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论语》感悟   》 第23节:智慧之道(9)      于丹 Yu Dan

  第二是"毋必",也就是说他没有抱一种必然的期待,说一件事情必须按照我的思路去走,必然有个什么结果。
  第三是"毋固",也就是说不固执己见,要真正尊重这个事情的规律,尊重它的变化,然后去找它的客观走向,而不是固执于心。
  第四是最难的,就是"毋我"。最后能够让自己达到一个浑然忘我的境界,然后去真正完成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这容易吗?非常不容易。
  其实,人要想真正达到大智慧,最后都是要叩问内心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智慧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今天的世界很纷繁复杂,所提供的机遇不一而足。面对这样的世界,我们心中那种固执的心理应该是越来越少的,因为在多样化的世界上我们可以有多样化的选择。
  可是,有些孩子四五岁的时候,父母就教他说,我以后要上北大,我以后要念清华。到了六七岁,就会说我就要上北大中文系,我就要上清华建筑系。这一方面是家长觉得孩子立志,但另一方面,孩子的那种"必"与"固"的心理在心里就越来越深。也就是说,将来他没考上北大中文系,去了西语系,他就认为这是失败的;他上了清华的管理系,没有上建筑系,他也认为是失败的。
  其实,有时候我们转换一个思路,比如说,人生不一定那么强调唯一性的目标,但你要有一个清晰的方向,这就会让自己宽容很多。
  什么叫目标?目标就是一个点,就是从我这里走过去,鼻子尖必须碰到那个点上,这才叫到达目标。
  什么叫方向?就是从我这儿走过去,那个目标偏左十度,偏右十度,有个夹角,在这二十度之内,只要我能触达其中任何一个点,都在我的方向之内。
  我们想想,只要我知道我是向北走的,我不会走到正南、正东、正西去,那么北偏东十度、北偏西十度不可以吗?人生如果给自己这样一种宽容的态度,就会破掉很多盲目的执著。
  在这样坚持自我的内心中,要有方向,再来与客观环境进行调试,不断地在这种调试中去实现自我,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做到这一点,就是智慧。
  我们可能很迷惑,一个人怎么样才能够"毋我"呢?把心中那种特别自我的东西、令人困顿的东西也破除掉,容易吗?
  禅宗语录中有很多有意思的问答,这就是智者听了就悠然心会的话。
  一个弟子去问高僧说,我怎么才能够得到解脱啊?这其实是我们很多人心里的声音。高僧只问了他一句话:是谁绑住了你?
  这个弟子又问:何方才是真正的净土啊?高僧又反问他:是谁污染了你?
  弟子又问:怎么样才算是真正的涅啊?高僧问他:是谁把生死给了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孝敬之道(1)第2节:孝敬之道(2)第3节:孝敬之道(3)
第4节:孝敬之道(4)第5节:孝敬之道(5)第6节:孝敬之道(6)
第7节:孝敬之道(7)第8节:孝敬之道(8)第9节:孝敬之道(9)
第10节:孝敬之道(10)第11节:孝敬之道(11)第12节:孝敬之道(12)
第13节:孝敬之道(13)第14节:孝敬之道(14)第15节:智慧之道(1)
第16节:智慧之道(2)第17节:智慧之道(3)第18节:智慧之道(4)
第19节:智慧之道(5)第20节:智慧之道(6)第21节:智慧之道(7)
第22节:智慧之道(8)第23节:智慧之道(9)第24节:智慧之道(10)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