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小说 小五義   》 第二十二回 晨起望群雄設計 洞庭湖二友觀山      石玉昆 Dan Yukun

  詩曰:善處家庭善自全,從來惟有舜為然。
   屢遭奇變終無禍,半賴宮中女聖賢。
  古來處家庭之變者,莫如舜;善處傢之變者,亦莫如舜。舜有個異母兄弟叫象,脾氣驕傲無比,多次要害舜,舜卻終無禍患,並且使父子兄弟終歸和睦。舜固是生來的孝友,也是半賴內助之賢,仗着二妃常常指告。後來帝舜南巡,二妃從之。舜崩,葬於蒼梧之野,二妃哭泣不止,淚點滴在竹上,遂成斑竹。就此三日不食,沉江而死,即葬在湘江之旁,為湘江神靈,管着湘江水府。二妃乃是帝堯之二女,一個叫娥皇,為湘君;一個叫女英,為湘夫人。給他在山上立了一個廟宇,四時大祭。後人就叫此山為君山,廟叫作湘君廟。故此將他的故典引來,述說一遍:昔唐堯在位之時,天下大治。因見其子丹朱為人不肖,不可君臨天下,以治萬民,因命臣子四處訪求賢人,以傳大位。訪求多時,四嶽乃奏道:“臣等細細訪求,今得一人,其名曰舜,頗有聖德,可以佐理天下。”堯問道:“舜乃何人?汝等何以見他有德?”四嶽回答:“凡人能治國者,必先能齊傢。這舜乃歷山農夫,常耕於野。他的父親叫作瞽瞍,為人最是愚頑。他的母親又最蠢。他的兄弟叫作象,又最傲慢。一傢人皆不知道理。因見舜仁以存心,義以行事,且舉動必以禮,言語必以正,故父母皆不喜歡他,惟溺愛於象。故傢中凡有勤勞之事,皆叫他去,象則聽其嬉遊。這舜毫不動心,事父母則惟知盡孝,待兄弟則惟知友愛。任父母百般折磨,他衹逆來順受。所以臣等見他有德。”堯聽了肅然起敬,道:“舜能如此,誠為難得。但不知可有妻子沒有?”四嶽對道:“因父母不愛,尚是有鰥在下。”堯喜道:“如此卻好。吾想人誰不孝,每每孝衰於妻子。他既無妻,朕有二女,朕甚愛之,要他出類拔萃,作個娥中之皇,女中之英,故長女取名娥皇,次女取名女英。二人德性頗賢,朕不配與凡流。今舜既孝弟如此,朕就將二女同嫁於他。一來使二女得嫁賢人,有所仰望終身;二來就可試他待父母如何;又可看他有了二女,又待父母何如,便可知他的纔德了。”四嶽道:“聖帝之言,最為有理。”堯說:“既是有理,就可舉行。”
  四嶽領命,就使人到歷山與舜說知此事。瞽瞍聽了大驚道:“畎畝匹夫,怎敢娶天子宮壺中的淑女?”就叫舜去辭。舜因說道:“天子之命,猶天也,欽承猶懼不恭,誰人敢辭?況娶妻乃嗣續大事,天子之女不娶,更娶何人?”瞽瞍道:“若不辭,娶了傢來,他倚着天子貴女,將公婆也要管着,卻將奈何?”舜道:“聖王淑女既肯下嫁,焉能驕傲。既知夫婦之禮,必無上凌之事。”遂承命不辭。四嶽報堯帝,堯帝大喜,遂與娥皇、女英說知。到臨行又再三囑咐道:“欽哉,必敬!必戒!”二女領命,遂由河直下降到潙汭,與大舜為配。
  二女果賢。自歸舜之後,上事公姑,剋盡婦道,全無一毫驕貴之氣。無妻之間情意和諧,甚是相得。舜雖仍舊耕田,到了此時貴為天子之婿,卻傢有倉廩,野有牛羊,室懸琴瑟,壁倚幹戈,朝夕間幽閑靜好。象看在眼裏,便心懷妒忌,因與父母商量,要謀害舜,道:“若能害了兄舜,我衹要他的幹戈、琴瑟,並教二嫂收拾床鋪足矣。其間倉廩牛羊,盡歸父母。”瞽瞍道:“若要害他,他又孝順,怎好明明殺他?衹好喚他來飲酒,將他灌醉,便好動手。”象喜,因治下醇酒,傳父母之命,叫舜來飲。舜聞命,知其蓄意不善,因告二女,二女道:“父母命飲,安敢不往?妾有藥一丸,秘含於口,雖飲千杯,不至沉醉。”舜受藥而往。父母命飲,舜飲一朝。父母問:“醉乎?”舜曰:“不醉。”又飲一晝。父母問:“醉乎?”舜曰:“不醉。”又飲一夕。父母問:“醉乎?”舜曰:“不醉。”父母以為奇,因放之還。
  復與象算計道:“酒不能醉,後面廩屋最高,上多缺漏,明日叫他上去塗蓋,汝在下面撤階梯,舉火焚燒,彼自不能逃死。”象又大喜,又傳父母之命,叫他去完廩。舜聞命,知其來意不善,又告二女。二女道:“父母命完廩,安敢不往?”因取一鬥笠,叫舜戴在頭上,以為遮日之具。舜因戴笠而往。升到廩屋頂上,方塗蓋將完,忽下面火發,將凜屋燒着。舜急欲下來,而升廩之階梯已為象移去。正無可奈何,忽聞二女在廩下作歌道:鳥之飛兮,翼之力,人而不飛,為無羽翼。為無羽翼,何殊乎鬥笠?
