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书 文獻通考   》 捲二百四十一經籍考六十八      馬端臨 Ma Duanlin

  ○集(別集)
  ※《水心集》二十八捲《拾遺》一捲《別集》十六捲
  陳氏曰:吏部侍郎永嘉葉適正則撰。淮東本無《拾遺》,編次亦不同。《外集》者,前九捲為製科進捲,後六捲號《外藁》,皆論時事,末捲號《後總》,專論買田贍兵。
  ※《邱文定集》十捲《拾遺》一捲
  陳氏曰:樞密江陰邱崇宗卿撰。隆興癸未進士第三人。其文慷慨有氣,而以吏能顯,故其文不章。
  ※《趙忠定集》十五捲《奏議》十五捲
  陳氏曰:丞相福公趙汝愚子直撰。別本總為一集,亦三十捲。
  雁湖李氏書後:丞相餘幹趙公秉正履度,即之凜然,至形於篇章,則思緻清麗逸發,雖古今能文辭者有不逮,而世顧鮮知者,非繇德業之巨,器能之偉,所以詞華見沒邪?
  ※《竜川集》四十捲《外集》四捲
  陳氏曰:永康陳亮同甫撰。少入太學,嘗三上孝廟書,召詣政事堂。宰相無弘度,迄報罷。後病免舉為癸醜進士第一,未祿而卒。所上書論本朝治體本末源流,一時諸賢未之及也。亮纔甚高而學駁,其與朱晦庵往返書所謂金銀銅鐵混為一器者可見矣。平生不能詩,《外集》皆長短句,極不工,而自負以為經綸之意具在是,尤不可曉也。葉正則未遇時,亮獨先識之,後為集序及跋,皆含譏誚,識者以為議。
  水心葉氏集序曰:同甫文字行於世者,《酌古論》、《陳子課稿》、《上皇帝三書》最著者也。子沆,聚他作為若幹捲以授予。初,天子得同甫所上書,驚異纍日,以為絶出,使執政召問當從何處下手,將由布衣徑唯諾殿上,以定大事,何其盛也!然而詆訕交起,竟用空言羅織成罪,再入大理獄,幾死,又何酷也!使同甫晚不登進士第,則世終以為狼疾人矣。嗚呼!悲夫!同甫其果有罪於世乎?天乎!餘知其無罪也。同甫其果無罪於世乎?世之好惡未有不以情者,彼於同甫何獨異哉!雖然,同甫為德不為怨,自厚而薄責人,則疑若以為有罪焉可矣。同甫既修皇帝王霸之學,上下二千餘年,考其合散,發其秘藏,見聖賢之精微常流行於事物,儒者失其指,故不足以開物成務。其說皆今人所未講,朱公元晦意有不與而不能奪也。呂公伯恭退居金華,同甫間往視之,極論至夜,呂公嘆曰:"未可以世為不能用,'虎帥以聽,誰敢犯子'!"同甫亦頗慰意焉。餘最鄙且鈍,同甫微言,十不能解一二,獨以為可教者。病眊十年,耗忘盡矣。今其遺文大抵班班具焉。覽者詳之而已。
  ※《軒山集》十捲
  陳氏曰:樞密使獻肅公濡須王藺謙仲撰。淳熙乙未,駕幸太學,藺為武學諭,在班列中,人物偉然,上一見奇之,自是擢用,不由邑最,徑為察官,馴至執政。其在經帷,論官僚攀附而登輔佐者,挾數用術,道諛濟私,陳義凜然。嘉定以來,其子孫不敢求仕,亦不敢請謚,至端平,乃得謚。
  ※《合齋集》十六捲
  陳氏曰:秘書少監永嘉王柟木叔撰。乾道丙戌進士。在永嘉諸老最為先登。其容貌偉然,襟韻灑然,雖不以文自鳴,而諸老皆推敬之。
  ※《兼山集》四十捲
  陳氏曰:端明殿學士劍門黃裳文叔撰。在嘉邸最久,備盡忠益。甲寅禦極,未及大用,病不能朝,士論惜之。
  ※《攻愧集》一百二十捲
  陳氏曰:參政四明樓鑰大防撰。隆興癸未省試考作賦魁,以犯諱當黜,知舉洪文安遵奏收寘三甲首。
  西山真氏集序曰:公之文如三辰五星,森麗天漢,昭昭乎其可觀而不可窮。如泰、華喬嶽,蓄泄雲雨,岩岩乎莫測其顛際;如九江百川,波瀾蕩,淵淵乎不見其涯涘。人徒見其英華發外之盛,而不知其本有在也。公生於故傢,接中朝文獻,博極群書,識古文奇字,文備衆體,非他人窘狹僻澀以一長名傢。而又發之以忠孝,本之以仁義,其大典册、大議論,則世道之消長,學術之廢興,善類之離合係焉。方淳、紹間,鴻碩滿朝,每一奏篇出,其援據該洽,義理條達者;一詔令下,其詞氣雄渾,筆力雅健者,學士大夫讀之,必曰:"樓公之文也。"嗚呼!所謂有本者如是,非邪?
