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 第三章 悼公再霸(575B.C.-555B.C.)      瀟水 Xiao Shui

  (一)
  從晉厲公的遭遇中悟出了道理的不光是法傢,還有道傢人物,衹不過與法傢截然相反。道傢總結經驗說:當國君的就應該老老實實,才能長久圓滿,不能像晉厲公那樣不安分;老好人日子混得長,積極務求的人衹有遭殃。比如周天子吧,躲在洛陽城裏當縮頭烏龜,天下鬧成一鍋粥,他也不管。而晉厲公不安於現狀,不作縮頭烏龜,非要跟卿大夫傢族鬥,終於不得好死,可見其愚蠢。
  發表這通偉大意見的就是道傢的創始人——偉大的老子。老子喜歡用rap的語言講述哲學,比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Oh,myGod,暈菜了!
  老子當時從楚國跑來,正在老周天子的洛陽裏當圖書館主任,並把周天子的價值觀升華為他那著名的“縮頭烏龜哲學”。他認為“治大國若烹小鮮”,意思是天下事少管為妙。而“強項者不得其死”,鋒芒畢露、逞強好勝如晉厲公不得好死。相反,“柔可以剋剛,雌可以勝雄”,老好人和大綿羊,可以安享天年。
  老子說的也有道理埃
  老子還有一個戰友,叫“單襄公”,思路跟老子是一樣的,而且會算命。他算命主要是看人的身體語言。
  當時的古代君子(特指貴族大老爺)們吃飽了沒事幹,特別講究佩帶着一大組玉飾走路,叫做鳴玉而行,非常雅緻,像模特走臺步。佩帶着美玉在傢裏走臺步是他們的特長。
  單襄公說晉厲公臺步走的不好:走路時眼望遠處(意味着常常不切實際),腳擡得很高(失去應有的德行),目光和舉止不配合(內心想做逆勢而動的大事),於是認定晉厲公志驕心狂,不得好死。而單襄公看見晉厲公同輩之中有一個“晉公子周”,非常善於走路:站不歪身,目不斜視,聽不側耳,言不高聲,心性恭謙,為人慈愛,具有文德——脾氣好,被單襄公視為賢人,是當國君的料。這位晉公子周時年14歲,正在洛陽留學,身為留學生的他還積極關心時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成語“休戚相關”出處)。果然,晉厲公橫死以後,晉國人迎晉公子周回國,立為晉悼公,時為公元前573年。
  我們年輕的老好人(當時叫“賢人”)晉悼公,從洛陽回到祖國,一改晉厲公強勢做法,對大臣妥協,任用各傢卿大夫主事。他還把前幾朝的功臣宿將,特別是追隨重耳的老叫花,把他們的後代從莊稼地頭招回來,封到朝裏享福。這給他贏得了很高的國內聲譽,卻也斷送了晉國強化君權的最後機會。《左傳》記載,晉悼公的主要政策是:廢掉老百姓欠國傢的錢和稅,賑濟災民、窮人、老光棍和寡婦,提拔鬱鬱不得志的人材(即有能力但不是高幹血統出身的人,比如我),反對鋪張浪費,節約國傢辦公費用和祭祀器用,禁止打砸搶活動,調低稅收比率,註意使徵兵工作不侵犯農時。年過七十的老人,晉悼公還親自接見,敬稱他們為王父。這些都是仁政埃但這衹是節制了徵斂,施惠於民,國內整體財富並沒有加增。怎麽才能讓民和國都富裕起來,那就不是仁政所能達到的了,而要看未來法傢的手段,所謂富國強兵。不提。
  與晉悼公相關的,還有一個衆所周知的美談。晉國老幹部“祁奚”(念齊西)退休時,現年十幾歲的晉悼公問他:“祁大爺,誰可以接替您做中軍尉呢?”
  祁奚說:“解狐可以。”
  晉悼公疑惑地問:“解狐不是您的仇人嗎,你們一見面不是互相吐口水嗎?怎麽推薦他呀?”
  “您問的是誰適合作中軍尉,又沒問我吐誰口水。”
  不料,解狐沒福氣,沒等上任,就樂死了,於是祁奚又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
  晉悼公問:“您怎麽推薦自己兒子啊?好意思嗎?”