  大舜聽見,忽然有悟,因除下鬥笠,平抱在懷中,涌身往下一跳。原來鬥笠張開,鼓滿了風氣,便將身子都帶住了,竟悠悠揚揚落在地下,毫無損傷。
  象看見甚是不悅,報知父母道:“舜已將焚,卻被二嫂在下面作歌,叫他除下鬥笠做翅飛下,故未燒死。”瞽瞍聽了大怒,因又尋思道。“廩上可以飛下,前面老井最深,明日用繩係他下去淘井,待他下去,你可將繩取去,任二女有智計,也救他不出。”象聽了大喜,又傳父母之命,叫他去淘井。舜聞命,知其來意不善,又告知二女。二女道:“父母命淘井,安敢不往?”因取一柄短錘,並數十長釘,叫他藏在腰間,為淘井之用。
  舜因藏釘而往。到了井邊,用繩係了下去,剛係下去,象就收了繩子,去報父母矣。二女在上面看見,因撫井作歌道:滑滑深深,雖無路。寸鐵分層,便可容步。入穴升天,神就之度。
  大舜在井中聽了,又忽有悟,因腰間取出釘錘,下釘一個立腳,上釘一個攀手,一步步釘了上來。二女接着,忙忙逃了回宮。
  象收了繩子,去報父母道:“今日功成矣。”瞽瞍道:“舜雖在井,卻未曾死。”
  象道:“這個不難。”因復到井邊,用土將井口填滿。象大喜,遂走入舜宮,要來占他的宮中所有。及走在舜宮,忽看見舜坐擁着娥皇、女英二妃,在那裏鼓琴作樂,吃了一驚,又甚覺無趣,心中十分忸怩,進不是,退不是。大舜看見,忙歡歡喜喜迎他坐下,道:“賢弟何來?”象此時沒法,衹得說道:“因鬱陶思君爾。”舜聽見說個“思君”,便大喜不勝道:“感吾弟友愛之情,直至如此。”因命二妃出酒食款之,盡歡方送他別去。象歸,報知父母,以為舜有神助,便再也不敢設謀陷害於他。
  堯見舜有許多聖德事跡,又見二女相安,心下大喜,遂與四嶽商量,竟將天子之位讓他坐了。舜知堯帝倦勤是實意,遂受之不辭。既為天子,因立娥皇為後,女英為妃,封象於有痹,盡孝以事瞽瞍。舜見天下已為唐堯治得雍熙於變,十分太平,不敢更作聰明,每日衹恭己無為,完了朝政,就在宮中被袗衣鼓琴以為樂。二女裸侍於旁,十分恭敬和悅,深得舜心。舜凡有所行,皆謀於二女。二女聰明貞仁,所言所行,皆合禮道,並無偏私妒刻。後舜巡方死於蒼梧,二妃不能從,望而痛哭,亦死於江湘之間,世因號為湘君。古今頌賢後妃,盡以二妃為首。
  閑言少敘,書歸正傳。且說智化與蔣爺議論救展南俠之事,水路不能進去,怕人傢多有防備。由旱路進去,一者為救展南俠,二則君山是大宋個大患,智爺的主意是先把君山破了,以後再定襄陽。就將這個主意與蔣爺一商議,蔣爺說:“這個主意固然是好,怎麽進去法?”智爺用手一指北俠說:“我同他。我們兩個人詐降,衹要哄信鐘太保,豈不把展老爺救出來了?”蔣爺搖着頭說:“不容易呀,不容易!”智爺說:“易固然是不易,除了這個主意,別無方法。憑着我這一張嘴,憑着歐陽哥哥這一口刀,倘若被人識破機關,打裏往外一殺,讓丁二弟往裏一殺,憑着咱們的寶刀與寶劍,縱然萬馬千軍,也攔擋不祝此計如何?”蔣爺說:“我們都外頭聽信,倘有兇信,我們大衆一齊都殺將進去。”智爺說:“不用。你同三哥將古瓷壇送往上院衙去,你然後上五柳溝,總得要將柳青請來纔好呢。”蔣爺說:“據我看來,有他也不多,沒他也不少。”智爺說:“倒不用他人,用他雞鳴五鼓返魂香要緊。”蔣爺說:“不難,這件事全在我的身上,橫竪準有這個人就是了。”智爺又對北俠說:“歐陽哥哥,方纔這些話,你可聽見沒有?”北俠道:“我俱已聽見了。”智爺說:“你老人傢可願意?”北俠說:“為朋友萬死不辭,焉有不願意的?既然這樣,咱們就一言為定。吉兇禍福,憑命由天。”說畢,蔣四爺同徐三爺送古瓷壇往上院衙去了。一路無話。
