹閻崇年等名傢演講錄:發現你的心靈 》
第24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7)
於丹 Yu Dan
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解决,他解决不了你可以給他一定的指導方法,一切的方法都需要有個好的關係。好的關係不是溺愛是真愛,不是包辦代替而是培養他的自主自立。有人說:"好的關係就是鼓勵孩子表揚孩子。"無批評教育是偽教育,對孩子以表揚為主永遠是對的,但是絶不能沒有批評,沒有批評的教育是缺鈣的教育,是危險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成長的路標,今天教育的危險是對孩子不敢批評或者衹有表揚。
我在書中舉了大量案例,用故事講道理。我到內蒙古呼和浩特去講課,當地一個14歲的孩子與老師發生了矛盾,對老師很有意見,上課時老師講課文在教室裏走來走去,走到這個孩子跟前時孩子拔出鋼筆對準老師的後背甩鋼筆水。老師轉身問:"為什麽甩鋼筆水?"老師看了看自己的衣服說:"還甩了四滴。"孩子說:"老師,我衹甩了一滴,那三滴不是我甩的。"老師說:"看你就像個人渣!"說這種話的老師有違師德,要受到批評。孩子回傢上吊了,留下封遺書說用死維護自己的尊嚴,證明他衹甩了一滴而不是四滴,14歲的孩子衹為了證明衹甩了一滴墨水而不是四滴就自殺了。這個故事登在《中國青年報》第一版。
老師要加強師德教育,中國有上千萬老師,不能說老師的每句話都是正確的,老師不是神,也會犯錯誤,孩子因為這樣一句話就自殺了,就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和作傢蔣子竜討論這件事情,結論就是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為什麽我們的孩子變得脆弱?因為太受寵,承擔責任太少,挫折太少,他受不了一點委屈,受不得冤枉。我的忠告是:您的孩子早晚有一天會出問題的。您的孩子可能在某個時候會受到委屈、冤枉、打擊、挫折,一般人不可能避免,如果你的孩子受不得委屈經不得挫折,他就是個危險的孩子,衹有一個辦法,即對孩子進行抗挫折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懲罰不是打駡、污辱,而是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讓孩子敢於對自己的錯誤負責。
我註意到北方老人哄孩子的一個細節:孩子摔倒了,撞到樹上了,很多老人跺腳拍地拍樹,怨樹怨地,撫摸寶寶。地有何罪樹有何罪?不小心摔倒了爬起來,都是別人不好孩子好,這種教育使孩子從小學會逃避責任。你的孩子闖禍了,孩子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孩子一定是會犯錯誤的,中國的父母是什麽樣的反應模式?父母說:"怎麽回事?"孩子說:"我錯了。"父母說:"真討厭,你怎麽老惹禍呀?快道歉。"孩子說聲:"對不起。"父母會說:"趕快回傢寫作業!"衹要回傢寫作業去了,天大的麻煩與孩子無關,父母留下賠禮道歉、打官司、上醫院。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他體驗的是犯了錯誤說了對不起就走人了,他能經得起挫折嗎?
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我也和大傢一樣面臨過挑戰,我下决心磨煉我的女兒。我女兒上小學五年級時,我傢住在西直門,夏天我女兒和鄰居傢上小學三年級的小男孩到飯店門前的停車場去玩,保安怕孩子拿石頭劃汽車,就轟孩子,態度比較惡劣。我女兒看到保安那麽兇,拿石頭敲地,敲得保安心驚肉跳。保安追時我女兒他們就從飯店嚮傢裏跑,中間有個鐵柵欄門,小孩過得去保安過不去。第二天保安做了手腳,大鐵門不鎖衹挂個鎖,我女兒又去敲石頭,保安來追,我女兒跑着跑着聽到身後的大鐵門開了,嚇得魂飛魄散,一口氣跑回傢裏,但那個小男孩跑得慢被抓住了。我聽見小男孩的聲音不對就問我女兒是怎麽回事,女兒說完之後,我覺得今天不能放過我的女兒,我說:"你是姐姐他是弟弟,你是主要責任人,小弟弟是跟着你搗亂的,現在出事了,你跑回傢,小弟弟被抓走了。你趕緊出去找保安承認錯誤,有什麽責任你來擔,把小弟弟換回來,你今天不邁出這個門,明天你怎麽有臉見小弟弟?爸爸知道你是好孩子,好孩子要敢做敢當。"我女兒哭了,這時需要出去的人不是我,而是責任人孩子,她要體驗做了錯事需要承擔。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發現你的心靈(1) | 第2節:發現你的心靈(2) | 第3節:發現你的心靈(3) | 第4節:發現你的心靈(4) | 第5節:發現你的心靈(5) | 第6節:發現你的心靈(6) | 第7節:發現你的心靈(7) | 第8節:發現你的心靈(8) | 第9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1) | 第10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2) | 第11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3) | 第12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4) | 第13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1) | 第14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2) | 第15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3) | 第16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4) | 第17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5) | 第18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1) | 第19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2) | 第20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3) | 第21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4) | 第22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5) | 第23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6) | 第24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7)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