  “您問的是誰適合作中軍尉,又沒問誰是不是我的兒子。我衹是覺得他胜任中軍尉罷了。”
  這就是所謂的“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古人稱贊古怪老頭兒祁奚,說他推薦自己的仇人,不是出於諂媚對方;推薦自己的兒子,不是為了假公濟私。
  另一個故事,是關於當年“九袋長老”魏仇的孫子“魏絳”的。按照晉悼公優先照顧舊時功臣的政策,魏絳被推薦擔任監軍司馬,負責糾察軍紀,督導戰車行軍作戰序列(跟以前司馬韓厥幹的一樣)。這傢夥上任第一件事,也跟司馬韓厥一樣,上來就把晉悼公的弟弟的車夫殺了,腦袋在三軍傳看,因為他擾亂行軍次序。
  十幾歲的晉悼公聽說以後,痛感自己受鳥大夫們擺布無以復加,再也“賢”不住了,大叫:“你魏絳殺我弟弟車夫,寡人殺光你全家。”
  魏絳不避斧鉞,跪在朝堂外請罪,上書說:“我聽說,國君出師不夠威武,臣子莫大之罪。我不敢怠慢職守,故而冒着死罪,殺死亂伍之人,保證行伍威嚴。我的罪過很大,觸犯貴介弟,使您在朝堂之上大發脾氣,我請伏劍自殺於您面前,來顯示您格外重視弟兄親情的美德1
  晉悼公看完,臉紅心鱢,趕緊光着腳跑了出來,對魏絳說:“寡人說的話,是為了私人親情,您的執法,是維護軍禮。我未能教訓好我的弟弟,觸犯軍禮,是寡人的過錯,愛卿趕快就職,千萬別尋短見,加重我的過失埃”
  魏絳趕緊從地上爬起來,把寶劍還鞘。於是晉悼公在太廟設宴招待魏絳,任命他為新軍副帥。魏絳深沉而有膽略,對山戎、北狄采取綏靖政策,穩定民族關係,解除晉國北部邊患,使晉國得以全力南下爭霸。為此,晉悼公分了一半爭霸戰利品給魏絳,實現了他的一個家庭夢想,還引用《尚書》的話贈言說:“居安思危。”(成語)
  當然魏絳也被弄到了戲麯《趙氏孤兒》裏邊,客串了一個角色——是一個忠貞報主、拯救兒童的形象(“我魏絳聞此言如夢方醒,卻原來這內中還有隱情;公孫兄為救孤喪了性命,老程嬰為救孤你捨了親生……鏘鏘擡——”)。魏絳後來成為“趙魏韓”的魏國先人。
  最後還要談到執政官兼元帥欒書。欒書該怎麽發落?欒書殺死晉厲公,把晉厲公用一輛馬車陪葬埋了,性質比較嚴重。但欒書生活上是個窮鬼加善人,為官清廉,傢無餘財,老婆不吃肉、不穿帛,不塗雪花膏,馬不吃小米,窮得連祭祀的宗器都湊不齊。憑了這些德行,人們不再計較他的弒君行為了。晉悼公也就衹命令他退休而已。欒書下崗之後,晉國資歷最強、最負盛名的韓厥出任執政官兼全軍元帥。
  (二)
  關於夏姬,上一本書說過一些。作為春秋第三大美女,她性感豐腴,肢體透香,擅長媚術和房中術,是風月場中的老手,剋死了自己的陳國老公,又剋死了陳靈公等君臣三人。不過她可愛的性格和嬌豔欲滴的美色還是讓人飛蛾撲火似的愛她。楚大夫“巫臣”與楚司馬“子反”(當時還活着)都被她弄得crazy了,拼命對着夏姬抒情。司馬子反官大,巫臣抒發不過他,就跑去鬍弄子反:“司馬,您是國傢僅次於令尹的高官,為了夏姬這麽個小妖精,影響自己的名譽不值得。幹脆您別理她了。”
  子反覺得有道理,暫不泡夏姬了。於是,巫臣得了機會,可以大肆追求夏姬了。巫臣拼命給夏姬寫詩,他把夏姬比喻成春風:“春風的翅膀掀動着衆人豪情,我將如何滌洗自己以承受春天。我申請也要成為春天幸福的一員,追隨你柳條明媚而欣悅的纏綿姿態。”夏姬立刻暈菜,於是被巫臣拐跑了,一起去了晉國。(那時候的婦女似乎跟同時期的希臘女神一樣,稍拐則跑。感謝後代的明清衛道士,大講三綱五常,私奔纔得到有效控製。)
  得知巫臣和他的紅顔知己去了晉國,楚司馬子反大呼上當,到處盤問:“誰動了我的奶罩*—對不起,奶酪?誰動了我的奶酪?夏姬哪去啦?奶酪1
  “巫臣把她拐跑啦,私奔啦。”