  到了上院衙,也不用官人回稟,二人自己進去,見了盧大爺與韓二爺,連忙的將口袋放下,兩個人與大爺、二爺行禮。大爺問被捉的情形。三爺就將怎麽被捉,怎麽出來的話,細說了一遍。大爺一聞此言,原來展南俠還在寨內幽囚着呢,說道:“可別不管人傢呀!”蔣爺說:“主意已然定好了。這就是老五的骨罐,現在這裏。”盧、韓二義士放聲大哭。公孫先生出來打聽,也就哭了一番。有蔣四爺勸解,然後將骨罐壇請到裏面,面見大人。大人一見,慟倒在地,哭的是死去活來,連主管也哭了個不了。大衆好容易纔將大人勸祝大人吩咐將古瓷壇放在大人的臥寢,每遇大人早晚吃茶、吃酒、用飯,必要在古瓷壇前邊供獻供獻,並且早晚間還要燒錢化紙。若論朋友之交,也就是了;就是親胞兄弟,還怕不能如此。大人見了古瓷壇之後,與先生商議:“五老爺雖死,王爺尚未拿獲,這個折本先不必入都。”先生說:“正當如此。”蔣爺又把定君山救南俠的事,回稟了大人一回。大人說:“但憑你們諸位辦理就是了。”
  蔣爺告辭出來,見了三位哥哥說:“我上五柳溝去了,早晚之時,你們可要多加小心纔好。”盧爺說:“上院衙的事,你不用管,自有我們幾個人料理。你們要有用人之處,我們再往那裏撥人。”蔣爺說:“你們在此,我走了。”蔣爺出上院衙,奔五柳溝,暫且不表。
  且說晨起望衆人,惟有智化躊躇了兩日,這纔把這一個詐降的主意拿好,就將路爺請將過來,問道:“咱們這裏可以找一隻小船,撐船的可要面生之人,又是得咱們自己人才行,不然不好說私話。”路彬說:“有。我有個親戚,離此四十裏,終日在渡口撐船。此人姓王,名叫王順,他要到了這裏,並沒人認的。若把他找來,有什麽私話皆都可說。”智爺說:“既有此人,就煩路大爺將他請來。”路爺點頭,立刻就叫魯英請王大哥去。魯爺點頭,就此起身。
  到了次日早晨方到。路爺帶了那人,與大傢見禮。智爺一看王順,三十多歲,穿了一身藍布的衣服,白襪青鞋,黑黃的臉面,細條身材,很透着機靈。智爺一看準行,說:“王大爺,我教的你幾句話,你可說的上來?”王順說:“你老人傢可別稱呼我大爺大爺的呀!我叫王順,你要教的我什麽言語,我全行,還不用你費事,教什麽會什麽,可就是不能生發。”智爺說:“那就行了。”就把設計詐降君山、怎麽救展老爺的話,說了一遍,說:“你明天撐着船,去送我們去。我們要是上了山,倘有嘍兵下來問你怎麽雇的船,你可把我這話記住了,你就說我們雇了一年的船。若問你上那去,你告訴沒準。”王順說:“世間那有那樣事情?撒謊可要圓全。小人我可是多說。”智爺笑道:“你別管他,若問你的時節,你再說。”王順說:“他要問我雇這一年的船,可上那裏去,我怎麽回答?”智爺說:“他若問你這一年哪,你就說:‘他們雇這一年的船,為的是遊山望景,那裏有好山水,就往那裏去。若見名山勝境,也許住一年半載,也許住個月起程。若要山水不好,轉頭就走,連舟就不停。淨在兩湖、兩廣、山、陝、浙、閩普天蓋下的地方,衹要那裏有山水就去。一年是四百兩銀子,酒錢在外。給了二百兩,下欠二百兩。’若是把二百兩給你,把我們的東西搬下去,你撐船就走,就沒有你的事了。”王順連連答應說:“是了,是了。”
