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三國志通俗演義嘉靖壬午本   》 諸葛瞻大戰鄧艾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蜀炎興元年鼕十一月,鄧艾深入陰平山𠔌七百餘裏,徑取江油。
  卻說江油守將馬邈,聽知東川已失,雖然準備,衹是提防大路;又仗着姜維全師守住劍閣,遂將軍情不以為重。當日操練人馬回傢,與妻李氏擁爐飲酒。其妻問曰:“纍聞邊情甚急,將軍全無憂色,何也?”邈曰:“大事自有薑伯約掌握,幹我何事?”其妻義曰:“雖然如此,將軍所守城池,不為不重?”邈曰:“天子聽信黃皓之言,溺於酒色,吾料禍不遠矣。魏兵若到,降之為上,何必慮耶?”其妻大怒,唾邈面曰:“汝為男子,先懷不忠之心,國傢虛養汝多時,吾今亦無面目共汝為夫婦!”馬邈羞慚無語。忽人報曰:““魏將鄧艾不如從何而來,引二千餘人,—擁而入城矣!”邈大驚,慌出降艾,拜伏於公堂之下,乃泣告曰:“有心歸降日久。今幸得見,乞將軍恕罪,願招城中居民、本部人馬,並皆降之。”艾遂收江油軍民於部下調遣,乃加馬邈為鄉導官。忽報邈夫人自縊身死。艾問其故,邀以實告之。艾感其賢,令厚禮葬畢,親往祭之。魏人聞知,無不嗟嘆。後人有詩嘆曰:
  後主昏迷漢祚顛,天差鄧艾取西川。
  可憐巴蜀多名將,不及江油李氏賢。
  鄧艾取了江油,遂接陰平小路諸軍,皆到江油取齊,徑來涪城。此時城內官吏軍民,疑是天降,盡皆降之。
  蜀人飛報入成都。後主聞知,召黃皓問之。皓奏曰;“此詐傳耳。神人必不肯誤陛下。”後主又宣師婆問時,不知何處去了。遠近告急表文,一似雪片;往來使者,連絡不絶。後主設朝計議,多官面面相覷,並無一言。郤正出班奏曰:“事已急矣,陛下可宣武侯之子計議。”原來武侯之子諸葛瞻,字思遠,自幼聰明,配後主女,為駙馬都尉。後襲父武鄉侯之爵。景耀四年,遷行軍護衛將軍。時為黃皓用事,故托病不出。於是後主聞郤正之言,乃與多官曰:“非令光之薦,則寡人忘矣。”即時連發三詔,召瞻至殿下。後主泣訴曰:“鄧艾兵己屯涪城,成都危矣。卿看先帝之面,救寡人之命!”瞻亦泣奏曰:“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肝膽塗地,不能補報。願陛下盡發成都之兵,與臣領去,决一死戰。”後主稍安,即撥成都見在兵七萬與瞻。瞻留一萬兵守成都,辭了後主,整頓軍馬。尚書令黃崇黃權之子言曰:“將軍休待兵足,可宜速去;若稍遲慢,倘魏兵一度綿竹,平坦之地,難以迎敵。若不先去涪城,據住險要,極難退矣。”贍叱之曰:“吾受先人遺書,豈不知用兵之道?汝勿多言!”崇出而嘆曰:“國傢顛危,此人亦難保矣!”瞻齊備了人馬,乃喚諸將曰:“誰敢為先鋒耶?”言未訖,一少年將出曰:“父親既掌大權,兒願為先鋒。”衆視之,乃瞻長子諸葛尚也。尚時年一十九歲,博覽兵書,多習武藝。瞻大喜,遂命尚為先鋒。是日,大軍離了城,來迎魏兵。
  卻說鄧艾求馬邈地裏圖,邈呈上。艾視之,涪城至成都,三百六十裏山川道路,闊狹險峻,一一寫畫分明。艾看畢,大驚曰:“若衹守涪城,倘被蜀人據住前山,何能成功耶?如遷延日久,姜維兵到,吾與鐘會墊背矣。”速喚師纂並子鄧忠曰:“汝等可引一軍,星夜徑去綿竹,以拒蜀兵。吾隨後便至。切不可怠慢。若縱他先據了險要,决斬汝首!”