  子反把巫臣一傢老老小小,全部咔嚓,包括原配夫人,又兼併了巫臣的莊稼地,以泄自己的憤怒。巫臣和夏姬當時擱淺在晉國,聽說以後哇哇暴叫,雖然抱着夏姬柔軟的身子,還是幾宿睡不香。巫臣紅着眼睛,於夏姬的溫柔之鄉療養了半個月纔找回理智。巫臣於是寫信給子反:“你多殺無辜,貪饞邪惡,我一定要給你搗亂,必使你疲於奔命而死!你等着吧。”(成語“疲於奔命”出處。)
  誰動了我的奶酪
  巫臣找到當時在任的晉景公,獻出了一個驅狼吞虎的戰略:去扶植長江下遊的吳國,以吳國兵力從東邊瘋狂進攻老楚,騷擾牽製楚人,楚國就沒法北上與晉爭霸中原了。晉景公拍案叫絶。這就好比二戰結束時,美國不願意過多削弱日本,而是扶它迅速恢復強大起來,以對周邊的蘇聯等大國構成威脅,從而牽製蘇聯等國的發展。抑製了蘇聯的發展,也就維持了美國在全球中的領先霸位。這是一種古今常見的“牽製”策略。
  從巫臣私下角度講,他通過這種辦法,嚮楚國的當權派“子反”進行報復。
  於是,晉人資助巫臣以三十輛戰車,千裏繞行,從山西跑到吳國,去聯絡吳國人。
  這時候的吳國(江蘇蘇州一帶)很落後,駕駛戰車,練習射箭,都不會,要巫臣教,連城墻怎麽築都需要教。而對於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的江蘇,城墻是多麽重要埃
  有了城墻,吳國人就不懼了,開始藐視自己的老大——楚國(它們從楚莊王時候開始做楚國的尾巴),積極嚮楚國發難。吳國領導人壽夢甚至自立為王,與晉人頻繁開會,接受晉人指令。喝完晉悼公給他的牛耳朵血,亢奮異常,在晉國的唆使下,壽夢猖獗進攻老楚,無所不用其極(類似以色列在美國唆使下進攻阿拉伯國傢),把楚共王折磨得象鬧了痔瘡一樣渾身難受。吳人水陸並進,嚮楚國的跟屁蟲巢國、徐國發難(分別位於安徽、江蘇地區),楚國的世紀噩夢開始了。楚司馬子反趕緊率兵馳救,纍得夠戧,一年之中來回七次(從湖北到安徽江蘇,不下一千裏,七次往返合14,000裏)。
  看見仇人子反坐着木軲轆車,繞赤道足足半圈兒,疝氣都該顛出來了,巫臣這纔出了口怨氣,捂着嘴偷快地樂了,誰讓你滅我的滿門的!我讓你丫今後歲無寧日,屁股磨泡長瘡,泡妞你都甭想。
  楚國的兵力被牽製在東綫安徽戰場,不便於北上中原了。
  楚國不勝其苦,於是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嚮西北去聯絡西陲秦國(陝西),以撫山西晉國人的後背。無奈秦人信天由命,抱殘守缺,並無鬥志。楚人衹好另闢蹊徑,猛攻“巴爾幹”東南地區,試圖切斷晉、吳的聯合通道。晉悼公指示晉、魯、曹、邾四國部隊,進攻這一地區的小國“逼陽”,以保護晉、吳通道,維持對楚國的北、東夾擊戰略優勢。
  逼陽之戰變的非常重要了。逼陽在哪裏?它是江蘇北部一個彈丸小國,如今的徐州附近,當時受楚國控製,導致吳、晉溝通路綫被斷。逼陽人看見四國軍隊來打,不甘屈服,不畏強暴,保傢衛國,打退四國聯軍一輪又一輪的強攻,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小國抵抗大國的生動戰例。
  逼陽的幹部群衆,面對晉國等四國聯軍的進攻,紛紛走上城頭,積極修建城防工事。大傢把官府墻垣及居民傢室器械,一切可以拆做守城之用的,都搬上了城頭。有些老太太的生活垃圾都不願意丟,也摔嚮侵略者的腦袋。儘管衆寡異勢,逼陽軍民的英勇氣概使他們固守了二十四晝夜,打敗敵人無數次進攻,逼陽城巋然不動。(逼陽的地點,就在今天的徐州以北臺兒莊再北三十裏,國民黨和日寇血戰“臺兒莊”的地方,看來它早就是個戰略要地。)
  在戰鬥中,有一次,晉、魯、曹、邾四國諸侯大隊冒着飛蝗石雨,蜂擁衝到逼陽城下,終於撞開了城門,往城裏灌進去。聯軍進來以後,身後的懸門卻轟隆一下子落下來,把四國的老鼠們像鎖在鼠籠一樣鎖在城裏。四邊城墻頂上的敵人開始嚮下放箭。諸將大亂。
