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类 》 《诗经》心得 》
第24节:第三章(9)
刘绪义 Liu Xuyi
——邶风·终风
如果相信有人所说,古代怨妇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女子没有社会地位,把自己的一生托付于一个男人,把自己的命运寄望于一个男人。那么现代怨妇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妇女不是解放多年了吗?不是站起来多年了吗?
在古代,女子(除贵族女子外)基本上都不享受教育的情况下,没有职业女性之说。中国古代的男人对女子的要求其实是很低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从来没有涉及美丽不美丽,也不在乎她有没有才华(不过从历史上看,有才的女子似乎格外受到男人的尊重和喜爱)。古人论女子,首要在于一个“德”字,那么到底什么是德呢?我们撇开儒家对德的种种论述,以免引起有些人的反感。
《庄子·天地》篇说:“物得以生谓之德。”《淮南子·齐物训》云:“得其天性谓之德。”《周易系辞》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里皆使用“德”之初义。《国语·晋语》 载司空季子语曰:
“黄帝以姬水成 ,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
可见,最初之“德”与“性”、“生”、“姓”的意义相同。“德”为一个氏族成员所共有,到后来演变为氏族首领之专有,到商周时,“德”一般就用在王身上。所以周公、召公屡次劝王“敬德”。
对女性以德的要求,其实仍旧是从家族血缘的观念上出发的。女子无德或异德,势必导致本家族血缘上的混乱。
所以,古人对女子的要求从“德”出发,所讲究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出身,看是否门当户对。这也就是历朝历代人们反对贵族与平民通婚的根本原因。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即使是到了现代,若是某个欧洲国家的王室成员与平民女子通婚,仍然是最大的新闻。
在中国古代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女子不必忧虑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低,因为出身是不可以选择的,是天命使然,人们是相信天命的;她们忧虑的只是自己在这个家族或家庭中的地位,比如自己大老婆的地位会不会被人夺了去之类。
因此,那种用现代社会学的观点(女子没有社会地位)来解释古代怨妇产生的根本原因显然又是以今例古。也正因为这一点解释不通,才导致人们把现代怨妇的产生归咎于女子的社会地位还不够,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这又催生了女权主义的高涨。
那么现代怨妇到底是如何炼成的呢?
现代社会有一个不同于古代的重要特征,就是现代传媒业高度发达。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我们只需坐在家里,尽可知天下大事。
当前天下最引人注目的大事是什么?不是伊拉克战争,也不是美国的反恐事业,而是占据了传媒主流地位的美女现象,或称美女文化。
这种文化的产生,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主要因素在推动。一是受以经济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的影响,一种所谓的美女经济的观念十分盛行。所谓美女经济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眼球经济,一是性经济。所谓一个中心,那就意味着其余都是边缘。当文化一旦也边缘化后,这种美女文化当然要以美女经济为中心,为它服务。美女也就逐渐转化为生产力。
近些年来,最为流行的词恐怕就是“美女”了。美女遍地开花,在声屏、报刊,在学校,在一切公共场所,乃至于在数亿人的嘴里,美女无处不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自然不错。但古今美女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现代美女重视美貌的外表,为了达到媒体所塑造的完美美女的标准,她们不惜一切代价隆胸美容,减肥塑身,追求时尚和潮流,甚至做人造美女。其实,她们不知不觉中了人家的圈套。你看看周围各种名目的美容院、塑身医院、健身广场那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火暴生意就知道了,她们正成了美女经济的试验品和牺牲品。而媒体所给予广大女性的第一直觉便是,假如她们不按照这样的要求紧跟时尚,她们就会因为感到自己不够美丽而变成怨妇。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第一章(1) | 第2节:第一章(2) | 第3节:第一章(3) | 第4节:第一章(4) | 第5节:第一章(5) | 第6节:第一章(6) | 第7节:第一章(7) | 第8节:第二章(1) | 第9节:第二章(2) | 第10节:第二章(3) | 第11节:第二章(4) | 第12节:第二章(5) | 第13节:第二章(6) | 第14节:第二章(7) | 第15节:第二章(8) | 第16节:第三章(1) | 第17节:第三章(2) | 第18节:第三章(3) | 第19节:第三章(4) | 第20节:第三章(5) | 第21节:第三章(6) | 第22节:第三章(7) | 第23节:第三章(8) | 第24节:第三章(9)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