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代 》 太平天國史 》
捲三十六 志第十五 交通
羅璽綱 Luo Xigang
一驛站
太平天國水陸都設有驛站,叫做疏附衙,以為遞送文報之用。自天京沿江而上,以至安徽、江西、湖北、凡太平天國統治的地區,每隔三、五十裏設一疏附衙,由主管一人率助手二、三十名管理。凡遞送文報都有執照,文報後黏有排單,到處登填時刻。陸路騎馬,水路則用八槳快船〔一〕。
尋常文報日行百多裏。若緊急軍情,文報上加印圓戳,中刻有翅飛馬,周圍刻雲,名為雲馬文書,其圓戳都係鎮守各地主將始有,是不輕用的。凡雲馬文書一到,即須轉遞,每一時辰(即今天的兩小時)必須馳五十裏〔一〕,雖夜半都得入城〔二〕。陳慶甲紀事詩有句道:「封頭緊急加圓馬,忙煞當差疏附衙」〔三〕,即詠此事。後來緊急文報又有加火牌限刻飛遞的制度〔四〕。
在太平天國前期,虎踞武、漢、九江時,驛站以水路為主。船行上下水日行裏數定有限程:每船下水順風定以每日行二百四十裏,上水順風日行百多裏,上下水無風各若幹裏,逆風不行。令各船逐日沿途登薄,每日何風,船泊何處,行程若幹,到天京時先在正疏附衙查對逐日風簿,不對不收。正疏附衙在漢西門內添設一館,竪立定風旗,派人逐日覘風登簿,專司稽查收文。至天京內各領導人物府第並丞相、檢點、指揮衙內,都立風旗,也有人專司覘風記簿〔五〕。
如兩地都為轄境,中途有敵兵間隔,或遠征軍深入敵境,疏附衙不能通往來,遇有機密事,即用白色紬綾,上書蠅頭小字,中蓋官印,縫成小捲,塞入雨傘竹柄中,命送文書的薙發,扮作鄉民客商之類,潛行敵境,前往投遞〔一〕。在此種情況下,機密文書常常敵人截獲。太平天國癸好三年五月十六日,北伐大將林鳳祥、李開芳等在河南朱仙鎮回覆北王韋昌輝軍情稟報說:「臨懷(淮)至此,着人帶文回朝數次,未知至否?如此山遙水遠,音信難通,茲今在朱仙鎮酌議起程,過去黃河成功,方可回稟各王殿下金安,無煩遠慮也」。這一封稟報,由送文者經過了敵境重重的關隘,已經回至揚州城西的司徙廟,離天京不遠了,就被敵人巡邏兵截獲〔二〕。李秀成自述原稿記扶王陳德纔大軍遠征陝西事也說:「調陳得纔來到蘇省當面訂分,令其上去招足人馬,廿四筃月回來解救京城議定。今許久尚未回來,雖言(然)疏疏有信回報,來往甚難通信,故而今日之悮事也」。太平天國因通過敵境因難,遇到有外國領事館人員前來接洽的時候,便託他們代遞文書,可是,外國略者是不願太平天國各地得到互通消息的,文書就被沒收在他們的手中。辛酉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忠王李秀成率大軍進攻武昌,援救安慶,進軍到湖北興郭州一帶,他不知北岸英王陳玉成大軍及安慶確實情況,適漢口英國領事金執爾(Gingeell)來軍前,因寫了一封文書給鎮守黃州的傑天義賴文光告知進軍情況並詢問北岸軍情,託金執爾西返經黃州之便代送賴文光。這一個侵略分子,就把這一封關係重大的文書中途扣留起來,後來就把它送到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院去!同年的春天,英國參贊巴夏禮上黃州會見英王陳玉成,據他報告說作為統帥的陳玉成對各路太平軍戰事消息知道得很有限〔一〕。這就是因為通過敵境文報睏難所致。
在太平天國後期,當武昌、九江、安慶次第陷落,長江為敵人控製之後,太平天國的驛站就衹有陸路。曾國藩指出:這時期太平天國的「文報最遲」〔二〕。其原因當是由於督察不力,而與當時整個行政的廢馳有關。例如庚申十年六月十九日從天京用雲馬飛遞到蘇福省交給忠王李秀成詔旨一道,現在還保存有遞文路程單,其登填沿途到站時刻如下:
庚申十年六月十九日午時接詔旨一件,登即交遞東門。
六月十九日未初接詔旨一件,登即交遞麒麟門。