  魯國大夫“叔梁紇”(念合)說:“怕什麽,天塌下來有高個的頂着呢1說完,兩手摳住懸門底,雙膀叫力,氣沉丹田,念了一聲:“芝麻!開門吧——”。千斤懸門楞被這傢夥慢慢托起來。叔梁紇掩護戰友趕緊從門下撤退,然後一撒手,咣當一聲,最後一個跳了出去。
  要說這位舉懸門的大力士叔梁紇可不是別人,他就是我們偉大的孔聖人的爹,抓舉運動員吶!沒他大夥就全玩完了。
  公元前572年,由於逼陽群衆頑強據守,四國軍隊一籌莫展。(可見“攻城”屬於難度最大的戰鬥形式,是孫武所說的“下之下者也”。)最後,圍城的雙方打疲了,開始enjoy戰爭了。守城的逼陽人把一匹長布從城頭垂下來,吆喝:“哎——,下面的帥哥!有種你上來——哈哈哈1
  魯國一員大將把褲腰帶一勒,手心吐口吐沫,抓住長布就往上爬。等他爬得高了,城上用匕首割布,“哧啦”一下子,魯大哥“撲通”掉下去砸出一個隕石坑,像一顆毀滅地球的小行星。這要是一般人,屁股早被摔成蒜泥,但魯大哥安然無恙,站起來晃一晃,骨頭咯吧吧地響:“好爽!好爽1
  城上又喊:“有種你再來1
  這山東大漢就是厲害,脾氣擰,拽着布又往上爬,接近墻頭時,又“哧啦”一聲掉下來了,又變成了小行星。如此反復摔了三次,魯大哥越摔越精神。城上的人都傻眼了。老魯大喊:“有種的,你再把布放下來啊1
  城上人趕緊拱手:“大爺!不敢了,您牛,您要把地球都氣死了1
  魯大哥哈哈大笑,把三塊碎布裹在身上,像短跑冠軍裹着國旗那樣,在軍陣之中跳躍炫示。不久,雨季到來,沒日沒夜地drizzling,樹木在雨水中撐着錢樣的圓葉,圓葉婆娑在雨的胸懷裏。穿越雨水的盡頭還是雨水。軍隊閉門不出,黃梅雨使士兵們的士氣也長了黴。
  親自坐鎮逼陽的晉將智瑩被泡在水裏,清理着鑽進鞋子的泥鰍。原以為能一鼓而下的逼陽,還是危立在雨中,對四國人馬扮鬼臉兒。據說春雨宜讀書,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檢藏,鼕雨宜飲酒。唯獨沒有宜打仗的。在雨中,戰士們的牛皮甲都沉重了三倍,傷口更是火辣辣地發炎,確實不宜打仗。
  “中行偃”和小將“範匄”(念丐,就是在鄢陵之戰建議“填井平竈”的那個)這時候跑進來報告:“報告!我們請示,能不能撤退,雨季以後再說。”
  智瑩勃然大怒,掄起幾案就砸這倆小子,怒斥道:“當初打逼陽是你倆的主意,我根本不同意。現在又想撤兵,我怎麽嚮晉主席交代!我警告你倆,七天之內打不下來,提頭見我。”
  一看主將真怒了,中行偃和範匄趕緊嚮下傳達,七日不能剋城,先斬了你們大夥,然後我倆自刎,以申軍法。在弓箭手、弓弩手掩護下,中行偃和範匄親冒矢石,手持盾牌,登上攻城的雲梯,在大雨中,攀着光溜溜的城墻跟敵人殊死搏鬥。經過五日激戰,晉軍終於腦袋上帶着青包,水淋淋地站在了逼陽城頭。
  淪陷後的逼陽,再沒有一個四肢俱全的人了。逼陽國君,被赦免了一條性命,帶着老婆孩子離境。逼陽就近劃歸宋國,作為晉——宋——吳三國的交通中轉站。“血戰臺兒莊”的春秋版,在雨水中慘淡收常
  逼陽大戰,實際是晉國的一步險棋,逼陽雖小卻城堅池深,勝之不武,敗之可恥,一旦拖延久了,楚軍從背後摸上來夾擊,晉國很可能全局被動。逼陽本來是楚國的小弟,戰略地位又相當重要,楚人責無旁貸應該救援之,但是楚令尹愚鈍無能,眼看着戰略要地逼陽的丟失,竟無所作為。晉人終於打通逼陽,確保這條晉吳交通路綫的暢通,恢復了吳、晉從東、北夾擊楚國之勢。唉。諾貝爾和平奬給老楚得了。
