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是赶上中国投资潮的最大赢家,他在2006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中国人。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1940年为了躲避日本人的侵略举家逃亡到香港。1949年,他从办塑料厂起家,通过创办长江实业有限公司和和记黄埔公司缔造了一个商业帝国。他在全球50个国家都有商业活动,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他控制着香港的房地产、零售业、电器供应等经济领域。2006年3月,他透露自己在大陆的投资多达1 000亿港币(135亿美元),而且还准备继续增加。他被香港媒体称为"超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除了年轻时像其他人一样离开大陆外,他也是大陆开放政策的拥护者和得益者。李嘉诚在中国很多经济领域进行投资,也是他回报母土的表现。
中国带给沃尔玛的福祉
沃尔玛是一种奇特的商业现象,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同时也是最大的零售商,它的营业额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商的四倍。沃尔玛的"天天平价"像磁铁一样不仅吸引着美国消费者,而且也日益吸引分店所到之处的顾客。它在美国拥有3 800家分店,在世界其他地方有2 400家,包括阿根廷、巴西、英国、加拿大、中国、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德国、危地马拉、洪都拉斯、日本、墨西哥、尼加拉瓜、波多黎各、韩国等地都有沃尔玛的身影。超过五分之四的美国家庭每年会在沃尔玛购物一次,1.38亿顾客至少每周会光顾一次。但同时沃尔玛给当地的居民区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它迫使小零售商倒闭,并拼命压低供应商的供货价格,但这种低价供货是无法让地方小零售商从中获利的。作为回报,沃尔玛会将一部分利润用于帮助分店所在的小区,每年用于慈善事业的开支高达2亿美元;一项研究显示,沃尔玛的价格比同类零售超市的价格要低17%~20%,这对低收入家庭无疑是一大喜讯。
沃尔玛的成长历程就像中国奇迹那样惊人。1962年,沃尔玛在美国阿肯色州的罗杰斯诞生,1979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年。沃尔玛一方面打着"购买美国产品"的公关政策,另一方面他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十分明白,要做到"天天平价"必须从美国之外特别是东亚地区开拓进口来源,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有人回忆道:"早在公司初创时期,山姆先生就决定从太平洋彼岸进口商品,并将此作为沃尔玛商业模式的重要支柱。他的这一举动迫使美国的供应商拼命削减成本,当顾客们看到这些如此廉价的商品时都激动地尖叫起来,他们纷纷涌向沃尔玛去捡便宜货。"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沃尔玛官方数据显示进口产品只占很小的比重,但实际上这一比重早已上升到40%,因为其中大部分是贴着美国商标的亚洲产品。这对美国零售商来说早已不足为奇了,它们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从远东购买商品,特别是服装和电子产品。依靠这样的战略,沃尔玛最终成就了它不凡的规模。
沃尔玛是美国"血淋淋的"资本主义的典型代表,中国最初并不愿意直接与它进行贸易。沃尔玛只好转而通过在香港的太平洋出口资源有限公司作为它的进口中介,虽然这并不合法,但是却有效地支持了沃尔玛的产品供应。20世纪90年代初,沃尔玛对中国的战略更加活跃,主要因为亚洲其他地区例如中国台湾的产品已失去了成本优势。而中国,特别是像深圳这样的地方,不仅有廉价的劳动力,而且还有很多优惠政策。这使得沃尔玛将它大多数有自己品牌的生产线都建立在中国。另外,由于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已经解冻,它也用不着设立一个购买中介了。在短短几年里,沃尔玛变成了在中国最大的美国进口商,它每年在中国的进口额甚至超过了诸如德国这样的经济大国在中国的进口额。中国飞速发展的低成本产品使沃尔玛的市场优势更加明显。沃尔玛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经济对全球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富有竞争力的中国低价格抑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通货膨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