六月十九日申初孝陵衛接詔旨,即遞湯水訊。
六月十九日開時接到詔旨。
六月二十日寅時接到詔旨,即遞行香塘汛。
六月二十日辰時接到詔旨。
六月二十一日榮時丹陽汛接到詔旨。
六月廿一日午時呂城汛接到詔旨。
六月廿一日未時常州塘汛接到詔旨。
六月廿二日戚墅堰接到詔旨。
六月廿五日午時接到詔旨。
六月廿九日辰時詻社汛接到詔旨。
六月卅日無錫塘汛接到詔旨。
六月卅日新安汛接到詔旨。
七月初四日辰時接到(滸關汛)詔旨。
七月初六日午時蘇福省汛接到詔旨。
案蘇福省城(即蘇州)距離天京僅四百五十裏〔一〕,這一道雲馬飛遞緊急文書竟走了十八天才到!每天平均走二十五裏,其為遲滯,不待說的了。這對軍事的影響,當然是很重大的。
二船運
太平天國初期,轄境西至湖南嶽州,長江都歸掌握,擁有船衹以萬計。當時交通以船運為主。船運首先給太平天國的軍事運輸以極大的便利。每作戰,都用船運軍隊,行則帆如疊雪,住則墻若叢蘆,船多勢盛,所嚮無前,乘風急駛,飄忽靡常,使敵猝不及防,要取的城池,不戰即得,敵人兵單無船,莫不望風披靡,完全喪失了防禦的力量〔一〕。
船運同時給天京解决了糧食運輸的大問題。天京糧食仰給於上遊,以湖北、江西、安徽為大供給所,必須解决運輸的大問題,始能夠保證天京糧食的供應。東王楊秀清對這一個問題十分重視,他一再誥諭所司,其中有一道誥諭說道:「著爾某某乘坐水營左三軍船一千三百條,配帶兵士,前赴江西南昌、湖北武昌一帶,收貢收糧,解歸天京,不得違悮」!旋又誥諭所司說道:「爾某官某弟用船一千八百條,將黃州、漢陽妖魔驚走,所辦糧米速用船全數裝載天京,切勿違悮,務宜靈靈,不可為妖魔所搶」。復有誥諭褒奬恩賞丞相張子朋等說道:「湖北、黃陂、孝感、德安各處廣有糧米,爾能駭走妖魔,解到糧米二萬三千石,全行收到,足見靈靈有幹」。當時天京糧食全靠船運,長江幾千裏,帆墻如林,
糧米源源運入天京〔一〕。在癸好三年底,天京就存穀一百二十七萬石,米七十五萬石〔二〕。
同時,在商業方面,長江上下遊商業運輸也全靠船運。當時太平天國用船運淮????到湖北興郭、蘄州、黃州一帶賣於民間,回航又將湖北的布疋、棉花運回賣與安徽、江南百姓。運輸便利,成本低廉,故商業繁盛,民生樂利。船運之功為多。
自甲寅四年,曾國藩水師東犯,船衹初被焚於湘潭,再被焚於城陵磯,復被焚於漢陽小河、田傢鎮兩役,計前後損失船衹七、八千艘,船運局勢從此不振。當時反革命分子就已經叫囂說,太平天國今後不但不能運兵四出,且不能運糧回天京,認為焚船「為一偉績」〔三〕。其後武昌、九江相繼淪陷,船衹被毀更多,長江轄境也愈蹙,船運就愈益衰微了。但是,在安慶還雄峙的時候,安慶以下的長江交通還在太平天國掌握,那時候,徵收江南數郡的糧米運出太乎郡城,徵收江北數郡的糧米運出裕溪口,用船運並輸天京,清朝江南大營雖在城外圍困,而太平天國仍擅長江船運的便利,挹不竭的來源〔一〕,故雖在危難之中,仍得爭取時間,轉危為安。及到辛酉十一年,安慶失守後,曾國藩從安慶進犯,蕪湖、東西梁山、太平郡城、裕溪口等要隘都失陷,長江全為敵有,太平天國船運遂全部喪失,而天京的安全就受到根本性的威脅了。
壬戌十二年夏,曾國藩派其弟曾國荃帶湘軍進犯到天京。天王詔忠王李秀成從鬆江率軍回救。李秀成回到蘇福省開軍事會議,指出敵人「由上而下,利在水軍,我勞其逸,水道難爭」,上奏天王主張堅守以老敵師。天王不從。這年九月,李秀成率各軍回天京,進攻曾國荃湘軍。在戰事開始後十二天曾國藩在安慶就看出了太平軍不能持久,他自己已操勝算。他寫信給曾國荃說:「季弟所守江濱一段,係糧運至要之地,……季能穩慎有條,……又能聯絡水師使之樂為我用。……再過十日,賊若無如弟何,自必潰而之他。賊數聞以十萬計,每日須食米千石,若無大舟搬運,何能持久。吾在徽用兵二載,深知陸路運米之難,即在金陵城內運至穀裏村一帶,數十裏之內,月運三萬石,經理亦極不易。況城賊之米未必肯多搬出耶?守事既穩以後,餘惟多辦銀米、子藥接濟,弟可放心,斷不缺乏。寧國守城之事已有把握。此後衹求金柱關一帶水師不挫,則處處皆穩矣」〔一〕。這一役,太平軍的威力,雖然使曾國藩「心已用爛,膽已驚碎」〔二〕,但是,大戰了四十三天,竟因為缺糧和運不到鼕衣,無法持久,結果沒有把敵人攻下而不得不撤退。雙方的勝負,竟决定於誰的運輸方便或睏難。當時船運關係的重大可以想見。