  瀟水曰:逼陽是一個小國,小國無論無何是無力抗拒大國的,我們奇怪它以前的幾百年是怎麽存活下來的。其實小國也有生存之道,特別是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的小國,就更容易生存。它一定會投奔一個大國當主子,另一個大國來打它的時候,它就有了靠山。古往今來無不如此。但是它所依靠的大國往往也不敢吞併它,因為一旦吞併它的話,就會導致敵對大國的干涉。譬如蘇聯吞併阿富汗,美國就會來干涉,因為蘇聯吞阿富汗自壯,對美國不利,會簡直威脅到了美國,所以歐美大國都會干涉。波蘭、捷剋這些小國,二戰前都是靠這種微妙的國際關係來自存的。德國若吞併波蘭,理論上講,就會因德國獲得自壯而威脅英法的國傢安全,所以英法必須來救。所以波蘭也就仰仗英法。若英法不救——事實上也確實沒去救,終導致波蘭淪喪,英法隨後遭到吞波蘭而自壯後的德國的攻擊,最終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被上了慘痛的一課。事實上,逼陽靠的也是背後楚國這個靠山,所以勉強地支撐着以晉為首的四國的攻擊,等待楚人來救。但是楚國竟不懂得國際關係“製衡”理論,竟坐視不救,終於使得逼陽淪落,自己也隨後陷入戰略上的被動態勢。
  從前,美國欲攻占北朝鮮,北朝鮮所依靠的中國和蘇聯,也必須責無旁貸地跑來營救,也是同樣的道理。否則,美國占領朝鮮後,不但美國會進一步自壯,同時也會對中、蘇邊境皆構成直接威脅態勢。總之,大國之間關係非常微妙,一旦形成一種大國與大國之間的製衡態勢,任何一方大國,都不會允許對方大國通過兼併夾在中間的小國而改變這種平衡態勢。小國也就以此獲得自存。
  德國反對美國入占伊拉剋,並不是因為德國人愛好和平或者喜歡伊拉剋人什麽的,而是不願意美國勢力涌入中東,從而破壞美、德之間勢力的既有平衡安全態勢,直接導致德國國傢安全受到威脅。也正是有這種關係,小國伊拉剋才能在被占領之後,仍然能夠復國——這就是小國的生存之術。如果美國不撤軍,美與德或美與俄之間就會迅速發生衝突,引發大規模戰爭。而英國人則支持美國,樂意美國入占伊拉剋,這是因為英國與伊拉剋距離遙遠,中間隔着德國。美軍攻占伊拉剋可以起到對其附進的德國和俄羅斯的牽製作用,對英國的安全是有利的——這就像晉國人希望吳國瘋狂進攻老楚,這對晉國人是有利的,可以藉吳國牽製楚國的勢力擴張和壯大。
  總之,現代社會的多極關係,和春秋、戰國時代有很多相似,在國際關係原則上完全可以互相藉用。通古可以知今,太陽底下沒有什麽新鮮事。這大約就是學歷史的意義吧,使你的眼睛更亮。古代的所謂謀士,就是因為通古,所以可以為其“今”出謀劃策。瞭解了春秋戰國,就便於理解現代社會。
  (三)
  有了吳國人幫忙,晉國逐鹿中原就容易一些了。智瑩嚮晉悼公提出“三分四軍,更番疲敵”的戰略思想:如果晉軍四分成三,逐一出動,吸引楚軍,我能常來,彼難常往,使用車輪戰法,更番對敵,就可以把楚國拖垮。
  光有一個想法並不難,打仗是要花錢的。魏絳提議進行一場自上而下的經濟改革,卿大夫各傢贊助糧食,豐富老百姓的菜籃子,老百姓填飽了肚子,就更多地開荒種莊稼,終於民殷兵強,可以打持久戰了。
  接下來,智瑩三分四軍,以晉軍為主體,加聯合國軍,輪番出徵,垂餌虎口,一旦楚人迎擊,便立刻速進速退,不以戰勝為目的。規定:第一次上軍出徵,第二次下軍出徵,第三次新軍出徵。元帥智瑩手握後備隊,隨時策應。三駕之戰,準備點火了。
  首先,公元前563年,晉上軍南下躍過黃河(黃河橫行中原部分)壓迫黃河以南不遠的河南鄭國。形勢所趨,楚令尹子囊率軍北上,支援鄭國(因為鄭國是自己的小弟。鄭國一貫在晉楚之間搖擺)。晉元帥智瑩認為疲楚目的已經達到,發令班師回國。旁邊的欒黶(念原)對着無處插手的大好戰局心急如焚,高唱反調:“逃跑,那是軍人的恥辱,這麽多國軍隊一起逃跑,我受不了!我要自個往前衝”。