  師、鄧二人引兵將至綿竹,早遇蜀兵。兩軍各布成陣。師、鄧二人勒馬於門旗下,衹見蜀兵列成八陣。三鼕鼓罷,門旗兩分,數十員將簇擁一輛四輪車,車上端坐一人,綸巾羽扇,鶴氅方裾。前一小將,挺槍縱馬而出。車傍展開一面黃旗,上書“漢丞相諸葛武侯”,唬的師、鄧二人汗流遍身,回顧手將曰:“原來孔明尚在,我等休矣!”急勒兵回時,蜀兵掩殺將來,魏兵大敗而走。蜀兵掩殺到二十餘裏,遇見鄧艾援兵接應。兩傢各收兵退。
  艾升帳而坐,喚師纂、鄧忠,責之曰:“汝二人不戰而退,何也?”忠曰:“但見蜀陣中諸葛孔明領兵,因此怯然而還,以致大敗。”艾怒曰:“縱使孔明更生,安可退也?汝等見假偽者就退,以致敗亡,當速斬之!”衆皆苦勸,艾方息怒。令人哨探,回說乃孔明之子諸葛瞻為大將,瞻之子諸葛尚為先鋒。艾大喜曰:“無名下將,便可破之!”師纂曰:“未知虛實,不可速行。”艾怒曰:“存亡之分,衹此一舉,有何疑慮耶?汝二人再不取勝,决然斬之!”師、鄧二人又引一萬兵來戰。諸葛尚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二人。諸葛瞻指揮兩掖兵衝出,直撞入魏陣中,左衝右突,,往來殺有數十番。魏兵大敗,死者不計其數。師纂、鄧忠中傷面逃。瞻驅士馬隨後掩殺二十餘裏,紮營相據。師纂、鄧忠回見鄧艾,艾見二人傷重,未曾怪責。艾與衆將商議曰:“蜀有諸葛瞻,善繼父業,兩番殺吾萬餘人馬,今若不速破,後必為禍也。”監軍丘本曰:“何不作一書以誘之?”艾從其言,遂作書一封,遣使送入蜀寨。守門將引至帳下,呈上其書。瞻拆封視之。書曰:
  徵西將軍鄧艾,致書行軍護衛將軍諸葛思遠麾下:竊觀近代賢才,未得如公之尊父也。昔自出茅廬,一言已分三國,掃平荊、益,遂成王霸,古今鮮有及者。後六出祁山,非其智力不足,乃天數耳。今後主昏弱,王道已終,艾奉天子之命,重兵伐蜀,已皆得其地矣。止有成都危在旦夕,公何不應天順人,仗義來歸?表公為琅琊王,以光耀祖宗,决不虛言。幸垂照鑒。
  諸葛瞻看畢,疑之未决。其子諸葛尚在側,問曰:“父親有意降魏乎?”瞻叱之曰:“吾為何而降耶?”尚曰:“兒見父親有三顧之意,容魏使入寨,與之相見,一也;得其書而審來意,二也;見封琅琊王而不怒,三也。”瞻扯碎其書,曰:“吾不及吾子也!”叱武土立斬其使,令從者持首回營,見了鄧艾。
  艾大怒,即欲出戰。丘本諫曰:“將軍不可輕出,可用奇兵,方能勝也。”艾從之,遂令天水太守王頎、隴西太守牽弘,伏兩軍於後,艾自引兵而來。此時諸葛瞻正欲出戰,忽報鄧艾自引兵到。瞻大怒,即引兵出,徑殺入魏陣中。鄧艾敗走,瞻陣後掩殺將來。忽兩下伏兵殺出,蜀兵大敗,退入綿竹今雒城。艾令圍之。於是魏兵一聲喊罷,將綿竹圍的鐵桶相似。
  諸葛瞻在城中,無計可施。尚書張遵張飛之孫言曰:“將軍何不發使於東吳求救耶?”瞻遂令彭和賫書殺出,往東吳求救去了。瞻與衆將曰:‘久守非良圖。”遂留子諸葛尚與張遵守城,瞻自披挂上馬,引三軍大開三門殺出。鄧艾見兵出,便撤軍退。瞻奮力追殺,忽然一聲炮響,四面兵合,把瞻因在垓心。瞻引兵左衝右突,殺死數百人。艾令衆軍放箭射之,蜀兵四散,瞻中箭落馬而死。其子諸葛尚在城上,見父死於軍中,勃然大怒,急披挂上馬。張遵諫曰:“小將軍勿得輕出。”尚嘆曰:“吾父子荷國重恩,衹因不早斬黃皓,使敗國殄民,用生何為耶!”遂策馬殺出,死於陣上。後人有詩贊瞻父子。詩曰:
  蒼天有意絶炎劉,漢室江山至此休。
  諸葛子孫皆效死,成都卿相盡添愁。
  智謀雖不扶危主,忠義真堪繼武候。
  古往今來多少淚,行人哀怨哭墳丘。瞻亡年三十七歲,尚亡年一十九歲。
  鄧艾憐其忠,父子合葬,乘虛攻打綿竹。張遵、黃祟、李球球乃李恢弟之子三人,各引一軍殺出。蜀兵寡,魏兵重,三人死戰不脫,力窮勢孤而亡。艾因此得了綿竹。勞軍已畢,遂來取成都。未知如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話說三國
前言三國志宗僚
捲之一: 祭天地桃園結義劉玄德斬寇立功安喜張飛鞭督郵何進謀殺十常侍
董卓議立陳留王呂布刺殺丁建陽廢漢君董卓弄權曹孟德謀殺董卓
曹操起兵伐董卓虎牢關三戰呂布捲之二: 董卓火燒長樂宮袁紹孫堅奪玉璽
趙子竜磐河大戰孫堅跨江戰劉表司徒王允說貂蟬鳳儀亭布戲貂蟬
王允授計誅董卓李傕郭汜寇長安李傕郭汜殺樊稠曹操興兵報父仇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