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心靈跋涉的歷程:巴金最後23個春秋   》 花溪,寧靜的婚夜(4)      竇應泰 Dou Yingtai

  “是嗎?”蕭珊已經深深陶醉了。她被他的談話感染着。衹聽巴金娓娓地說:“當然,我在國外開始寫作以後,除了法國老師,我還有俄國的老師亞·赫爾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和高爾基。我後來翻譯過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父與子》和《處女地》,翻譯過高爾基的早期的短篇。”
  “先生莫非還有翻譯外國名著的計劃?”蕭珊愕然。
  巴金鄭重地點點頭:“是的,我還準備翻譯赫爾岑的回憶錄。我還喜歡英國的狄更斯;日本的夏目漱石、田山花袋、芥川竜之介的作品,儘管我的日文至今沒有學會,可是我喜歡日本作傢的作品。”
  蕭珊說:“我真沒有想到,先生的寫作竟是以外國作傢為楷模的?”
  巴金說:“不,我的中國老師是魯迅。我的作品或多或少受到這些作傢的影響。但是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師是生活,中國的社會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為作傢,我最初還不能駕馭文字,作品中不少歐化的句子,我邊寫作,邊學習,邊修改,一直到今天我還在改自己的文章。我離開舊家庭就像摔掉一個可怕的黑影。”
  蕭珊已經聽得入迷了,她被巴金的文學之夢和遠大的抱負所感。
  巴金繼續嚮妻子敘說苦衷:“我二十三歲從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尋一條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說救人救世,未免有些誇大,說救自己,倒是真話。當時的情況是這樣:我有感情無法傾吐,有愛憎無處宣泄,好像落在無邊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顆心無處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靜,我就活不下去。”
  “太好了!”蕭珊緊緊地與他相擁,她感到和巴金的結合就是自己人生的最好歸宿。那天晚上她們在窗前喁喁細語,直到夜深,直到黎明。她們都感到彼此間有那麽多想說又沒有吐出的話。窗外的溪水在寧靜的夜裏發出喧響,夜在溫馨中漸漸逝去。
  數十年後,巴金在回憶起他和蕭珊在貴陽的結婚時曾這樣寫道:“我們結婚那天的晚上,在鎮上小飯館裏要了一份清燉雞和兩樣小菜,我們兩個在暗淡的燈光下從容地吃完晚飯,散着步回到賓館。賓館裏,我們在一盞清油燈的微光下談着過去的事情和未來的日子。我們當時的打算是蕭珊去四川旅行,我回桂林繼續寫作,並安排我們婚後的生活。我們談着,談着,感到寧靜的幸福。四周沒有一聲人語,但是溪水流得很急,整夜都是水聲,聲音大而且單調。那個時候我對生活並沒有什麽要求。我衹是感覺到自己有不少的精力和感情,需要把它們消耗。我準備寫幾部長篇或中篇小說。我們在花溪住了兩三天,又在貴陽住了兩三天。然後我拿着親戚的介紹信買到郵車的票子。我送蕭珊上了郵車,看着車子開出車場,上了公路,一個人慢慢走回旅館。.........”
  眼前的景況,萬籟俱寂,讓巴金忽然感到和當年的花溪之夜有幾分相似。然而,他尋遍了那幢空寂的小樓,始終尋不到蕭珊的影子,好一陣,他纔從一隻五鬥櫥裏,翻找到一張發黃的舊照片。那是蕭珊六十年代拍攝的小照。他把她的照片捧在手上,看了又看。半晌,一串混濁的老淚流淌下來,滴落在蕭珊那張含笑的玉照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悲劇在暮年上演“13”--一個黑色的日子(1)“13”--一個黑色的日子(2)
“13”--一個黑色的日子(3)“13”--一個黑色的日子(4)“13”--一個黑色的日子(5)
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1)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2)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3)
中午噩耗進傢門(1)中午噩耗進傢門(2)中午噩耗進傢門(3)
蕭珊死前的話: "血還是不要輸了吧?"(1)蕭珊死前的話: "血還是不要輸了吧?"(2)蕭珊死前的話: "血還是不要輸了吧?"(3)
與愛交織的訣別愛情起步的地方(1)愛情起步的地方(2)
愛情起步的地方(3)愛情起步的地方(4)花溪,寧靜的婚夜(1)
花溪,寧靜的婚夜(2)花溪,寧靜的婚夜(3)花溪,寧靜的婚夜(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