  欒黶專橫跋扈,指揮下署軍隊,獨自直逼楚軍。欒黶一前進,晉軍不得不跟着這個無事生非的傢夥全員推進,硬着頭皮冒險,以1/3的國傢主力對抗楚軍全員,和楚軍夾穎水列陣,形成警戒對峙。好在智瑩懸崖勒馬,在軍委擴大會上深惡痛絶地批評了軍內不同意見(當然針對活寶欒黶)說:“敵人已經運動了,疲敵目的達到,我們可以作戰略退卻了。等敵人疲乏已及,我們再來收拾它。都給我走人1
  這個沒有大英雄的時代也沒有離奇故事可講,虛晃一槍的戰事就此結束。晉軍撤退後,楚軍也隨之撤退。其實楚軍人多,晉軍人少,而楚國卻放棄了渡水進攻的機會。這真是我見到過的最靦腆的蜥蜴了。此役史稱“一駕之戰”,真不知楚人腦袋裏是怎麽想的。
  平靜的氛圍籠罩着中原戰區,遠古的草們,有風的時候微微搖動,無風的時候,更顯得寂靜了。
  這裏有個疑問,晉人進攻鄭國,楚人幹嗎必須北上援救,就為了有個霸主的虛名嗎?
  我們說,鄭國處於天下之機樞,晉在其北,楚在其南。晉人要想毆打楚國,一路南下,如果鄭國不提供東道主的幫助(糧食、給養),以當時的技術能力,晉人根本走不到楚國去。晉人自帶給養一路南下不可以嗎?不可以。消耗太大。沒有很強的國力,支持不了如此長距離的給養運輸。而且,如果鄭國不聽話,從背後堵截晉人的歸路,晉人前有楚之兵鋒,後有鄭之攔截,軍糧斷絶,孤懸在外,必全軍覆沒不可。換個位置看,楚之攻晉,也是一樣。
  所以,鄭國歷來成為晉楚爭奪焦點。如果晉人能控製了鄭,即便不真的去興師遠伐楚人,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對晉國本土戰略防禦的積極作用:楚人得不到鄭的配合,就無法得到楚軍北上所需要的沿途給養,無法直搗和入侵晉國的老窩。現代世界的格局,其實也是如此。
  所以,晉楚都要爭奪對鄭國的控製權。
  自城濮之戰倚賴,鄭國遭受到晉國十七次攻擊,楚國二十次徵伐。夾縫中的鄭國人都被打疲了,無所適從,數年不見侵略軍,就怪想念的。他們幹脆把牛羊、玉帛和保護費,放在南北兩個邊境上,等着晉、楚兩衹大蜥蜴來,誰來了誰就吃,隨吃隨拿。晉智瑩“三分四軍、疲勞楚師”的想法,就是打算讓晉國這衹靈活的蜥蜴用速度和頻次的優勢,把氣喘籲籲的楚國大蜥蜴拖垮。
  次年,又一撥晉國人馬像幻影一樣在智瑩的指揮下,協同宋、齊、衛諸侯軍隊,從各自方位,滑入“巴爾幹”平原,於鄭國南門外舉行大規模閱兵,欲恐嚇鄭國。出盡風頭以後,安然撤退。
  楚國人叫上秦國人,千裏馳赴中原,趕去驅逐晉人。可楚人來到時,晉人的影子已融化消失,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楚軍撲了個空,無處用武。長途跋涉,勞而無功,最討厭的是,這麽遠的路,還得自己走回去。此役史稱“二駕之戰”。
  疲睏不堪的楚人剛回到傢,擰開水竜頭洗澡,情報顯示,晉國動用較多兵力又發動“三駕之戰”,南渡黃河,又來啦。楚國人泡着熱水澡說:“你們愛幹嘛幹嘛吧,老子是不管了。”
  晉悼公隨第三波人馬親自前來,掃蕩中原,如入無人之境。晉悼公禁止多國部隊侵掠百姓,禁止炊事員亂砍樹林,他布仁度德,寬釋戰俘。鄭國人深受感動,表示不當楚國的小弟了,歸服晉國。晉國於是徹底占了楚國的上風,基本控製了中原。晉悼公手執牛耳,以盟主身份在許國發表重要講話,呼籲國際和平與地區合作,中原諸侯都參加了這次許昌大會,成為城濮戰後又一次“踐土之盟”,晉國經過晉景公、晉厲公兩代努力,至此真正徹底奪回中原霸權,徹底實現晉國霸業再興,時間是公元前562年,上距晉文公重耳時代六十年。而楚人衹能呆在江漢地區洗澡堂裏,掰着跑爛的腳丫板望中原而興嘆。
  愛誰誰,老子不幹了兮!