  ※《齊齋甲稿》二十捲《乙稿》十五捲《翰林前稿》二十捲《後稿》二捲《掖垣詞草》二十捲《兼山論著》三十捲《附錄》五捲《年譜》一捲
  陳氏曰:禮部尚書歸安倪思正父撰。丙戌進士,戊戌宏詞。受知阜陵,早登禁直。紹、熙間,遂位法從。立朝剛介不苟合。慶元、嘉定屢召屢出,嘗言"與其為有瑕執政,寧為無瑕從官"。由是名重天下。端平初,詔以先朝遺直,得謚文節。
  ※《靜安作具》十四捲《別集》十捲
  陳氏曰:清江徐得之思叔撰。與其子筠孟堅同甲辰進士,次子天麟仲祥亦乙醜甲科。其傢長於史學。
  ※《晦岩集》十二捲
  陳氏曰:秘書丞????官瀋清臣正卿撰。嘗為國子錄,有薦於朝,欲得召試,執政有發笑者曰:"安有張子蓋女婿而可為館職者乎?"遂罷。欲為奇節以蓋之,會王希呂為諫官,上書力言其不可,孝宗大怒。時相虞允文惡瀋介,下清臣大理,風使引介,不從,謫封州。晚乃召用,勸孝宗力行三年喪,為翊善嘉邸,以直諒稱。初從張無垢學,後居川。自嶺南歸,開門授徒,動以聖賢自命,效禪門入室規式,與其徒問答,下語不契,輒使再參,頗為人所譏。
  ※《定齋集》四十捲
  陳氏曰:寶謨閣直學士蔡戡定夫撰。君謨四世孫。丙戌甲科。
  ※《小山雜著》八捲
  陳氏曰:知樞密院竜泉何澹自然撰。
  ※《東江集》十捲
  陳氏曰:丞相臨海謝深甫子肅撰。
  ※《慈溪甲稿》二十捲
  陳氏曰:寶謨閣直學士慈溪楊簡敬仲撰。
  ※《鈍齋集》六十捲
  陳氏曰:著作郎楊濟濟道撰。淳熙五年進士。京鏜帥蜀,上巳出遨,濟為樂語。首雲:"三月三日,豈無水邊麗人?一觴一詠,亦有山陰禊事。"又云:"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崇山峻嶺,修竹茂林,群賢畢至。"一時傳誦。京為相,召入館權郎,出知果州以終。
  ※《周氏山房集》二十捲《後集》二十捲
  陳氏曰:秘書省正字吳郡周南南仲撰。南有聲學校,庚戌登甲科,而仕不偶。再入館,再罷,以殿廷所授文林郎終焉。
  水心葉氏墓志曰:君耽書喜誦,出於天性。十五六時,視吳下問學止科舉,心陋之,一往旬日,已,棄去。歲五易師,一易師為傾動,相播告擯絶。既從餘,初若無所論質,已而耳改目化,氣竦神涌,古今事物,錯落高下,不以涯量。悟頓捷得,受之若驚,行之若疑,標樹山嶽之上,越軼風霆之外,故朋昔類望塵不及,皆靡弛而逝矣,常以世道興廢為己重負,一飯不顧私,憂時如傢,憂人如身。人情多玩忽見事,君悸心怛慮,睹緩知亟,考校小史,引坐深語,所知往往非人所能知也。文詞撥去今作,脫換騷雅,欲以力自成傢,而瓌麗精切,達於時用,亦非人所及也。端行拱立,尺寸程準,門內順穆,廉節整飭。自賜第授文林郎,終身不進官,兩為館職,數月止。既絶意屏坐,衣食敝惡。雞鳴挾書,晝夜分,皆憶念上口。數千載未了事,皆欲正定,名章偉著皆欲銓品,異聞逸傳皆欲論述。曰:"此所以遺吾老,俟吾死也。"
  ※《平庵悔稿》十五捲《後編》六捲
  陳氏曰:太府卿鬆陽項安世平父撰。《悔稿》者,以語言得罪,悔不復為也。自序當慶元丙辰。《後編》,自丁巳至壬戌。
  自序:項子題所為文藁曰《滑稽篇》。客曰:"是所謂'文似相如始類俳'之意,非邪?"曰:"非也。世之人,無貴賤,皆畏人笑;獨滑稽者不畏人笑,非獨不畏,且甚欲之。凡其貌服言動,皆欲得人之笑。人小笑之,則小愜;大笑之,則大愜;人不笑之,則大愧。若予之為文,亦若是耳。人之笑,予之藥也。人小笑之,則予亡其小病矣;人大笑之,則予亡其大病矣;人不笑之,則予之病其危哉!是與滑稽之技,無以異也。"客聞其說,觀其文,大笑,冠帶盡脫。項子赧然汗下,矍然神醒。曰:"予病瘳矣。"再拜謝客,書以為序。
