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批評於丹   》 第2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3)      李悅 Li Yue

  抱怨尚且不能,更不要去鬥爭了。於丹教授是最反對鬥爭的,況且她還在《論語》中找到了根據,她寫道:
  過了這個坎兒,就到了中年。孔子說,人在這個階段,“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人到中年,家庭穩定了,職業穩定了,這個時候想的最多的是什麽呢?是謀求更好更大的空間,這就極易與他人産生矛盾和爭鬥,爭鬥的結果很可能是兩敗俱傷。所以孔子提醒說,人在這個時期,最重要的就是告誡自己,不要跟別人爭鬥。你與其跟他人鬥,不如跟自己鬥,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假如一個更好的職位最終沒有選擇你,你應該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哪些方面還做得不夠好。
  所以在這個時候,你要結交那種有平常心的朋友。他會幫你看開暫時的得失,超脫利益的糾纏,得到心靈的撫慰,獲得精神的棲息地。
  那麽到晚年應該註意些什麽呢?按照孔子的說法,叫“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人老了,心態就容易走嚮平和,像羅素所說,湍急的河流衝過山巒,終於到了大海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平緩和遼闊。在這個時候,人要正確對待你得到的東西。這裏面其實是大有深意的。
  人年輕的時候,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層次後,要學着用減法生活。
  你從社會上收穫友誼,收穫金錢,收穫情感,收穫你的功勳,此時我已經收穫了很多,就像是一個新傢,逐漸被東西堆得滿滿當當一樣。你的心靈如果被所得堆滿,最後就會纍於得。
  好一個於丹教授!你讓我們中年不鬥爭,老年用減法捨棄所得。
  我們怎樣生活呢?我們退回內心去修養,我們修養時吃什麽喝什麽?我們喝西北風嗎?我們不食人間煙火嗎?我們真的修煉成仙成道了!
  我們提到物質生活了,對於於丹教授來說是大逆不道的,於丹教授最鄙棄的就是物質生活了。於丹教授該對我們這些大衆讀者嗤之以鼻了,該不再看我們“不亞於看聖賢”!
  在於丹教授看來:
  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而真正從內心感到安定和對於政權的認可,則來自於信仰。
  於丹教授在這本書中不厭其煩地要求我們大衆讀者“安貧樂道”,她認為堅持清貧的生活是一種美德。她指出的最理想的生活是孔子的弟子顔回與東晉詩人陶淵明的生活。她這樣寫顔回:
  讓我們回到兩千五百多年以前,看看就在那樣一個物質匱乏的時代,那些聖賢是什麽樣子。
  孔夫子最喜歡的一個學生叫顔回,他曾經誇奬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就是說,顔回傢裏很窮,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爛的小巷子裏。這麽艱苦的生活對別人來說簡直難以忍受,而顔回卻能夠自得其樂。
  也許很多人會說,生活就是這樣,窮日子富日子都得過,那有什麽辦法?
  顔回真正令人敬佩的,並不是他能夠忍受這麽艱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態度。在所有人都以這種生活為苦,哀嘆抱怨的時候,顔回卻不改變他樂觀的態度。
  衹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纍。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
  誠然,誰都不願意過苦日子,但是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决心靈的問題。
  於丹這樣寫陶淵明:
  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於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睏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這是多高的驕傲啊!一個人能夠不被富足的生活蠱惑,又能在貧賤中保持着做人的尊嚴和內心的快樂。
  這是一種儒傢思想傳承下來,使我們歷史上又出現了很多內心富足的君子。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就是其中之一。
  陶淵明曾經當過八十三天的彭澤令,那是一個很小的官。而一件小事,便讓他棄官回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第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
第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第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4)
第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5)第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6)
第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7)第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8)
第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9)第1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0)
第1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1)第1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2)
第1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3)第1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4)
第1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5)第1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6)
第1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7)第1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8)
第1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9)第2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0)
第2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1)第2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2)
第2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3)第2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