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关系得以缓和是在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以后,当时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正在逐步投向苏联。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美国只好转过头拉拢以色列。肯尼迪当选为总统后,亲口向梅厄夫人保证,一旦以色列遭到入侵,美国将支持以色列。这样的保证让美以之间的关系有所回升。
冰封多年的美以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解冻。在1961年到1967年的5年中,美国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与以色列和解的诚意。大量的进攻性武器,包括坦克、战斗机、鱼雷艇等从美国运往以色列,并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给予以色列大量武器和人力上的军事支援。美国也因为在这次战争中对以色列的偏袒,导致埃及、伊拉克、叙利亚、也门、阿尔及利亚等国与之断交。
尼克松总统接过肯尼迪的接力棒,将中东政策做了些调整,在保证以色列生存安全的同时兼顾与温暖和的阿拉比国家的关系。为了表示信誉,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5亿美元的信贷,让其购买武器。尼克松政府在三年之内给以色列提供的军事物资,超过了1948年以来美国政府提供援助的总和。就在随后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又高调用军事援助让以色列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同时,美国也不忘记督促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和谈。当然,美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全球战略。
美以之间的关系得到正式的确定是在1988年,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美国将以色列称为非北约盟国。在此之前,由于伊朗爆发的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亲美政权倒台,美国的中东战略也受到重创。在苏联盛气凌人的势态之下,美国意识到,与以色列的战略联盟关系十分重要。于是从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之后,美以开始为双方正式关系忙碌。从《备忘录》初见端倪到达成协议,从双方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军事和政治联合体到以色列以非北约成员国的身份参加了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这所有一切都在见证美以双方关系进行质的变化。
其实美国的外交关系都是随着一段时期的战略需要而做调整,这些相信是人尽皆知的。对美国来说,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界定朋友和敌人的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国家利益。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战略目标由对抗苏联势力扩张变成了谋求以美国为主导的地区新秩序。所以美国在中东的政策又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东遏两伊,西促和谈",也就是说遏制伊朗和伊拉克的势力扩张,促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和谈。美国开始利用给以色列的贷款来要求其与巴勒斯坦和谈,引起了以色列当局政府的不满。可是,这并不代表以色列在美国中东战略地位有所下降。美国还需要利用以色列防范中东地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反对恐怖主义和地区阿拉伯激进势力。因此,美国还是坚持对以色列的支援,但是同时也不忘向以色列施压。
在提供高额援助的同时,美国还与以色列在先进军事武器方面紧密合作。1997年,美国国家安委会发表声明,表示实现中东地区的公正、持久和全面和平,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与幸福,维护海湾石油以合理的价格自由流出,为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美以之间的关系又进一步加深了。
在"9·11"之后,美国为了得到阿拉伯国家对反恐的支持,就和谈问题又一次向以色列施压。但是在随后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又转变了态度,支持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反恐"。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以之间互通有无,通力协作,关系进一步深化。"9·11"之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美国先发制人和本土安全防御的战略变化。有许多伊斯兰国家的舆论表示,美国的反恐其实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特别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由此看来,以色列在未来美国中东战略的地位还会升高。
五、 以美同盟是伙伴还是主仆关系
美国和以色列之间的特殊关系,让很多人都产生质疑。在以色列内部有多人认为,以色列不应该唯美国马首是瞻。可是去世的以色列总理拉宾曾说,以色列要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美国的援助,所以以色列外交政策的底线是不能得罪美国。以色列的前总理也说,在外交政策中,美以之间的关系必须处于最优先的地位。可以看得出,在以色列对外政策中,美以同盟的地位依然凌驾于其他关系之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