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玄奘西遊記   》 第24節:身臨絶境(2)      錢文忠 Qian Wenzhong

  在一滴水都沒有,又完全不知道何處能找到水源的情況下,玄奘選擇了繼續西行,走進莫賀延磧大沙漠的深處,這就幾乎等於是選擇了死亡。那麽,他又是怎樣走出這片大沙漠的呢?
  佛教僧人在遇到苦難的時候,往往會念誦觀音名號,玄奘當然也不例外。根據史書記載,當時周圍全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黃色流沙,人鳥俱絶,更可怕的是“夜則妖魑舉火,爛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意思就是白天常常會遇到沙塵暴,這個時候,被狂風席捲的黃沙就會像下雨一樣漫天飛舞,讓人無法喘息。而到了晚上,烏黑一片的沙漠裏面,好像有很多妖魔鬼怪在舉火點燈,這些燈火就像清晨的星空一樣燦爛。這裏所說的“火”應該是磷火,就是人或者動物死去以後,屍體腐爛時分解出磷化氫,並自動燃燒的現象。這種現象不衹是古代纔有,今天仍然存在,民間所謂的“鬼火”就是這東西。然而獨自一人處在這樣恐怖而惡劣的環境之下的玄奘,心中並無恐懼之感,他可能已經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徹底“身臨絶境”了。
  如果根據史書的記載推斷一下的話,此時的玄奘起碼有四天五夜滴水未盡,他的生命到達了極限。雖然我們知道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有很多人被埋在礦井裏,或樓房底下十幾天,依然能生還,但是這是需要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不能斷水。而玄奘在極度乾燥的沙漠中斷水四天五夜,與一般人在正常的環境當中斷水,更不可以相提並論。因此在這個時候,玄奘感到自己的生命大概就快要結束了。極度睏乏、再也走不動的他,衹能任憑自己躺倒在沙地裏,默默地念誦救苦救難觀世音的名號,……
  其實此時玄奘的心情是極其復雜的,他一方面覺得生命正在漸漸地離自己遠去,另一方面人本身的求生欲望又讓他無法徹底放棄。於是,根據史書的記載,虔誠的他對菩薩做了一番特別的稟告:
  玄奘此行不求財利,無冀名譽,但為無上正法來耳。仰惟菩薩慈念群生,以救苦為務,此為苦矣,寧不知耶?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玄奘我此行不求名聲,更不考慮財寶利益,我衹是為了追求無上的佛法,菩薩你是應該救苦救難、佑護衆生的,我如此艱難困苦,難道菩薩您不知道嗎?
  我們為什麽要說這段乞請詞很特別呢?因為這裏面隱隱含着對菩薩的指責和對菩薩法力的置疑。表面上看來很哀怨,但事實上這是玄奘作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所表明的態度:他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付給了佛祖和菩薩。
  玄奘就這樣一遍又一遍不停地嚮菩薩訴說着。到了第五天的夜裏,氣候出現了變化(沙漠裏的氣候是極其復雜多變的,有一句俗話叫做:“早穿皮襖午穿紗,圍着火爐吃西瓜。”意思就是早晨你還穿着皮襖,中午就得穿薄紗了,而你吃西瓜的時候,也許正圍着火爐。這句話主要是描寫吐魯番的,但是實際上吐魯番離玄奘被睏的莫賀延磧並不是很遠。由此可見沙漠中一天之內的氣候溫差變化之大)。原本沙漠裏悶熱得像蒸籠一樣的天氣突然出現了轉機,吹來了陣陣涼風,我不說大傢也一定知道,涼風在炎熱的沙漠中有多珍貴,它不僅能使人清醒,還能使疲憊不堪的精神得到改善。當時的玄奘本來已經由於嚴重缺水,眼睛幾乎看不出東西。但是這陣涼風吹到身上,讓他頓時感到清涼爽快,簡直如沐寒冰,視力也漸漸恢復。而一直跟隨着他的那匹久經嚴酷環境考驗的識途老馬,原本一直奄奄一息地趴在他旁邊,這個時候居然也站了起來。
  此時此刻,沐浴在陣陣涼風中的玄奘覺得自己終於可以安靜地睡一會兒了。據說在他睡得正香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一位身長數丈的大神,表情兇惡,手裏拿着一把長戟,一邊揮舞,一邊對他說:“何不強行,而更臥也?”(你幹嗎不勉強地再走幾步呢,你怎麽還睡着?)玄奘一下就被驚醒了,他以前做的夢裏面,不是慈眉善目的佛或者菩薩,就是非常美麗的景物,比如大海、須彌山或者蓮花之類的,因此,他感到非常奇怪。僧人一般都是比較相信夢境的。於是奇怪之餘,玄奘還是照着夢裏那位大神的指示,勉強站起來嚮前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西遊記 百傢講壇
第1節:前 言第2節:目 錄第3節:玄奘身世(1)第4節:玄奘身世(2)
第5節:玄奘身世(3)第6節:皈依佛門(1)第7節:皈依佛門(2)第8節:皈依佛門(3)
第9節:求學之路(1)第10節:求學之路(2)第11節:求學之路(3)第12節:求學之路(4)
第13節:潛往邊關(1)第14節:潛往邊關(2)第15節:潛往邊關(3)第16節:偷渡國境(1)
第17節:偷渡國境(2)第18節:邊關被擒(1)第19節:邊關被擒(2)第20節:邊關被擒(3)
第21節:險象環生(1)第22節:險象環生(2)第23節:身臨絶境(1)第24節:身臨絶境(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