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杂家 生存恐慌:最後的老手藝   》 第24節:正在消失的老手藝——裁縫(1)      梁平 Liang Ping

  磨刀人叫廖秀生,其實並不老,今年剛四十八歲,河南漯河人,原本是個鐵匠。八十年代末,大機器批量生産的鐵器搶走了市場,他的鐵匠鋪生意頓時清冷。萬般無奈之下,廖師傅不得不熄爐停錘,放棄了自己十多年的鐵匠手藝。兩年後,廖師傅置了套磨刀傢什,別過老傢,遠走他鄉謀生路。自膽怯的第一聲吆喝,到現在已整整十五年。十五年,對於那些生活滋潤的人,也許很短暫,可背井離鄉的廖師傅,這十五年卻是一天一天數過來的。他租住在常德市青陽閣的一間小平房裏,小屋既陰暗又潮濕。他告訴我,最難挨的是晚上,總望不到天亮。
  磨刀人的行頭是一條長凳,一頭固定一粗一細的兩塊磨刀石,凳腿邊吊個水罐。凳子的另一頭則綁着坐墊,還挂了一個舊包,裝些簡單的工具:錘子、鋼鏟、砂輪、水刷、水布。菜刀用的時間長了刀刃會鈍,就需要鏘薄。鏘菜刀很講究,先要看刀口,鋼是軟還是硬,硬的用砂輪打,軟的用鋼鏟鏘,最後用磨刀石磨。鏘刀就是個鐵刨子,有的磨刀人用手搖砂輪代替鏘刀,省時省力。廖師傅告訴我,用砂輪磨刀,刀刃遇熱退火,會減弱鋼性。他是很少用砂輪的,就是用磨刀石磨刀,也要不斷澆水降溫。
  廖師傅費了很多工夫纔將我那把舊刀口打薄一點,嘴裏不停地說:“好鋼火。”我問他一天能磨多少刀,他答:“運氣好的話,一天能磨二十多把,運氣差就衹能磨幾把了。”我又問:“你是怎麽進來的?我們這裏的門衛管理很嚴的。”他回頭憨厚地一笑:“我說你們學校食堂的李師傅請我來的,姓李的多,他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刀很快磨好,廖師傅用拇指試了試刀鋒,用抹布擦拭幹淨,交給我並叮囑:“是把好刀,不用就擦點油。”我想請廖師傅留下名字與聯繫電話,好送照片給他,他笑了笑:“哪裏有電話?我這些年,不知搬了多少次傢,怎麽安電話?再說安了,打給哪個?”他衹是很認真地在我的筆記本上寫下“廖秀生”三字。
  我遞過一支煙給廖師傅,他擺了擺手:“不抽,不抽的。”背起板凳,走了。聲音比先前小了很多,但仍是長長的拖音:“磨剪子……鏘菜刀……”
  正在消失的老手藝——裁縫
  跟蹤拍攝老裁縫黃文鬥,前後四年。
  黃文鬥師傅,今年七十六歲。十二歲那年,父親請村裏手藝最過硬的鐵匠,打了把上好的剪刀。剪刀,是父親給他準備的拜師禮。送了剪刀,拜了師傅,黃文鬥便算正式入行,成了個小裁縫。這一晃,就是六十四年。
  2003年,我剛認識黃師傅,他就說:“老了,六十年的老裁縫嘍。”而今,四年過去了,又有人問及老人的從業時間,我滿以為他會說六十四年或是虛數六十五年,不曾想,他還是四年前回答我的那句話:“老了,都六十年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最後的老手藝》目錄(1)第2節:《最後的老手藝》目錄(2)第3節:《最後的老手藝》目錄(3)
第4節:前 言第5節:最後的老手藝——剃頭匠(1)第6節:最後的老手藝——剃頭匠(2)
第7節:最後的老手藝——剃頭匠(3)第8節:最後的老手藝——剃頭匠(4)第9節:最後的老手藝——剃頭匠(5)
第10節:最後的老手藝——打豆腐(1)第11節:最後的老手藝——打豆腐(2)第12節:最後的老手藝——手工造紙(1)
第13節:最後的老手藝——手工造紙(2)第14節:最後的老手藝——手工製衣(1)第15節:最後的老手藝——手工製衣(2)
第16節:最後的老手藝——銅匠第17節:最後的老手藝——刻瑪尼石第18節:最後的老手藝——吊酒
第19節:最後的老手藝——翻砂第20節:最後的老手藝——蠟染第21節:最後的老手藝——擂茶
第22節:最後的老手藝——鋁鍋換底第23節:最後的老手藝——磨刀人第24節:正在消失的老手藝——裁縫(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