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從品茶說人生:人生八味 》
第24節:找尋心靈的平靜(2)
唐汶 Tang Men
欲望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着一個,永遠都不能滿足。
《百喻經》裏有一個故事:從前有一隻獼猴,手裏抓了一把豆子,高高興興地在路上一蹦一跳地走着。一不留神,手中的豆子滾落了一顆在地上,為了這顆掉落的豆子,獼猴馬上將手中其餘的豆子全部放置在路旁,趴在地上,轉來轉去,東尋西找,卻始終不見那一顆豆子的蹤影。
最後獼猴衹好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土,回頭準備拿取原先放置在一旁的豆子,怎知那顆掉落的豆子還沒找到,原先的那一把豆子,卻全都被路旁的雞鴨吃得一顆不剩。
年輕時,對於某些事物的追求,往往缺乏智能判斷,而衹是一味地投入,這不也像故事中的獼猴衹顧及掉落的一顆豆子嗎?等到老來,身體衰耄,親人不再時,終將發現所損失的,竟是所有的豆子!想想,我們現在的追求,是否也是放棄了手中的一切,僅追求掉落的一顆! 在印度的熱帶叢林裏,人們用一種奇特的狩獵方法捕捉猴子: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裏面,裝上猴子愛吃的堅果,盒子上開一個小口,剛好夠猴子的前爪伸進去,猴子一旦抓住堅果,爪子就抽不出來了。人們常常用這種方法捉到猴子,因為猴子有一種習性,不肯放下已經到手的東西。現實中,人們總會嘲笑猴子的愚蠢:為什麽不鬆開爪子放下堅果逃命?但審視一下我們自己,也許就會發現,並不是衹有猴子纔會犯這樣的錯誤。
因為放不下到手的職務、待遇,有些人整天東奔西跑,荒廢了正當的工作;因為放不下誘人的錢財,有人費盡心思,利用各種機會去大撈一把,結果常常作繭自縛;因為放不下對權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熱衷於溜須拍馬、行賄受賄,不惜丟掉人格的尊嚴。
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物欲和虛榮,要想使之在駛往彼岸時不致中途擱淺或沉沒,就必須輕載,衹取需要的東西,把那些應該放下的"堅果"果斷地放下。
讓我們從猴子的悲劇中吸取一個教訓:該鬆手時就鬆手。
02心處靜境自然清
佛雲:身心絶煩惱,曰"靜";使心造作,曰"思",心處靜境,而進入思維,曰"靜思"。今吾之靜之思,非藏喜怒於無形之矜持,亦非含而不露之城府,是所謂心清則靜,心執着即思也--風清月白,心清佛現。
但凡慈悲者,必懷惻隱之心;但凡慈善者,必行和善之舉。佛曰:慈即是愛,一種清淨之愛。竊以為:那些日日燒香拜佛之人卻並非一心嚮善之徒,唯清心在,愛纔清淨。朱光潛嘗言:當年的佛祖正是以一種出世的精神來成就這番入世之事業的。衹是太多的人正在反其道而行之,更把那"慈悲"一詞當作了一句口號來喊。
信仰或者是信念,本該是人一生的事業之所在。人,就是這個信仰的載體,是這個信念的物化,沒有信仰的人也許就像是一條空的無人撐舵的船。人皆有佛性,衹是有的人尚未知覺罷了,要知道,真正的菩薩絶非廟裏的泥塑之像,唯能救人者,纔堪稱真正的菩薩。佛曰:心即是佛!佛又曰:直接體證!但,大多的人拜佛衹是為脫己孽。
我們總是喜歡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其實那都衹不過是以己之私心去度佛陀之胸腹罷了,最終自是難越重重塵障。佛陀說:無我,亦即無我之物。那麽又何來這一"爭"之說呢?衹是這"無我無物"一如無法想象的宇宙之無限,實非吾等凡俗者們心力所能及也。然而,至少我知道了"四大皆空"並非衹是教人做一個空心人。
人時常地要說"我迷失了自己",於是,便去尋找那個自我。殊不知,這個尋找的行為已即與佛相背道而馳了。不要以為念上幾句經文即可消除今生之罪孽,念經最多衹能使人靜下心來看清自己人生的方向罷了。心懷功德,那本就是一種錯失,凡有所得必先要肯捨,身無所有,心才能無所求,放下執着之心,纔得現祥和之懷。
能捨才能得,這一句話我們早已耳熟能詳。唯捨得煩惱,纔得擁有快樂;唯捨得貪婪,才能擁有福德。在我們苦嘆人生無常的時候,不要忘了"萬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世間萬物皆是生滅隨緣,那麽,死生亦是緣。勿以緣喜,勿以緣悲。唯超越了悲喜,超越了善惡,方能淨身清心。若想使心無所束縛,唯有跳出執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
|
|
第1節:序言 | 第2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 | 第3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2) | 第4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3) | 第5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4) | 第6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5) | 第7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6) | 第8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7) | 第9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8) | 第10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9) | 第11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0) | 第12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1) | 第13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2) | 第14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3) | 第15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1) | 第16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2) | 第17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3) | 第18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4) | 第19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5) | 第20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6) | 第21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7) | 第22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8) | 第23節:找尋心靈的平靜(1) | 第24節:找尋心靈的平靜(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