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星荟萃 》 藝術人生 》
第23節:絶對幕後之陳凱歌(2)
王崢 Wang Zheng
朱軍 Zhu Jun
道具三—兒童書和面具
陳凱歌的兒子在美國出生,從小接受了西方的教育與文化。陳凱歌是否會把自己所受到的傳統文化與教育傳襲給自己的兒子呢?我們準備了《格林童話》、《唐詩三百首》、猴臉面具和蝙蝠俠面具,四樣東西明顯反映了東西文化的不同。
道具四—一張CD
這是一張很普通的CD,因為其中有一首歌叫《Killing Me Softly》而顯得不同。陳凱歌在好萊塢剛剛完成一部同名影片《Killing Me Softly》,用簡單的CD衹為引出好萊塢的陳凱歌。
此段主要講述陳凱歌與其他內地導演不同的地方,就是他自認為可以在不同國傢、不同地方、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下拍片。
道具五—一本書《電光幻影一百年》
這本書是法國著名電影專刊《電影手册》獻給電影誕生100周年的禮物。它記錄了這100年中對電影事業産生過巨大影響的100個日子。在1978年,書中選取的是北京電影學院重新開張的那一天。
由這本書可以引出陳凱歌、張藝謀等這群第五代電影人,講述他們在20世紀80年代的創作狀態以及創作精神。
道具六—來自陝西延安的一捧黃土
這是這期節目的魂。這捧黃土是在尋人啓事發出後一位觀衆用特快專遞從陝西寄來的, 隱喻了陳凱歌的成功所植根的文化,並用以激勵陳凱歌保持當年拍攝《黃土地》時的激情,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在節目策劃階段,策劃們就設想在節目結尾掀起一個高潮,正好有這捧“黃土”,節目終於有了“句號”。
道具的意義
後來有論文專門論述了這次道具的運用。
“道具在現場的出現必須合情合理。於是,陳凱歌專訪中準備使用的道具有了它們合理的出場方式——那就是裝在電影膠片盒當中。一來,作為一個現場裝飾物,與本期人物的身份十分吻合。第二,開啓關閉的膠片盒,給談話加入了一種偶然性,製造了節目的懸念——從第一個膠片盒打開起,觀衆的興趣就調動上來了,由此對下一個膠片盒充滿期待,直到所有的膠片盒全都打開為止。第三,膠片盒的形象不斷重複,為發散開的話語構建了一個統一的外殼,使節目的結構趨於完整。這時,我們不僅看到了道具能夠激發人物動作,而且還看到了道具具有結構篇章的功能。”
(本期導演 別航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序 | 第2節:解讀《藝術人生》(1) | 第3節:解讀《藝術人生》(2) | 第4節:解讀《藝術人生》(3) | 第5節:解讀《藝術人生》(4) | 第6節:解讀《藝術人生》(5) | 第7節:朱軍訪談錄(1) | 第8節:朱軍訪談錄(2) | 第9節:朱軍訪談錄(3) | 第10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1) | 第11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2) | 第12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3) | 第13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4) | 第14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5) | 第15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6) | 第16節:絶對幕後之趙本山 | 第17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1) | 第18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2) | 第19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3) | 第20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4) | 第21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5) | 第22節:絶對幕後之陳凱歌(1) | 第23節:絶對幕後之陳凱歌(2) | 第24節:激情現場之陳坤(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