三交通管理
太平天國處在革命戰爭時期,為着杜姦細,防盜賊,故對行旅商賈發給路憑,以為境內通行證。柯超辛壬瑣記載太平天國治理浙江慈溪事說:「凡有進出者,都給有路憑,或限十日為滿,或以半月為期,填註憑內,過此作發」。浙江嘉興人瀋梓自述從新塍要搭船赴雙林,須去鄉官局中領取路憑〔三〕。這是行旅須領路憑的記載。又考壬戌十二年保天侯朱發給盛澤鎮德興樓茶館卡憑上載:「照得盛鎮地方,商賈並臻,群工畢集,行商既領路憑,坐賈豈無執豈」。據此知道往來做買賣的商人也是一律須要領路憑的。當時商人經常是往來太平天國轄境和清朝轄境做買賣的,在清朝境內,凡遇有留長發的人都行捕殺,故商人都剃發〔一〕,因此,如果沒有通行證檢查,就會給姦細容易混入,所以太平天國對行商就更加有發給路憑的必要了。至於外國人在太平天國境內旅行,也必須領取路憑,然後得通行〔二〕。那些在太平天國工作的外國人員出入,也同樣要領路憑,如忠王李秀成發給呤唎的路憑便是〔三〕。癸開十三年六月白聚文到蘇州幫助太平天國,過了兩個多月,他離開蘇州時,除了「厚給盤纏,備船派人」用盛禮送他出境之外,還要發給路憑,以備沿途關卡檢查。在白聚文離蘇州之前,他的部下馬敦(M.Morton)帶領兵士離開蘇州,不領路憑,太平天國關卡就用武力製止他們通過〔四〕。不僅行旅、商人、外國人以及外國工作人員須領路憑,就是太平天國的官員外出公幹,也都要領取路憑,以通過關卡。如癸開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開朝勳臣萬天安任會殿分發軍務陳發給湯天安部下官員路憑說:
開朝勳臣萬天安任會殿分發軍務陳為給發路憑以便稽查事:茲有湯天安隊飭官乙員帶領兵士壹名,船壹條,水手叁名,自海寧起程,為買麻絲、石灰、白米事,前往硤石鎮地方,限回日繳銷。仰沿途把卡官兵,驗憑放行,毋得擋陰。須至路憑者。
太平天國通行制度岩密至此,故「關卡稽查甚岩,倘無路憑,斷難私越」〔一〕。這樣,就對杜姦細,防盜賊,起了大作用。
在太平天國管理交通的事件中,有一件事應該特別提出來說的,就是為着建設新社會,而對舊時代的封建碼頭岩行取締。安徽和州東南太陽河牛路(即牛渚)一帶碼頭,與長江東岸采石磯相對,是當時長江兩岸的一個交通要道。這一帶碼頭船戶,任情訛索,存在着極濃重的封建性。太平天國為着儆刁頑,而安行旅,就特地在甲寅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在太陽河牛路碼頭上樹立一渡船規條碑,頒布了新的碼頭交通條例,岩厲地取締碼頭船戶的封建把持,碑文大書特書道:
(上略)太陽河牛路一帶碼頭,係□□往來客商之要路。設舟對渡,原以利民,有行人渙(喚)渡者毋客(容)阻滯,有急務催行者不可遲延。碼頭船戶任情訛索,恐太陽河碼頭渡船規條碑說明碑高95.0釐米,寬46.0釐米,已殘破不全,僅存三塊,但形製和主要內容還可以看出。此碑於一九五五年鼕在安徽當塗縣江心洲太陽河村尋得。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藏。
頭船戶以儆刁頑以安行旅
乘輿之濟誠可深惡而■(痛)絶之也荷蒙
灕人心盡壤江河日下
恩我
□鴻恩暨
