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翁帆编译杨振宁文集:曙光集 》
CCTV的访问(2)(图)
杨振宁 Chen Ning Yang
翁帆 Weng Fan
王志:其实我们大家都很希望,都替杨先生高兴,都希望杨先生幸福。能不能帮您妻子说句话呢?她爱您什么呢?
杨振宁:我们没有仔细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过我猜想,她觉得我这人是很诚、很真,我想这是她主要欣赏我的地方。
王志:其实很多的担心都是出于关心杨先生。您不担心翁小姐那么年轻,她把您给骗了吗?
杨振宁:是。我想是有人这样想,但还有更多的人我想不是,(他们)觉得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是我骗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事实上呢,我们都是想得很成熟的,我想这个是最主要的条件。
王志:杨先生说过一句话,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说翁小姐是上帝给您的最后一件礼物。
杨振宁:是的,我写这几句话,是考虑了以后写的,是我真实的感觉。
王志:能说一说这个话的含义吗?
杨振宁:你知道所有的诗句,它的好处就是它的含义是讲不清楚的。我想这句话如果需要解释的话,它的诗意就没有了。
(旁白: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曾在美国留学,是中国第一名念数论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回国后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教授和系主任长达20年之久。幼年时的杨振宁曾在清华园内度过了8年的美好时光。1945年,杨振宁获取了留美公费,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1950年,二十八岁的杨振宁在普林斯顿结婚,夫人杜致礼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长女。两个人携手度过了53年的人生风雨,直到杜致礼在2003年因病去世。)
(这段画面拍摄于1957年。这一年,三十五岁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和李政道也成为最早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王志:杨先生,您说过您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一个看法,不如人的看法。很多年前你就开始这么说。但是我们很想知道,您是面对中国人讲的一种客气话呢,还是觉得真心的就这样认为。
杨振宁:我当然是真心这样觉得,不过我想比你刚才所讲的还要有更深一层的考虑。你如果看20世纪初年、19世纪末年的文献,你就会了解到,20世纪初年中国的科学是多么落后。那个时候中国念过初等微积分的人,恐怕不到十个人。所以你可以想象到20世纪初年,在那样落后的情形之下,一些中国的,尤其是知识分子,有多么大的自卑感。1957年李政道跟我得到诺贝尔奖,为什么当时全世界的华人都非常高兴呢?我想了一下这个,所以就讲了刚才你所讲的那一句话,是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自己觉得不如外国人这个心理。
(旁白:1964年,也就是获得诺贝尔奖7年之后,杨振宁和夫人杜致礼及全家人加入了美国籍。这对在中国长大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杨振宁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改变。)
王志:杨先生的经历有很多谜,那当初为什么加入美国籍呢?
杨振宁:在我以前的一些中国的学者去美国、去欧洲、日本留学的,绝大部分的人都回来了,所以我到美国去的时候,当时的目的跟我以前的中国留学生一样,就是去那儿学成归国,然后很可能就是在大学教书,再训练一批下一代的学术工作者。可是我到美国去念书,得了博士学位以后,还在做一两年的博士后的时候,就发生了朝鲜战争。于是杜鲁门总统就下了一个命令,说是中国血统的人在美国得了理工的博士学位,不可以回中国。所以就在这个情形之下,我留在美国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
翁帆编译杨振宁文选《曙光集》出版(1) | 翁帆编译杨振宁文选《曙光集》出版(2) | 杨振宁文选《曙光集》前言 | 翁帆:杨振宁文选《曙光集》编前言(图) | 翁帆:杨振宁文选《曙光集》编后言 | 邓稼先(1)(图) | 邓稼先(2) | 邓稼先(3) | 邓稼先(4) | 父亲和我(1) | 父亲和我(2)(图) | 父亲和我(3)(图) | 父亲和我(4)(图) | 父亲和我(5)(图) | 父亲和我(6)(图) | 杨振宁:保守的革命者(1) | 杨振宁:保守的革命者(2) | 杨振宁:保守的革命者(3) | 归根反思(1) | 归根反思(2) | 归根反思(3) | 归根反思(4) | CCTV的访问(1)(图) | CCTV的访问(2)(图)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