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地不动地蹲了许久,翻来覆去地掂量着,最后下决心挑定一本,赶紧又挑另一本,唯恐人家不让再翻,从手里夺走,或者收了摊子。我把选中的买下来,差不多等于一斤肉钱,心想,那就少吃一斤肉吧,书比肉好。
把买下的唱本小心地放进“捎马子”里,我应当走了。可是,小书摊像伸出无数只无形的手,拉住我,使得我虽然站起身,却迈不动大腿。我恋恋不舍地朝一摞子旧书溜一眼,发现那儿有一套《绣像水浒全传》。我又蹲下,拿过它,打开蓝布的封套,掀开一本的扉页。许多在戏里出现过的人物形象,跳进我的眼里,感到格外的亲切。接下去看的是题目,什么武松啦,李逵啦,宋江和石秀啦,更是我常常听别人谈论的姓名,是我心里边很熟悉的。石秀杀嫂的翠屏山,就在我们蓟县县城的东南边嘛!
当我刚开始捧起这套书的时候,还有一种逛大庙的感觉,尽管敬仰爱慕,却又觉得是高不可攀之物,这样一翻,特别喜欢,忽然萌生起一股子强烈的占有欲望。以前从戏里和乡亲们口头上听到的一百单八将,他们曾经使我赞叹不已,一次次被煽动起好奇心,这会儿,急切地希望知道他们的来龙去脉,想深一步探视昔日英雄们留在梁山泊的足迹……
我的心“怦怦”地跳。十冬腊月,滴水成冰,汗珠儿却从我那裹着小棉袄的脊背往下爬,从我戴毡帽头的脑门上往下滴答。我壮着胆子,使足勇气,张了几回嘴,才颤抖抖地问出一句话,掌柜的,这套书多少钱呀?
卖书人漫不经心地回答了我,同时从我手里类似夺去那样把书拿过去,小心地套好,放在原来的地方。
我慌张而又无力地站起身。那书太昂贵了,差不多等于二斤肉的钱,我买不起呀!
就在我要离开,又不忍心离开的当儿,一个穿着黑布棉袍的中年人凑过来,弯下腰在书摊上看看,随即伸手翻翻唱本,接着翻起旧书,最后捧起了那套《绣像水浒传》。
这如同摘去了我的心。我使劲儿睁大眼睛,紧紧地盯着他的手,盯着他手上的书。我想,他看中了这书,他要买,他准有钱,他能够买得起。
他果然问价了,得到回答以后还不放下,又一页一页地翻着看。
我急了,胸膛一热,不顾一切地扑过来,从那中年人手里夺过那套书,紧紧地抱在怀里。
中年人和卖书的老头儿都被我这突然的举动闹得一愣。
我赶忙腾出一只手,从肩上的“捎马子”里掏出钱来,往卖书的老头手上送,同时连声说,我要!我要了!
卖书的老头儿数数我递给他的钱,又重新把我打量一遍,音调变得十分和气地问我,还往回找零吗?你再挑一本吧?
我不敢抬头看那个依然站在一边的中年人,就迷迷瞪瞪地顺手拣起一本《六言杂字》。
卖书的老头儿说,这个,你的钱不够呀!
我拍拍我的空空的“捎马子”,低声告诉他,真没钱了……
卖书的老头儿一拍腿大声说,得,大年根儿的,取个吉利,赔点也卖给你啦。
我背着被书撑得鼓囊囊的“捎马子”,挤出人群,离开闹市,兴高采烈地转回家。走一段路,我掏出书看看,装进去,再走,这样折腾了好几回,心里美滋滋的,脚步也显着轻。往常过年节的时候,别人踢球、打嘎、掷骰子,我什么都不会,只能无聊地站在一旁看热闹,这回有了宝贝书,我就可以关在屋里享受啦!
小西北风迎着面呼呼吹,老鸹在化了雪的地阶子上呱呱地叫。我觉得一切都是欢快的。当我绕过松树坟,顺着道沟的坡儿走到村边,一抬头,不由得呆住了。
穿着红棉袄、脸蛋冻得通红的姐姐,正站在村口的大榆树下,眼巴巴地等着我,等着我从镇子上给她割肉来,我们姐弟俩好一块儿欢欢乐乐地过年哪!
我像一个罪人那样挪到姐姐的跟前,不知咋办好。
姐姐怎么也不会想到我做了一件“蠢事”,问我,割的肉好不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