  路彬過來問道:“智大爺,還要什麽東西?”智爺說:“還得合你藉幾分鋪蓋被褥。”北俠說:“跑到船上睡覺去麽?”智爺說:“想咱們花四百兩銀子,雇一年的船,連分鋪蓋沒有,這可稱的起是個窮樂。”北俠說:“沒有你想不到的事。”智爺說:“咱們哥兩個,也得商量明白了纔好呢。這一進君山,可是見幾而作,隨機應變,指東而說西,指南而說北,一句真話沒有。”北俠說:“罷了,我是一輩子不會撒謊。”智爺說:“無妨,看着我眼色行事。設若我指着正東,我說這不是正西麽,你就說正是西方庚辛金;我指着正南說是北,你就說不錯,正是北方壬癸水。你橫竪捧着我說就行了。”北俠說:“我若接不住,那可怎麽好?”智爺說:“無妨。我看得出來,你若接不住,我就接着說下去。”北俠說:“我是準不行,若要叫人看出破綻來,可別怨我。”
  智爺說:“我也不準行,看展爺的造化,看國傢洪福就是了。”
  果到次日,吃了早飯,將行李搬在船上,二位穿好了衣服。丁二爺說:“二位哥哥多辛苦了。我聽信,若有不便,我急去。”路爺道:“有我哪!我在外面聽信,若聞兇信,必然回來報信。”
  智爺與北俠出門,有路爺帶道。行至地名叫馬保峰,路爺一指正北說:“我可不往那邊去了,遇見熟人不便。”智爺說:“你往那裏去?”路爺道:“我在飛雲關底下,地名叫蚰蜒小路聽信去了。”說畢便走。智爺來到河沿一看,船衹不少,有人嚷道:“有這裏!那二位?”智爺二人由跳板上船,跳板拉在船上開船。二人艙中一看,外面水天一色,這就看見了君山。衹見山上樹木森森,滿山的花朵,並且山上還有廟宇,也是遠遠的鐘聲,好一座名山勝境。怎見得?有贊為證:有二人,用目觀,瞧山景,真好看,還有一個古廟卻在上邊。山水如畫,畫裏深山,未免得引動了二位英雄往四下觀:山連水,水依山,山水出,瀑布泉,水影之中照出了一座君山。水秀麗,把山纏,水與山連,山與水連。山中寺,寺依山,山在寺前,寺在山彎,山寺的鐘聲到耳邊,高僧隱在山洞邊。寺內的僧人望景觀山,又在水,又在山寺前。山花開放,花兒滿山。山裏花香,花映山嵐。花發山嶺,山嶺花鮮。山花清妙,花長深山。山花疊放,花又似山。花倚山峰,山峰花遍。賞花人,登山看,山中沽酒,沽酒在山。鬆在山上,山上鬆連。鬆和琴韻,流水高山。山兒疊,鬆林傴。鬆如雲水,山寺之間。花上鬆枝,重上高山,山鬆花寺,共與水連。好一個,清幽景物天然妙,真能夠,令人觀瞧十分的爽然。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包公案
前言第一回 顔按院奉旨上任 襄陽王興心害人
第二回 智化夜探銅網陣 玉堂涉險盜盟單第三回 青臉虎看陣遇害 白玉堂失印追賊
第四回 顔大人哭勸錦毛鼠 公孫策智騙盜印賊第五回 王爺府二賊廢命 白義士墜網亡身
第六回 襄陽王帥衆觀義士 白護衛死屍斬張華第七回 臥虎溝蔣平定醜女 上院衙貓鼠見欽差
第八回 穿山鼠小店摔酒盞 蔣澤長撈印奔寒泉第九回 逆水潭中不見大人印 山神廟內巧遇惡嘍兵
第十回 盧方自縊蟠竜嶺 路彬指告鵝頭峰第十一回 樵夫巧言哄寨主 大人見印哭賓朋
第十二回 王官仗勢催用印 蔣平定計哄賊人第十三回 神手聖奮勇行刺 瀋中元棄暗投明
第十四回 樹林氣走巡風客 當堂哭死忠義人第十五回 挖雙睛鄧車吸呼死 祭拜弟俠義墜牢籠
第十六回 山內鐘雄謙恭和藹 寨中徐慶酒後反桌第十七回 二俠義巧會鐘寨主 三英雄求見蔣澤長
第十八回 徐三爺鬼眼川發燥 無鱗鰲在水寨追人第十九回 入水寨吸呼廢命 到大關受險擔驚
第二十回 蔣爺一人鎸船底 北俠大衆盜骨壇第二十一回 徐慶獨自擋山寇 智化二友假投降
第二十二回 晨起望群雄設計 洞庭湖二友觀山第二十三回 讀招賢榜有人偷看 改豹貔庭自顯奇能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