  許昌大會回來,晉悼公帶了好些戰利品:六十乘防衛用戰車,一百乘兵車,配備一百乘兵車用的全套甲胄(每乘兵車三件,三個戰鬥員所穿甲胄形製不同,甲是身上穿的,胄是頭上戴的)。紀念品中還有兩套編鐘,三個歌星,樂舞演員十六人,這些都是鄭國送的。音樂是鄭國的土特産。雖然山西人徵服了鄭國,但“鄭衛流行樂”卻把山西徵服了。文化藉助軍隊的馬蹄來傳播,古今中外皆然。
  瀟水曰: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周天子頒定的“雅樂”以打擊樂器為主,叮叮當當地,鼓、鐘、磐之類,衹有節奏沒有旋律,唉聲嘆氣,場面恢弘卻賣不出票去。而鄭國的絲竹之聲,吹拉彈唱,嗚嗚咽咽,很有小資情調,令年輕人十分喜歡,其中最重要的是“竽”,就是濫竽充數的竽。
  但是守舊的人都反對“鄭、衛新聲”。晉國樂師師曠曾論述道:“靡靡之音、亡國之調,如今大行其道!媚俗,媚俗啊!音樂應該為什麽人服務?應該為國君服務,先王雅樂纔是正點,老百姓不聽先王雅樂,國君就要跌價,您大權就要旁落啦1師曠是古代的瞎子阿炳,為了培養耳朵的靈性,故意把眼睛熏瞎。他的預言是正確的,從晉悼公的下一代晉平公起,君權明顯鬆動。這是後話不提。
  師曠希望國君帶頭聽雅樂,君權就不旁落了,不知道這是何邏輯。倘如此就能強化君權,那法傢應該改做音樂傢了。
  (四)
  “三駕之戰”,晉國不戰而屈人之兵,從此以後,楚人很少形成有影響力的北上。“三駕之戰”成為是晉、楚南北爭霸的絶響。我們總結一下晉、楚之間剛剛結束的這百年爭霸戰的特點。
  要說楚國,物質資源豐富,皮毛、鳥羽、象牙、犀革自己用不光,都輸往國際賣錢,經濟實力足可以支持長期作戰消耗。楚人打仗也能玩命,兩湖民風強悍,屬於“九頭鳥”。憑着這兩點,楚人一直北嚮威脅中原。但他們智謀上總是輸人一籌。當時北方人如晉人狡猾,南方人如楚人直爽,後來北人南遷,習慣纔改過來。所以,楚人與北方諸侯的爭霸戰,從戰略上顯得後進,戰術上顯得刻板,戰鬥力還行,但不管什麽大用。比如晉人“扶吳攻楚”,就顯出了高明的戰略,楚共王就做不到西聯秦人——雖然也嘗試了,但無甚成效。晉人攻打戰略要地逼陽以與東方吳國聯通一綫,形成戰略夾攻楚人態勢,而楚共王竟然未發一兵一卒增援逼陽,聽憑逼陽在苦戰三十天後陷落。晉人與東邊的齊人互相鬥毆,發動“鞍之戰”,楚共王不知北上漁利,聽憑晉人大敗齊人,拉齊國在晉國盟主的座下,一起南下對楚。這次“三駕之戰”輪番耗敵,是晉人戰略上的創新和勝利。
  楚人在戰術上也是一貫的呆板,城濮之戰和鄢陵之戰,楚人都是固守三軍逐次對戰的原則,等着晉人兩兩地結合雙軍壓擊他一軍。總之,楚共王氣壞了,怎麽也玩不轉,他殺了幾個令尹、司馬,也沒有用。第二年,楚共王幹脆死了算了,不玩了,時間是公元前560年。為政三十一年的楚共王死在盛年(四十一歲),伴他離去的,還有爸爸楚莊王等老一輩人一手打造的中原霸局。
  楚莊王在天有靈,一定會悲慘地說:我生下的是恐竜蛋,孵出的卻連蜥蜴都不如兮!愧對先人,辱沒社稷,楚共王也深深自責。臨死前他要求:“給我謚為‘靈’吧,或者‘厲’也行。”大夫們不說話,因為這是壞字。楚共王反復重申,迫使大夫們接受,然後在凄惶悲愴和無窮遺憾中升天找他爸爸去了。
