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成功的砝码:二十几岁,痴迷于学习吧 》
第24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10)
张慧敏 Zhang Huimin
我自己的书绝对是我自己动笔写,但是,我在一年当中还要做出40~50册实业家、医生、会计、艺人们的单行本计划。此时会联系好所有的撰稿人,交待他们完成书稿的撰写。然后总是有人到了截止日期书稿还没有完成、或者本来可以写得更好一点却做得不是很理想,有时候甚至还会为此而捶胸顿足。这个时候,就要求我必须要有能若无其事巧妙管理他们的能力,或责备,或勉励,就如同一个上司对待他的下属一样。
不过,这里并不存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说到底只不过为了将同一个项目向前推进的伙伴关系。
这时候,我就要拿出"理"与"利"来。
什么是理?比如说,一定有人对你这样下过命令:"请务必在月底之前完成!"如果没给你什么理由,那么在你而言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如果你换一种口气:"这项工作由于什么什么目的必须尽快完成,请大力协助为盼。"将工作的名目、价值和意义等清楚地传达给对方,让对方的脑海里有一个具体的印象,有时候对方还会受到感动,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对于"理"是否做出解释,虽然看上去不过是琐碎小事,却有可能会成为左右工作内容的重要因素。
船井幸雄(1933~ ,日本大阪府人,毕业于京都大学农学部农林经济学科,为"株式会社船井综合研究所"创始人,现为企业经营管理顾问。――译者注)的调查数据显示:"以未解释工作意义而极不情愿工作时的效率为1。则领会工作意义后,工作效率会提高1.5~2倍。而如果是自己策划的工作,则效率提高2.2~2.9倍。"他取数据的平均值,命名为"1比1·6比1·6的平方法则",效率因为一时的心情而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我不仅用"理",还用加上"利",即传达给对方这样的信息:"这项工作有如此这般的价值。""这件工作意义很重大,肯定会畅销!"这样一说,对方会一下子瞪圆双眼,接着就会努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理"与"利",缺一不可。只是诉诸于理,也许会令对方束手无策,无所适从。虽说如此,如果一味以利相诱,则只会引来贪财之徒。
"对我没好处,才不做呢。"
"如果想要我来做,再多加点吧。"
如此一来,身边全是利欲熏心的人。所以,"理"与"利",缺一不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南海出版公司 |
|
|
第1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1) | 第2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2) | 第3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3) | 第4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4) | 第5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5) | 第6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6) | 第7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1) | 第8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2) | 第9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3) | 第10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4) | 第11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5) | 第12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6) | 第13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7) | 第14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8) | 第15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1) | 第16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2) | 第17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3) | 第18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4) | 第19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5) | 第20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6) | 第21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7) | 第22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8) | 第23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9) | 第24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10)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