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类 》 易經新解:何新全新詮釋古代經典 》
論陰陽(1)
何新 He Xin
陰陽之概念,始本於日與夜之交替循環。陰者,隱也,暗也,晦也,夜也。陽者,明也,日也。日夜交運而渾然一體,是為人類最早可直觀之時間觀念也。進而推廣及於寒(陰)暑(陽)陰雨晴旱之季節交替及歷法推演。
《後漢書·歷法志》雲:“昔者聖人之作歷也,觀璇璣之運,三光之行,道之發斂,景之長短,鬥綱所建,青竜所躔,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而製術焉。
“天之動也,一晝一夜而運周,星從天而西,日違天而東。日之所行與運周,在天成度,在歷成日。居以列宿,終於四七,受以甲乙,終於六旬。日月相推,日舒月速,當其同所,謂之‘合朔’。舒先速後,近一遠三,謂之‘弦’。相與為衡,分天之中,謂之‘望’。以速及舒,光盡體狀,謂之‘晦’。晦朔合離,鬥建移辰,謂之‘月’。
“日月之行,則有鼕有夏;鼕夏之間,則有春有秋。是故日行北陸謂之鼕,西陸謂之春,南陸謂之夏,東陸謂之秋。日道發南,去極彌遠,其景彌長,遠長乃極,鼕乃至焉。日道斂北,去極彌近,其景彌短,近短乃極,夏乃至焉。二至之中,道齊景正,春秋分焉。
“日周於天,一寒一暑,四時備成,萬物畢改,攝提遷次,青竜移辰,謂之歲。歲首至也,月首朔也。至朔同日謂之章,同在日首謂之蔀,蔀終六旬謂之紀,歲朔又復謂之元。是故日以實之,月以閏之,時以分之,歲以周之,章以明之,蔀以部之,紀以記之,元以原之。然後雖有變化萬殊,贏肭無方,莫不結係於此而庳正焉。
“極建其中,道營於外,璇衡追日,以察以斂,光道生焉。日有光道,{1}月有九行,九行出入而交生焉。日、月、五緯各有終原,而七元生焉。故陰陽有分,寒暑有節,天地貞觀,日月貞明。
“論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之分尚矣,乃有皇犧。皇犧之有天下也,未有書計。歷載彌久,暨於黃帝,班示文章,重黎記註,象應著名,始終相驗,準度追元,乃立歷數。”
此段記述極其重要,實際已說明了關於陰陽及易學起源所根據的天文模型。
鍵、建、乾,即建星(《山海經》中稱為“建木”即建牡),乃是北斗星之古名。按北斗七星之圖案,恰相似於一巨大之男性牡器,故古人名之為“大鍵”、“大極”(即“太極”)。古人認為,天體似車輪,以鬥為軸運行不息。
《周髀算經》:“度元之始,日月僅起於建星。”註:“建六星在鬥上也,日月起建星,謂十一月星。鼕至日也,為歷者度前。牽牛前五度,則建星其近也。”《國語·周語》:“我姬氏出自天黿,有建星及牽牛焉。”
天黿者,即天宇也。《文選·束皙崇丘詩》:“恢恢大圓,茫茫九壤。”呂嚮註:“大圓,天也。”天為大圓,即大元,又稱泰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
|
|
序一 | 序二 | 第四版序 | 解讀《易經》的方法(1) | 解讀《易經》的方法(2) | 解讀《易經》的方法(3) | 解讀《易經》的方法(4) | “周易”釋名(1) | “周易”釋名(2) | “周易”釋名(3) | “周易”釋名(4) | “周易”釋名(5) | “周易”釋名(6) |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1) |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2) |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3) |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4) |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5) |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6) |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7) |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8) |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9) |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10) | 論陰陽(1)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