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刘绪义 Liu Xuyi

  周公虽然算是鲁国的开国之君,但其实他并没有"之国",到封地上来实际治理这个国家,而是留在朝中辅佐朝政,周公甚至还因为新主成王年幼,一度还做过摄政王。为了这个摄政问题,后世人争了几千年还是没有争清楚,他们争周公到底称没有称王,周朝不称皇帝而是称王的,所谓"王道"就是这么来的,诸侯不能称王,最多只能称公,实际上大多又不是公,公是五等爵位最高的,春秋战国时期,大多数诸侯不过是子爵、侯爵,如楚国就只是一个子爵,称"楚子"。但是文献上都叫他们做"公"。这些诸侯公行不了王道,就行霸道,这样就有了王霸之分。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的一个大关节,后来的先秦诸子们都反复宣讲他们的王霸之道。
  周公只派了他自己的儿子伯禽到鲁国来实际治理鲁国。但因为周公的功劳和威信太大了,周成王为了褒奖他的德(德也是周代的一个新观念,我们留待以后再讲),特许鲁国可以郊祭文王。这一权利可不得了啊,因为照周公自己制定的礼制,"诸侯不得祖天子",而鲁国不仅有了祭天子的特权,还立有文王的庙,这样鲁国就成为除中央政府外惟一拥有"天子礼乐"的封国。这还了得,所以,鲁国一直是与中央政府最亲、关系最密切,也是地位最高的诸侯国,它的礼乐文化也是最完善最发达的,到了鲁昭公时即公元前540年,就有人讲"周礼尽在鲁矣"。
  鲁国的位置就在今天的山东省南部及其周围,齐鲁两国大约就差不多是把今天的山东一分为二,所以鲁国其实只是一个小国,国虽然小,牌子蛮大。更加上鲁国出了个后世的圣人孔子,以及鲁国的《春秋》又传世久远,因而鲁国在当时与后世的影响都是很大很深的。
  鲁国自己也一直以正统自诩,极力维护周之礼,绝不允许有越礼之举。所以鲁隐公做着很实质性的国君,也只能称摄政。但是这也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因为他的这种做法大家都心里清楚,看到隐公老霸着摄政的位子不退,他的那个本来应"即位"的兄弟,也就是桓公就想办法把他杀了。从此,一直标榜礼仪的鲁国,也开始乱起来了。
  鲁隐公在位十一年,都做了些什么事呢?应该说,他没做几件大事。倒是《左传》大书了"隐公观鱼"这么一件"小事"。而此前,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隐公竟然不去奔丧。这件事只是一笔带过。
  "隐公观鱼"说起来很简单,《春秋》载:"公矢鱼于棠",用了五个字。《左传》则花了一大段文字。
  事情发生在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春。具体什么日子也不清楚,只说隐公忽然决定到棠地去观看渔人捕鱼。棠在鲁国边境。按礼法,打鱼是贱业,身为诸侯去看这个热闹,是大大的掉价儿,"非礼也",何况还是边境。于是一个叫臧僖伯的大臣便出面劝止。
  他说:"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作为一个国君要去"观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去休闲,度假,未尝不可啊。为什么当时的人要反对呢?从臧僖伯的话里,我们发现,这并非是小题大做,只不过,他绕了一个大弯,好像给隐公上了一场严肃的政治课。
  僖伯的意思是说,作为国君是要抓大事的,什么算大事?纳民以轨,取材以物才算大事。否则不轨不物就是实行乱政。作为以农耕为主的国家,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凡事要讲个时节。国君的大事就是只要宣讲这个道理就行了,至于山川之实,器用之资这些具体事儿都有皂隶和有司去做,国君无须亲力亲为。现在,你隐公不仅不抓大事,不去向百姓宣讲节令之顺,反而要在春天去观鱼,这就没有道理了。更何况,春天本应是休渔季节,你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是违反节令的吗?
  隐公一听,脸上挂不住了,只好找了个借口,说:"吾将略地焉。""略地",用现在官方的话说就是去视察,去调研。找了个冠冕堂皇的话打发了僖伯。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従。
  历史上称之为"隐公观鱼"。看鱼本来是件极小的事,但《春秋》却把它当做一件大事来写入了鲁国是年的"大事记"里边,可见,这又实在是件大事。
  《左传》虽然没有记述隐公观鱼的直接后果,仿佛仅仅只是一则花边新闻,但实际上用意颇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