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全本新註聊齋志異 》
豢蛇
蒲鬆齡 Pu Songling
泗水山中[1],舊有禪院[2],四無村落,人跡罕及,有道士棲止其中[3].或言內多大蛇,故遊人益遠之。一少年入山羅鷹。入既深,無所歸宿;遙見蘭若[4],趨投之。道士驚曰:“居士何來[5]?幸不為兒輩所見!”即命坐,具■粥。食未已,一巨蛇入,粗十餘圍,昂首嚮客,怒目電■[6].客大懼。
道士以掌擊其額,呵曰:“去!”蛇乃俯首入東室。婉蜒移時,其軀始盡;盤伏其中,一室盡滿。客大懼,搖戰。道士曰:“此平時所豢養。有我在,不妨;所患者,客自遇之耳。”客甫坐,又一蛇入,較前略小,約可五六圍。
見客遽止,■■吐舌如前狀[7].道士又叱之,亦入室去。室無臥處,半繞梁間,壁上土搖落有聲。客益懼,終夜不寢。早起欲歸,道士送之。出屋門,見墻上階下,大如盎盞者,行臥不一。見生人,皆有吞噬狀。客懼,依道士時腋而行,使送出𠔌口,乃歸。
餘鄉有客中州者[8],寄居蛇佛寺。寺僧具晚餐,肉湯甚美,而段段皆圓,類雞項。疑,問寺僧:“殺雞幾何遂得多項?”僧曰:“此蛇段耳。”客大驚,有出門而哇者[9].既寢,覺胸上蠕蠕;摸之,則蛇也。頓起駭呼。僧起曰:“此常事,烏足駭怪[10]!”因以火照壁間,大小滿墻,塌上下皆是也。
次日,僧引入佛殿。佛座下有巨井,井中有蛇,粗如巨甕,探首井邊而不出。
■火下視,則蛇子蛇孫以數百萬計,族居其中。僧雲,“昔蛇出為害,佛坐其上以鎮之,其患始平”雲。
據《聊齋志異》手稿本
“註釋”
[1]泗水:縣名。今屬山東省。
[2]禪(chán蟬)院:佛教寺院。禪,梵文音譯“禪那”的略稱。
[3]道士:此指僧徒。宗密《盂蘭盆經疏》下:“佛教初傳此方,呼僧為道士。”
[4]蘭若:梵語“阿蘭若”音譯,簡稱蘭若。佛教僧徒靜修處,因泛指一般佛寺。此指上文所云“禪院”。
[5]居士:佛教稱居傢信佛的人為唇士,也作為對普遍人的敬稱。
[6]怒目電■(cōng■):憤怒的目光象閃電一樣。語出張協《七命》。
電■,如電光閃爍。■,目光。
[7]■■(shǎnshǎn閃閃):閃閃,閃爍。
[8]中州:指令河南一帶。古時分中國全境為九州(見《尚書·禹貢》),而豫州(今河南一帶)居中,因稱。
[9]哇:嘔吐。
[10]烏: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大話聊齋 |
|
|
捲一: 考城隍 | 耳中人 | 屍變 | 噴水 | 瞳人語 | 畫壁 | 山魈[1] | 咬鬼 | 捉狐 | 荍中怪 | 宅妖 | 王六郎 | 偷桃 | 種梨 | 勞山道士 | 長清僧 | 蛇人 | 斫蟒 | 犬姦 | 雹神 | 狐嫁女 | 嬌娜 | 僧孽 | 妖術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