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未死的沙威 》
第24節:一個國傢的明信片(1)
梁曉聲 Liang Xiaosheng
電影是一個國傢的明信片
——一堂關於電影欣賞課的講稿
諸位:
巴爾紮剋曾言: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但是這一點不應妨礙我們接受那些較為恰當的比喻。
而我對電影的比喻乃是——它如同一個國傢的聲像的明信片一樣,以商品出口的方式,將一個國傢的過去、現在甚至將來的資料,文娛性地展示給世界。
像文學一樣,人類的歷史已有多麽悠久,電影的觸角就已經回探到了多麽悠久。現在,它的觸角竟然回探到了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之前。三維動畫片《恐竜世界》形象而又逼真地做到了這一點,而此前全世界並無一部同樣內容的小說。文學已有千餘年歷史,電影的歷史衹不過纔百年。誰都不得不承認,電影在反映歷史方面,具有着比文學或其他藝術更敏捷的能
動性。可以這樣形容,那是一種“快速反映”式的人類文娛現象。
人類的文學現象,基本上體現為一種順歷史時期的現象。文學的歷史品質,也基本上是一種紀錄現象。
而電影則不同,電影與它以前的歷史的關係,不可能不是“時光倒流”的關係。電影在“時光隧道”之中,幾乎暢行無阻。儘管,它所重現的歷史,往往被極大程度地娛樂化了,被遊戲了。但我們這裏,先僅談它的“文娛”化之“文”的方面,亦即具有超娛樂的那一種文化意義。同時我認為,不重視電影之超娛樂的意義來看待電影,不應是大學中文係學子的電影觀。大學中文係之學子對電影的認知水平,理當高於一般電影觀衆。
在重現歷史真相,探究歷史事件發生的過程(大到人類進化過程,小到一個歷史人物之死),文學做得多麽好,電影就差不多做到了那麽好。而文學不能留給人的可見印象,電影卻可見性地留給了人。一部電影也許不能告訴人們一部歷史書那麽多,那麽細,這是電影的短處。但電影可以使文字形象化,而這是電影(當然也是聲像技術)無與倫比的長處。
電影是人類復製和重現歷史的好途徑。儘管這一種復製和重現,比之於真的歷史,難免會摻雜了人為戲劇化的成分,使之與嚴格的歷史,亦即正宗史書的權威性有一定的差別;但也正是那些戲劇化的成分,“吸”引了人們對於歷史的興趣。而更多的人對歷史發生了興趣,更多的人才會思考歷史。包括那些不識字因而不能從書本上知道歷史的人。而對歷史的思考
多一點,對現實的睏惑纔會少一點。因為它可能直接就是人的一種工作。
一部歷史性的書籍,往往是超功利的。往往意味着是一種腦力勞動的奉獻。它的功利,往往是後來現象。一部文學作品,往往也可能是這樣,因為它往往衹意味着是作傢表達的意願。
相比而言,電影是特別商業化的文娛現象。因為電影不可能是一個人完成的事情,它是諸多藝術業界從業者通力合作的結果。它需要較大甚至巨大的資金投入。而除了國傢行為,世界上肯於承擔經濟虧損的嚴重後果而拍電影的人,是極少的。此點决定了電影先天的商業屬性。
也正因為這樣,實際上我們迄今並沒看到,有任何一個國傢復製了一部特別完整的、電影式的歷史。但幾乎每一個國傢,都拍攝過不少反映它多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電影。將這些電影組合在一起,或能跳躍式地反映某一國傢從歷史走嚮現在的粗略過程。
故也可以說,電影是一個國傢的“老照片”册。
電影對於一個國傢的現實的反映,其能動性也是絶不遜於文學的。
在這裏,“現實”二字,首先是一個相對的時間概念,一般指當下時代。一個時代以十年計,那麽嚴格的現實題材,無論對中國還是外國,應指2000 年至2010 年之間的電影題材,註意,我們這裏說的是題材,即內容的時間背景。其次,是指風格。我們都知道的,現實主義是一種創作風格。我們這裏談的,是指以現實主義的風格反映現實生活的電影。各個國
傢的多個時代,都有現實題材的經典電影。已經成為過去時現象的這一類電影,我們叫它作90 年代的現實題材電影、80 年代的現實題材電影、70 年代的、60 年代的,等等。一般而言,四十年以前之內容的,我們又該叫它準歷史電影了,比如《芙蓉鎮》、《天雲山傳奇》、《巴山夜雨》,既然“文革”已成歷史,那麽它們當然是準歷史題材的電影——距現時代不太悠久的一種歷史。當然,這些分法是相對的。
可以這樣說,現實題材的電影像現實題材的文學一樣,對於現實具有無孔不入的反應的敏感、興趣和能動性。像鏡子有時又像放大鏡,甚至像顯微鏡,還有時像多棱鏡或哈哈鏡。當傳統的現實主義被電影編導們認為不足以承載他們對現實的表現欲時,於是自然而然地産生了荒誕現實主義、黑色現實主義、心理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病態現實主義、意識
流現實主義、生活流現實主義等等現實主義的“異種”。電影運用這麽多的現實主義方式反映現實,而且曾爭先恐後地反映現實,那麽現實社會中居然還沒被電影反映過的邊角,確乎不多了。電影卻仍在瞪大着它的睽註之眼掃瞄現實,時刻準備有所動作。
當然,我們這裏談的主要是外國電影。
誰都難以否認,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之能動空間是極有限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1) | 第3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2) | 第4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3) | 第5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4) | 第6節:十種關係(下篇)(1) | 第7節:十種關係(下篇)(2) | 第8節:十種關係(下篇)(3) | 第9節:十種關係(下篇)(4) | 第10節:讀書與人生(1) | 第11節:讀書與人生(2) | 第12節:讀書與人生(3) | 第13節:讀書與人生(4) | 第14節:讀書與人生(5) | 第15節:讀書與人生(6) | 第16節:讀書與人生(7) | 第17節:虛假柔情似水(1) | 第18節:虛假柔情似水(2) | 第19節:虛假柔情似水(3) | 第20節:關於說話 | 第21節:紙簍該由誰倒空 | 第22節:讀書與人生(1) | 第23節:讀書與人生(2) | 第24節:一個國傢的明信片(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