  ※《東平集》二十七捲
  陳氏曰:鞏豐仲至撰。淳熙甲辰進士。
  水心墓志略曰:時新迪義理之學,草茅士震於見聞,多衿露怵忸,至他文史言論,儒之藝業,又昧陋顛倒,莫知幅程。獨仲至抑縱開闔,條流品匯,應變不追,富若素有。餘本拙疏不能自達,而仲至廣導麯引,出幽入眇,蓋為之黽勉追逐於荒原斷澗之側數年。仲至日益有名,不幸不得用,然有以自負,命雲侶月,跨越汗漫,浩乎不可浼。而餘畏懼怯劣,常痼留一榻,不敢越戶限,然後知人之稟分高下絶殊,固非切磋誘掖所能增長矣。仲至學敏而早成,自童卝時,前輩源緒,古今音節,事之因革總統,如註水千丈之壑,迫前隨後,宿艾駭服,以為積數十年燈火勤力,聚數十傢師友講明,猶不能到也。其文無險怪華巧,而以理屈人,片詞半牘,皆清朝得言外趣,尤工為詩,多至三千餘首。
  ※《三鬆集》十八捲
  陳氏曰:廬陵王子俊纔臣撰。周益公、楊誠齋各,以列薦補官入蜀,為成都帥幕。
  ※《橫堂小集》十捲
  陳氏曰:右司郎中福清林桶子長撰。
  ※《潔齋集》二十六捲《後集》十二捲
  陳氏曰:禮部侍郎四明袁燮和叔撰。
  ※《北山集略》十捲
  陳氏曰:直竜圖閣三山陳孔碩膚仲撰。全集未傳。
  ※《育德堂外製集》八捲《內製集》三捲
  陳氏曰:兵部尚書永嘉蔡幼學行之撰。成童穎異,從同郡陳傅良君舉學,治《春秋》。年十七,試補上庠,首選,陳反出其下。明年,陳改用賦,冠監舉,而幼學經魁。又明年,省闈先多士,而陳傅良亦為賦魁。一時師弟子雄視場屋,莫不歆羨。
  水心葉氏墓志曰:公雖幼以文顯,無浮巧輕豔之作。既長,益務闡教化,養性情,花卉之炫麗,風露之凄爽,不道也。詞命最溫厚,亦不自矜貴;惟於國史研貫專一,朱墨義類,刊閏齊整,各就書法。為續司馬《公卿百官表》、《年歷》、《大事記》、《備志》、《辨疑》、《編年政要》、《列傳舉要》等百餘篇,今代之完書也。天資凝重,危坐竟日,或不通一詞。竜川陳同甫言:"吾嘗與陳君舉極論,往往擊否案,聲撼林木。行之在旁,邈若無聞,吾頗訥之。衆亦云素無短長其間也。一日,夜盡散,忽語吾:'道一爾,奚皇帝王霸之雲!'吾方辨數,而行之橫啓縱闔,援今證古,釐為十百,聚為一二,抵夜接日,若懸江河,吾謝不能乃已,則復寡言默默如故,故雖並捨連榻不知也。"然則昔人謂"得人於眉睫,定士於俄頃",亦豈盡然歟!蓋公之中深隱厚,可驗於是矣。
  ※《止安集》十八捲
  陳氏曰:太府寺丞三山陳振震亨撰。
  ※《西山集》五十六捲
  陳氏曰:參政浦城真德秀希元撰。
  ※《平齋集》三十二捲
  陳氏曰:翰林學士於潛洪咨夔舜俞撰。
  ※《退庵集》十五捲
  陳氏曰:提轄文思院、竜泉陳炳撰。
  ※《梅軒集》十二捲
  陳氏曰:奉化丞山陰諸葛興仁叟撰。
  ※《遁思遺稿》六捲《事監韻語》三捲
  陳氏曰:永康呂皓子陽撰。遁思,其庵名。後溪劉光祖德修為作記。當淳熙中,投匭救父兄之難,朝奏上,夕報可。一時非辜,盡得清脫。其書辭甚偉,然非孝廟聖明,安能照覆盆之下哉。
  ※《劉汝一進捲》十捲
  陳氏曰:諫議大夫吳興劉度汝一撰。度嘗應大科,此其所業也。策曰《傳言》,論曰《鑒古》,各二十五篇。
  ※《唯室兩漢論》一捲
  陳氏曰:吳郡陳長方齊之撰。紹興八年進士。
  ※《鼎論》三捲《時議》一捲
  陳氏曰三:山何萬一之撰。隆興元年進士。仕為都司,知漳州。
  ※《治述》十捲
  陳氏曰:從政郎鄭湜,紹熙元年撰進。按丙戌榜有三山鄭湜溥之,是年已為秘書郎,面對劄子,凱切通練,於今傳誦。此當別是鄭湜邪?
