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大城北京   》 第24節:形式研究:寺廟、佛塔和雕塑(2)      林語堂 Lin Yutang

  沐浴在月色中的天壇是最令人肅然起敬的,因為在那時天幕低垂,天壇這座雄偉的穹頂建築與周圍的自然景物水乳交融,渾然一體。鍍金的圓頂在雲朵或繁星的襯托下閃閃放光,三層壇檐在夜裏顯得更加寧靜安祥,令人敬畏。層見疊出的大理石欄桿支撐並托起了整座建築,其造形象徵了人類嚮上蒼奉獻了自己的靈魂。天壇恐怕是世界上最能體現人類自然崇拜意識的建築。與其他森然可怕的宮殿或優雅別緻的樓閣不同,天壇與哥特式大教堂一樣,真正能讓人們體察到神靈的啓示。
  祭天是中國古代最具威嚴的儀式,那是僅屬於皇帝的特權。在這一活動中,皇帝是最高貴的祭司,是其臣民的代理主教。這種思想感情是中國最古老的思想方式,它既不是儒傢的,也不是道傢的,更不是佛傢的,是先於它們很早就存在的。對上帝的膜拜{22}可以追溯到中國歷史的開端。儒傢學說是一個倫理道德說教係統,也包含一些以史實為根據的社會政治內容。孔夫子本人從實質上說也是一位歷史學家,他研究的重要對象之一便是在他之前各時代祭天的形式。《論語》中有兩處記載了孔子感覺史料不足的苦惱:我不知其細節,因為缺乏歷史依據;如果史料充分,我就能恢復它們。還有一次他說他不知道究竟該怎樣來祭天,如果有人知道,那麽治理天下易如反掌。他說:
  “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見《論語·八佾》)
  不管怎樣,祭天這種禮儀持續了四千年。它所喚起的那種威嚴神聖的感覺基於這樣一個事實:除其祖先之外,皇帝衹嚮天跪拜行禮。而衹有祭天這一場合,皇帝纔面北背南嚮人頂禮膜拜而不是面南背北受人膜拜。另外,還有一個古老的信念,認為皇帝“受命於天”,他統治的期限也是天命决定的。所以,一氏王朝的衰亡是由於上帝已把“天命”傳給了別人;當一個人在動亂之後成功地一統天下,人們便把他看作是“受命於天”的真竜天子。正因為如此,漢語“革命”一詞最初的含義就是‘天命的改變”,這與歐洲“天賜君權”的意思是一致的。
  還有一些認識是與此一脈相承的:饑荒與幹旱被看作“天怒”。如果自然界或人世間出現了什麽不同尋常的變亂,如周蝕、幹旱或社會動蕩等,人們就會認為是皇帝受到了天責。據中國神話傳說。公元前十八世紀堯帝曾祈禱天帝赦免其子民的罪孽,衹歸罪他一人。
  這種樸素的思想方法與中國哲學的陰陽五行觀念密切相關。根據這一理論,世界的安寧依賴於陰陽的調和。如果人世發生了流血殺戮等暴行,破壞了陰陽的均衡,自然界便會出現幹旱、洪水和慧星等現象。
  天壇是圜丘壇、祈年殿兩部分的總稱。鼕至在圜丘壇舉行
  圖91天壇
  AA.入口B.樂工房C.神廚D.齋宮E.皇穹宇F.圓丘壇
  G.祈年殿HI.用品庫J.宰牲亭K.長廊
  圖92羅漢遼金時期,仿唐風格,三彩陶
  祭祖。祈年殿俗稱天壇,春天來到(立春)時在這裏舉行祭祀,祈求五穀豐登,故而稱作祈年殿,它比圜丘壇高出許多。但皇帝的“大祭”是在圇丘壇舉行的,其隆重與堂皇的程度衹有泰山之祭才能比擬。泰山之祭是另一僅僅屬於皇帝的特權。但是,除非國富民強,天下太平,並不是每一個統治者都會在泰山舉行祭禮。而且,一個平庸的皇帝祭泰山,人們會認為他狂妄自負。各朝史書對皇帝出祭泰山的事情都有詳細的記載。
  在鼕至前夜,皇帝就離宮去天壇祭天,行進隊伍莊嚴肅穆。為方便皇帝通過,紫禁城的午門與前門大開,這種場面是不多見的。皇帝的轎子由十六位貴族青年擡起,轎簾上綉滿金竜,隨從人員前呼後擁,大概有兩千之多,其中包括王公大臣,親隨內侍,還有那五色斑斕的儀仗隊伍。通過前門的道路已事先用黃土鋪平,整個隊伍在祭禮前一天的黃昏裏靜靜走過。在天壇入口附近設有供皇帝當晚帶戒沐浴的齋宮,巨大的燈籠懸挂在祭壇的東南方,徹夜通明。燈籠架碩大無比,裏邊有一個人專門負責照看燈火。午夜纔過,皇帝就起身沐浴更衣,等候黎明的到來。終於一切準備就緒,王公大臣在大理石欄桿圍成的環形階梯上整齊侍立,為祭祀精選的小公牛在階梯下東南角的緑色烤爐上準備妥當,天神與當朝皇帝祖先的牌位擺放整齊。然後,皇帝纔開始走嚮祭壇。他首先在皇穹宇做一番祈禱,並在那兒休息一會兒,接着嚮南登上通往祭壇的三層階梯。他在祭壇正下方的中間階梯上站好,這時古樸的聖樂在一些比較簡單的樂器上奏出。在同一層階梯上東邊擺放着太陽,五大行星與二十八星宿的神位,西邊是月、雲、風、雨的神位。皇帝身邊站一個保管祈禱所用跪墊的侍者和一個“監察員”,其職責是保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老北京的精神(1)第2節:老北京的精神(2)
第3節:四季(1)第4節:四季(2)
第5節:城市(1)第6節:城市(2)
第7節:城市(3)第8節:古老的輝煌(1)
第9節:古老的輝煌(2)第10節:古老的輝煌(3)
第11節:古老的輝煌(4)第12節:古老的輝煌(5)
第13節:軍閥,皇后和嬪妃(1)第14節:軍閥,皇后和嬪妃(2)
第15節:軍閥,皇后和嬪妃(3)第16節:皇宮和禦苑(1)
第17節:皇宮和禦苑(2)第18節:皇宮和禦苑(3)
第19節:皇宮和禦苑(4)第20節:皇宮和禦苑(5)
第21節:皇宮和禦苑(6)第22節:皇宮和禦苑(7)
第23節:形式研究:寺廟、佛塔和雕塑(1)第24節:形式研究:寺廟、佛塔和雕塑(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