王厚恩正時(是)萬國來朝之候太平一統之時竊以太陽河牛路一帶碼頭係□□往來客商之要路設舟對渡原以利民有行人渙(喚)渡者毋客(容)阻滯有急務催行者不可遲延碼頭船戶任情訛索恐於行旅有虧腰間富有自能放艇而行手內空虛未免臨江而嘆為此曉〔諭〕碼頭船戶人等知悉自今以後□於遠近往來客商對渡務(務)宜隨到隨行無諭車子肩挑發及牛騾驢馬豬羊等物悉遵已定之章同□不邗(刊)之款倘若伋(仍)蹈前轍貪詐存心一經查出定按
天法究治决不寬〔貸〕凜之慎之毋貽後悔特此曉諭
計開所定規列後
一凡車身人出錢貳拾文
一凡挑擔人出錢四拾文
一凡無錢之人有緊急事情務(務)宜飛渡雖係一人亦須送去太平天國甲寅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告示
於行旅有虧:腰間富有,自能放艇而行;手內空虛,未免臨江而嘆。為此曉〔諭〕碼頭船戶人等知悉:自今以後,□於遠近往來客商對渡,務(務)宜隨到隨行,無諭車子肩挑,以及牛騾驢為豬羊等物,悉遵已定之章,同□不邗(刊)之款,倘若,伋(仍)蹈前轍,貪詐存心,一經查出,定按天法究治,决不寬〔貸〕。凜之,慎之,毋貽後悔!特此曉諭。
計開所定規列後:一、凡車身人出錢貳拾文。
一、凡挑擔人出錢四拾文。
一、凡牛騾驢馬每條出錢貳百文。
一、凡羊每衹出錢拾文。
一、凡無錢之人,有緊急事懷,務(務)宜飛渡,雖係一人,亦須送去!這一份條例,具體地岩格地規定:明確要求船戶,對「往來客商」不分「遠近」,在時間上「務宜隨到隨行」,不得「阻滯」、「遲延」;在收費上,「無諭車子肩挑,以及牛騾驢馬豬羊等物」,都須按照規條分別收費;尤其是最後一條,特為「無錢之人」而設,他們不僅是不再像從前那樣「臨江而嘆」,而是可以和繳費的人們一樣安渡彼岸了,而且,還進一步規定,他們遇有緊急事情的時候,「雖係一人,亦須送去」。在這短短的二十二個字裹,充分表現了太平天國對貧苦勞動人民的懇切關懷。這一座太陽河牛路碼頭渡船規條碑,生動地說明了太平天國在交通管理上具有極強烈的階級性和極鮮明的政策性。此外,太平天國在交通要路都建有指路碑,如現存在襄安虹傢橋指路和嘉興指路碑等都是。癸開十三年鼕,又在浙江海寧修建道路,計闊一丈,自縣城至花溪、硤石、黃灣、尖山各市鎮地方,使五馬可以同時並駕齊驅〔一〕。
四
籌劃建設近代交通
在太平天國的交通事業裹,還應該提到當時曾經籌劃到建設近代交通這一件事。已未九年,洪仕玕到天京,他嚮天王上資政新篇,在他列舉仿效西洋資本主義建設廿八條裹,第二條就是造火車,建錢路,他計劃在中國二十一省,先修二十一條大鐵路。天王在這一條上批道:「此策是也」。第三條就是造火船、氣船。他認為「大商則搭客運貨,國傢則戰守緝捕」,「若天國興此技,黃河可疏通其沙而流入於海,江、淮可通有無而緩急相濟,要隘可以防患,兇旱水溢,可以救荒,國內可保無虞,外國可通和好,利莫大焉」。天王在這一條上也批道「此策是也」。
從天王的批語可以看出,太平天國是預備要建設這些近代交通事業的。雖未能實現。而在中國歷史上,籌劃建設近代交通,卻以太平天國為最先的倡導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一 劉大年 | 序二 𠔌霽光 | 序三 | 序四 邢鳳麟 | 自序 | 凡例 湯錫竜 | 第一部份 捲一 序論 | 第二部分 捲二 紀年 | 第三部份 捲三至捲二十一 表 | 捲二十二 志第一 上帝教 | 捲二十三 志第二 天朝田畝制度 | 捲二十四 志第三 資政新篇 | 捲二十五 志第四 政權 | 捲二十六 志第五 政體 | 捲二十七 志第六 食貨 | 捲二十八 志第七 官爵 | 捲二十九 志第八 兵 | 捲三十 志第九 刑律 | 捲三十一 志第十 志第禮製 | 捲三十二 志第十一 天歷 | 捲三十三 志第十二 科舉附招賢 | 捲三十四 志第十三 外交 | 捲三十五 志第十四 地理 | 捲三十六 志第十五 交通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