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样,原拟一千九百六十亿公斤粮食和三千五百万担棉花的产量计划肯定是保守的,就算已经提高的计划--二千一百五十八亿公斤粮食和四千零九十三万担棉花,也不能代表新的形势。农业部的报告已经提出,1958年的粮食产量将达到四千亿公斤,比1957年增长一倍以上,副总理谭震林也出来宣布说,"一万亿斤是可能的",即使考虑到充分的回旋余地,1958年产出三千亿公斤粮食和六千万担棉花,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大跃进的方针在1958年的春天确定下来。还有一些叫人振奋的口号,诸如"一天等于二十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真正的左比右好"、"当革命的促进派"……在那几个月里传遍了全中国,其影响直到二十年之后,还具有左右大局的力量。
消灭"四害"的运动在那个春天里迅速地发动起来,可以说这是当代中国史上的一个奇观。所谓"四害",原来特指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过了一年,人们发现由于麻雀的减少,农田害虫剧增,方知这小小的鸟儿不仅吃粮食,也吃虫子,所以决定不再消灭它,而以臭虫取而代之。政府将这些东西的灭绝和粮棉的增产一同列入"十二年规划"中,又在1958年1月颁布指令,把这叫做"爱国卫生运动"。号令即出,举国响应。京城里面,片片青灰色的院落上空,凄厉的呼啸此起彼落,人们在房子顶上来回地奔跑,摇晃着形形色色的长竿驱赶麻雀。一个外国人形容那是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惊恐万状的麻雀无处可以栖身,力尽气绝,跌落在人们脚下,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提着一串串麻雀彼此炫耀。乡下天地开阔,须有另外的办法。一群解放军官兵仔细地研究了麻雀的生活习性,结果发现夜间以手电筒照射,可使其失去行动能力。新华社发表了这条经验,还说一个副排长使用这种办法,一挥竹竿即打死四只麻雀。打苍蝇的办法是清除垃圾和挖掘蝇蛹。至于正在飞行的苍蝇就只有以人力发奋追击。一个加拿大人在那些日子里驱车经过乡下,看到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子发疯般地狂奔,忽东忽西,挥动着一块布抽打地面,在她的前边,一只苍蝇仓惶逃窜……他说这真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场面"。其实这样的场面在那个春天里随处可见。官方的舆论机构迅速地公布各地"战果"。当时有一大批人专司统计之职。这些人老谋深算,决不会像那个小姑娘,为了一只苍蝇精疲力尽,但他们都知道,越是细致入微的统计则越可使上级相信他们的战果不虚。这样,他们呈报的数字就可以精细至个位数。比如十三万五千八百九十六只老鼠、八十四万六千二百九十四只苍蝇。诸如此类的数字不断地公布,与此同时,一个笑话也在统计人员当中广为流传:
"就算让我统计出苍蝇的公母,我也可以做到--在镜子前打死的一定是母的,在酒杯里打死的一定是公的"
河南省的省委书记吴芝圃看来绝对信任属下的统计游戏。他向毛泽东保证,河南将在一年中消灭全境的"四害"毛泽东将信将疑,他禁止公布这个"保证",但又鼓励吴说,可以实验,如能成功,他将发动各省再来一个大运动。后来的事实证明吴芝圃所谓"灭四害"的计划全部都是吹牛。不过,"除四害"虽然半途夭折,但几个月后,人民公社却真的从这里兴起,开全国风气之先。
事情乃由"并大社"发动。所谓"大社"是将若干较小的合作社农民、土地以及生产工具合并起来统一调动。在制度上则是以更大的行政组织统制小的组织,所以毛泽东形象地将其称为"联邦政府"。1958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并社"指示的时候,农村中每一合作社的规模平均容纳一百六十四户。此后两个月,并社的行动看来相当顺利,到春天结束的时候,辽宁、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北京已相继完成。新社的规模已与日后的人民公社相类,只是由于各地官员的倾向不一而有很大区别。河南乃是最激进的地区,故"大社"的规模最大,约有四千农户;辽宁为二千户;北京最小,但也能达到一千六百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