  回憶楚共王的一生,他是個可憐的孩子,十歲的時候,爸爸楚莊王就去世了,沒教會他當恐竜的要訣。但是,十歲即位的楚共王非常認真努力,在鄢陵之戰,他親自登上危險的巢車觀察敵情,發明了“甚囂塵上”的成語,接着又在戰鬥中變成了獨眼兒。他還懂經濟學,有過“楚人亡弓,楚人得之”的名言,折射出商品經濟大市場的觀念。(楚共王有一次丟了個弓,他卻不肯去找,他說,楚人丟的,楚人揀了,有什麽好找的。看來楚人人風古樸,很有點原始共産主義味道。)但是他畢竟缺乏經驗,繼鄢陵之戰失利,東邊殖民地也被吳王壽夢搶去好些,並在“三駕之戰”把中原霸位徹底交還晉悼公。儘管楚共王本人有強烈要求,大臣們還是給了他一個“共”的好字眼。赫赫楚國,撫有蠻夷,奄徵南海,把國傢維護得如此威風,楚共王成績還是主要的,難道不應該有美謚嗎?楚共王臨死請求謚自己為“靈”一事,傳為美談,體現了楚人難能可貴的知錯就改精神,僅此一項好處,楚共王足以成為春秋十大蜥蜴之第四——“獨眼蜥蜴”。
  楚共王閉上自己的“獨眼”的時候,按道理別人不該趁喪打劫,但吳王壽夢的兒子不理那一套,出兵襲楚,被養由基設下三道埋伏,殺個大敗,壽夢的一個孫子遭逮。養由基由此嚮曾駡他不得好死並沒收了他的箭的楚共王獻上了遲來的愛。但是,養由基不久於追擊吳國人的戰役中,孤軍深入,陷入埋伏,被亂箭射死(跟親愛的楚共王預言一樣,逞一技之長,必死於一技之長)。也許,“禁止養由基放箭”的命令,竟是楚共王愛惜他。《三國演義》老黃忠中埋伏的死法,是不是羅貫中臨摹養由基的埃
  沒多久,三十歲的晉悼公也走完了他轟轟烈烈的年輕一生,死掉了。晉悼公即位於“三郤”滅族、厲公被弒的危亂動蕩時期,采取內撫人民,外結戎狄,交好諸侯,三駕戰楚的策略,八年之中,九合諸侯,無可爭議地復興了祖先霸業。衹可惜他英年早逝,東風不與,外難未靖,他就先行一步離開了,與自己所熱愛的國傢和人民,未能相守到老。晉國人民聞訊,紛紛拋下鋤頭和織機,站在田間茅捨哭泣;各國使節聞訊,紛紛從幾千幾百裏外的不同地方趕來,在晉悼公靈前獻上自己的哀思。被老天妒忌的晉悼公是一位有才能的君主,是十大蜥蜴之第五——“三駕蜥蜴”,復興晉國霸權,為人果敢剛毅,卻又對下面人和氣可愛,所以纔有祁大爺“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美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引子:人之初第一章 三皇神跡(46億——約5000年前)
第二章 黃帝蚩尤(約5000年前)第三章 堯風舜雨(5000-4000年前)
第四章 虛無之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第五章 商祖烈烈(公元前1600—前1046年,青銅時代)
第六章 大周天子(公元前1046—前771年)附錄
青銅時代的恐竜戰爭 引子 (關於上一本書)第一章 笑傲諸侯(770 B.C. --700 B.C.)
第二章 傾國二姬(700 B.C.—685 B.C.)第三章 大哉強齊(685 B.C.—645 B.C.)
第四章 江漢新貴(B.C.770—B.C.645的楚國)第五章 獻公之恨(B.C.768—B.C.650的晉國)
第六章 秦晉之好(B.C.650—B.C.645)第七章 晉文踐土(B.C.645—B.C.628)
第八章 獨霸西戎(628 B.C.—620B.C.)第九章 趙氏孤兒(B.C.620—B.C.607)
第十章 問鼎中原(B.C.607—B.C.590)附錄
青銅時代的蜥蜴戰爭 第一章 強哉驕,大晉風流(600B.C.-580B.C.)第二章 鄢陵舞蜥(580B.C.-575B.C.)
第三章 悼公再霸(575B.C.-555B.C.)第四章 禍起蕭墻(555B.C.-545B.C.)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