  ※《廬山雜著》一捲
  陳氏曰:知南康軍錢聞詩撰。
  ※《間靜治本論》五捲《將論》五捲
  陳氏曰:知樞密院廣陵張岩肖翁撰。
  ※《林綱山集》
  福清林亦之學可撰。後村劉氏序略曰:餘嘗評艾軒文,高處逼《檀弓》、《榖梁》,平處猶與韓並驅。他人極力摹擬,不見其峻潔而古奧者,惟見其寂寥而稀短者,縱使逼真,或可亂真,猶虎賁之似蔡邕也。至於綱山論著,句句字字足以明周公之志,得少陵之髓矣。其律詩高妙者,絶類唐人,疑老師當避其鋒。他文稱是。
  ※《陳樂軒集》
  福清陳藻元潔撰。後村劉氏序略曰:樂軒七十五乃死,年出於其師,而窮尤甚於其師。城中無片瓦,僑居福清縣之橫塘,開門授徒,不足自給。至浮遊江湖,崎嶇嶺海,積鏹得百千,歸買田數畝,輒為人奪去。士之窮,無過於此矣!今讀其文,講學明理,浩乎自得,不汲汲於希世求合。螢窗雪案,猶宗廟百官也;菜羹脫粟,猶堂食萬錢也。入則課妻子耕織,勤生務本,有"拾穗"之歌焉;出則與諸生弦誦,登山臨水,有"舞雩"之詠焉。自昔遺佚厄窮之士,功名頓挫,時命齟齬,往往有感時觸事之作,以泄其無偦不平之鳴。若虞卿之愁,韓非之憤,墨翟之悲,梁鴻之噫,唐衢之哭是已。樂軒平生可愁、可憤、可悲、可噫、可哭之時多矣!而以"樂"自扁,樂之為義,在孔門惟許顔子,先儒教人,必令求顔子之所樂。嗚呼!此固樂軒之所聞於二師歟?樂軒沒二十餘年,餘從竹溪林侯肅翁傳鈔遺稿,姑敘其平生大致如此。肅翁又樂軒之高弟也。他日居魏文貞之地,秉陳叔達之筆,當為河汾先生立傳,無使天下後世有遺恨雲。
  ※《李易安集》十二捲
  晁氏曰:李格非之女,幼有纔藻名。先嫁趙誠之,其舅正夫相徽宗朝。李氏嘗獻詩曰:"炙手可熱心可寒。"然無檢操。後適張汝舟,不終晚節,流落江湖間以卒。
  ※《閨秀集》二捲
  陳氏曰:建安徐氏撰。徐,林稚山之從姑,祥符敕頭奭之侄孫女。嫁括蒼祝璣,璣為部使者。有子曰永之,嘗知滁州。
  ◎德洪覺範《筠溪集》十捲
  晁氏曰:僧惠洪覺範,姓喻氏,高安人。少孤,能緝文。張天覺聞其名,請住峽州天寧寺,以為今世融、肇也。未幾,坐纍民之。及天覺當國,復度為僧,易名德洪。數延入府中;及天覺去位,製獄窮治其傳達言語於郭大信,竄海南島上。後北歸,建炎中卒。著書數萬言。如《林間錄》、《僧寶傳》、《冷齋夜話》之類,皆行於世,然多誇誕,人莫之信雲。
  ※《石門文宗禪》三十捲
  陳氏曰:德洪覺範撰。其在釋門,得法於真淨剋文,而於士大夫,則與黨人皆厚善,誦習其文,得罪不悔。為張商英、陳瓘、鄒浩尤盡力。其文俊偉,不類浮屠語,韓駒子蒼為塔銘雲。
  ※《饒德操集》一捲
  晁氏曰:饒節字德操,曾布之客也。性剛峻,晚與布論不合,因棄去,祝髪為浮屠,在襄漢間聲望甚重雲。
  陳氏曰:節為僧,號如璧。其詩名《倚鬆集》二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自序抄白捲一田賦考一
捲二田賦考二捲三田賦考三捲四田賦考四
捲五田賦考五捲六田賦考六捲七田賦考七
捲八錢幣考一捲九錢幣考二捲十戶口考一
捲十一戶口考二捲十二職役考一捲十三職役考二
捲十四徵榷考一捲十五徵榷考二捲十六徵榷考三
捲十七徵榷考四捲十八徵榷考五捲十九徵榷考六
捲二十市糴考一捲二十一市糴考二捲二十二土貢考一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