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与百姓生活   》 第24节:从小抓起:“易子而教”      田玉川 Tian Yuchuan

  显然,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
  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章句上)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
  孔孟两位圣贤不仅一生中奔走呼号,吁请所能见到的当政者,以“教民”为先,以行“仁政”为本,而且还大半生在从事教育,招收弟子,开办私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了很多创新。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孔圣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自办教育在当时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开了几千年民办教育的先河。尤其是“有教无类”的光辉思想,真的犹如甘霖,滋润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成为人类教育的共同财富。
  亚圣孟子一贯以孔子的正统的继承者自居,他的教育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仅授徒讲学,培养出了乐正子、公孙丑、万章等优秀的学生,还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著《孟子》七篇,留给后世。犹如绵绵春雨,普降于漫漫的历史文化中。至今,我们仍在受其滋养。
  从小抓起:“易子而教”
  人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犹如摩天大楼,首先要打好根基一样,青少年时代的教育会影响、决定人的一生。在长身体的同时,也在长知识、长品德。就像小树的生长一样,一旦长成就定形了,是高,是矮,是弯曲,还是挺拔,在初长拔节时就已决定了。所以,人的教育,就要从青少年入手。
  从学校教育来看,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它是人生教育大厦的第一层地基,如果打不好,整个人生大厦就会倾斜和坍塌。在这方面,日本人做得很成功。日本的小学老师要求达到研究生水平,以保证学生能学到最新的最精华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也当然要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的启发式教学,肯定不是“填鸭子式”或“放羊式”的硬灌输。
  对教育方法的改进,亚圣孟子早就在提倡,他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当他的得意门生公孙丑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孟子回答道:“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离娄章句上)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在“易子而教”的过程中,儿子本身的优缺点,父子关系中那些不利于儿子健康生长的因素都会充分暴露出来,极有利于改正。
  这个方法,自古至今,应该说是很有效的。
  北京电视台BTV-8办了一个“相约新家庭”的节目,就是现代版的“易子而教”。在每一对选好的家庭中,让这一家的孩子去那一家当一段孩子,暂时认那一家的父母为父母,以适应新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磨炼各自的生活能力。
  从已播放的节目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到了一个新家庭,很快会适应新的角色,不仅能够与新父母和睦相处,而且还为新家庭操办家务,为新父母分忧解难,深受新父母喜爱;有的学生到了一个新的家庭后,以往“不正”的种种毛病,全暴露出来了。像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乱花零用钱,学习偷懒,与一些“问题青少年”来往过密,过早地谈情说爱等,引起了“父子相夷”,造成了“责善则离”,再也难以在新家庭中呆下去了,只好回到自己的家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序 孟子思想与我们的生活第2节:生于乱世
第3节:师于儒门第4节:游于列国
第5节:授于故里 圣于著作第6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1)
第7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2)第8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3)
第9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4)第10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5)
第11节:“亲亲”:孝为德之本(1)第12节:“亲亲”:孝为德之本(2)
第13节:“亲亲”:孝为德之本(3)第14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1)
第15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2)第16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3)
第17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4)第18节:养欲:即养礼
第19节:养心寡欲:心理减负(1)第20节:养心寡欲:心理减负(2)
第21节:养心寡欲:心理减负(3)第22节:良心:中国人特有的品性(1)
第23节:良心:中国人特有的品性(2)第24节:从小抓起:“易子而教”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