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與百姓生活   》 第23節:良心:中國人特有的品性(2)      田玉川 Tian Yuchuan

  “後生懿德太子、永泰永壽長樂安樂四公主,安樂最幼,生於房州,帝自脫衣裹之,遂名曰裹兒,特寵異焉”。按常理,這個出生於危難之中的裹兒,似應懂得人情世故,在貴為公主之後,更加珍惜安樂的來之不易。但她的所作所為卻是相反。“安樂公主尤驕橫,宰相以下多出其門”,“安樂恃寵驕恣,賣官鬻爵,勢傾朝廷,常自草製敕,掩其文而請帝書焉,帝箸而從之,竟不省視”。驕慣如此,她能不“驕橫”嗎?還“開府,置官屬”,她幹政亂政的野心與她的母親韋氏一樣大!顯然,是“無教”,種下此禍根!
  本來,在危難、窮睏之中長大的裹兒,生活自當儉樸,但她竟奢侈無度。“與長樂公主競起第捨,以侈麗相高,擬於宮掖,而精巧過之”。這樣,還不夠,還要侵占長安郊區的昆明池,中宗李顯以百姓捕魚為由未答應。安樂公主“乃更奪民田作定昆池,延袤數裏,纍石象華山,引水象天津,欲以勝昆明,故名定昆”。不僅如此,這安樂公主日常生活的奢侈,也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僅看她的一件裙子,就可略知一斑。“安樂有織成裙,值錢一億,花卉鳥獸,皆如粟粒,正視旁視,日中影中,各為一色”。無疑,是“無教”,造成了如此無忌。
  安樂公主又與一幫佞臣結為“朋黨”,狼狽為姦。就連她的男寵延秀,也做了太常卿兼右衛將軍。他們侵吞民田,掠劫民子女為奴,幹盡了喪盡天良的壞事。
  “驕橫”如此,這安樂公主仍不滿足。“安樂公主欲韋後臨朝,自為皇太女”,對女兒有求必應的中宗李顯,這次沒有答應。野心一時不能得逞的安樂公主,竟對百般驕慣她的父親懷恨在心。而恰在此時,“散騎常侍馬秦客以醫術,光祿少卿楊均以善烹調,皆出入宮掖,得幸於韋後,恐事泄被誅”。於是,“乃相與合謀,於餅餤中進毒”。中宗李顯在吃了妻子做的愛女遞送的餅後,便一命歸西了。時年僅五十五歲。
  是“無教”,無人倫,膨脹了其貪婪,暴露了其獸性,也葬送了其一傢的性命。
  可見,人的貪欲是無止境的,尤其是在能夠滿足貪欲的時候,表現得最充分。
  韋後和安樂公主,本應知艱危之苦、之險,自該自儉、自敬。內助中宗李顯,清明政治,安撫百姓,重振李唐王朝。但她們竟利欲熏心,貪得無厭,最終竟幹出了喪盡天良的背逆之事。她們自身,最終也充當了新的宮廷鬥爭的犧牲品。
  作為天下之主的唐中宗李顯,對妻女因受自己的牽連而遭受的種種不幸懷有悔疚之意,並以寵愛補償,也是人之常情,本不可厚非。但他將傢事與國事混在一起,不加區分,就造成了她們幹政亂政的危局,就釀成了自己被“毒鳩”的悲劇。
  用權力寵愛妻女,猶如引她們吸毒,毒癮越來越大,最終連自身也吞食了。
  唐中宗李顯的“毒鳩”,當為所有如此寵愛妻女者戒!
  但如果“教以人倫”呢?
  後果還會是這樣悲慘嗎?
  “身不行道,不行於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於妻子。”(盡心章句下)唐中宗李顯的悲劇,也正應驗了亞聖孟子的這一斷言!他對妻女“無教”,不僅自身性命不保,而且也給大唐王朝造成了一次“韋後之亂”,給中國歷史留下了又一個抹不去的污點。
  所以,無論當政者,還是老百姓,都必然“謹庠序之教,申以孝悌之義。”(梁惠王章句上)不然“則近於禽獸”,若一次又一次重演唐中宗李顯那樣的悲劇,豈不悲哀?!
  “如時雨化之”
  孟子一貫主張對老百姓進行全面教化,是實行仁政的基礎和前提。“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盡心章句上)無論提升品德,無論成材,無論解疑答惑,無論自學,方式不同,目的都一樣,那就是,使教化像甘雨一樣普降大地,滋潤所有的田地、山川、草木以及窮鄉僻壤,荒漠戈壁,而不僅僅局限於花園……普世主義的教育觀,使聖賢的教育思想更具有普遍性和現實意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 孟子思想與我們的生活第2節:生於亂世
第3節:師於儒門第4節:遊於列國
第5節:授於故裏 聖於著作第6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1)
第7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2)第8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3)
第9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4)第10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5)
第11節:“親親”:孝為德之本(1)第12節:“親親”:孝為德之本(2)
第13節:“親親”:孝為德之本(3)第14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1)
第15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2)第16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3)
第17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4)第18節:養欲:即養禮
第19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1)第20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2)
第21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3)第22節:良心:中國人特有的品性(1)
第23節:良心:中國人特有的品性(2)第24節:從小抓起:“易子而教”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