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案小说 》 林公案 》
第二十三回 任封圻保障東南 查漕弊救濟州縣
佚名 Yi Ming
且說林公聽了張進一席話,訝然反問道:“你何處曉得我被張保仔所劫?我此時剛從張保仔傢裏遇救逃出呢!”張進一邊吩咐嘍兵擺設交椅,請林公上座,一邊說道:“有名捕金順全曾到此查訪大人蹤跡,所以曉得。那張保仔本是海盜出身,投誠以後,命他下海剿滅海盜,他與海盜本是同黨,並不拿捉,專捕私????販子,誑報海盜,自從調署了臨沂協鎮以來,專門搜括平民,無惡不作。百姓因為他是現任官員,誰敢去奈何他,就是我們看了他的行事,也覺得處處過分。大人且在此稍息,待我派人出去查個明白,以防張保仔一不做二不休,派兵在半路再圖截劫,別出忿枝。”林公見他誠意相待,衹好答應。張進即派四個嘍兵,分往臨沂到利國驛的各處要路上密查有無官兵埋伏,一面與林公、林恩同到客室中設筵壓驚,殷懃勸酒。
林公嚮他問過姓名,勸他棄邪歸正。張進說道:“大人若能恕我罪惡,願效犬馬之勞。”林公說道:“你須得把弟兄們妥為解散,資送回裏,那時你到蘇州來見我,定有武職差使派你的。”
張進道謝敬酒。林公想起兩次逢兇化吉,也甚覺欣喜,多喝了幾杯酒,等到飯罷散席,不覺疲倦欲眠,當時就在炕上打盹。
等到一覺醒來,已經紅日西沉。張進連忙稟明,路上並無埋伏,請大人登程回館,免得差官們四處找尋。林公就起立作別,帶着林恩走出寨門,嚮原車中坐定。張進跨馬護送了一程,方纔回轉。張進後來解散弟兄,到林公轅門上充當旗牌,到那時候,再行交代。
且說林公直到利國驛驛館門前下車,一班旗牌接着,喜出望外,齊來叩見請罪。林公一面叫起,命他們賞給車夫十兩車資,一面帶着林恩入內坐定,卻不見廷玉,便嚮旗牌問道:“廷玉哪裏去了?”旗牌答道:“昨晚趕往臨沂尋訪大人,還沒回來。”林公聽了,雖替廷玉擔憂,但也無法可想,衹好在驛館中等候,直守到半夜,方纔就寢。八個旗牌不敢睡覺,坐在房外守夜。林恩也不敢安睡,坐在廷玉榻上,直到東方日出,廷玉方纔跨馬回轉,離鞍入館,馬匹自有人帶去喂料。廷玉問明大人早已回來,甚是歡喜,急忙趕進房來,瞥見自己臥榻上坐着一人,年約二十多歲,面色微黃,眉清目秀,鼻正口方,卻不認得是誰,便拱手問道:“足下貴姓?可是護送大人回來的?”
林恩就把姓名及相救大人出險的經過,詳細說了一遍;廷玉竭誠道謝。此時林公已被他們二人談話聲音驚醒,跨下牀來,廷玉上前請罪。林公說道:“昨晚我守到半夜,不見你回來,很為焦急,你此去臨沂可曾到過張賊公館中沒有?”廷玉答道:“去過的,遇見一男子,被我擒住追問,方知大人已經脫險,並知張賊畏罪潛逃,推說母死奔喪,昨天就挈眷北去了。”林公說道:“此賊不除,終為後患。但此時他已畏罪潛逃,衹好暫時擱過,趕路要緊。”說罷,盥洗過了,進了些朝點,即便套車起行。一路很為平安,直到蘇州。
在城文武官員早已接到紅諭,屆時都出城相接。林公換坐大轎入城,直到行轅休息,接見僚屬,選了吉日,接印視事。
到了那日,林公換了冠服徑往轅門,早有護理巡撫梁章巨派揚州知府黃在厚、撫標中軍參將吉祥保,送來關防、王命、旗牌、文捲等,送與林公接收;一面傳齊執事,於大堂恭設香案。林公整衣冠出堂,望北行三跪九叩首,恭謝聖恩,繼即接印,受僚屬參賀。在城巨紳,也陸續前來道賀。次日循例往各廟拈香,順便閱視城垣,並回拜紳士。忙碌了三天,纔得披閱各縣的錢𠔌案捲。林公從前曾任江蘇藩、臬兩司,早知蘇省的刑名、錢𠔌頭緒紛繁,兼之一省設兩藩司,同城設三知縣,錢𠔌繁重,全國無出其右,若欲認真清理,更比刑名難以着手。刑名有事實可按,縱有冤獄,衹須細心詳查復審,自易水落石出;惟有錢𠔌,額賦繁重,弊端百出,不獨州縣浮收,旗丁刁難,胥吏侵吞,劣紳包納,各縣習成風氣,還有一種運漕船戶,號稱糧幫,人數衆多,往往械鬥鬧事,凡漕船經由處所,往往干涉漕政,以致昔日視為利源的江蘇,現在變成唯一漏卮、漕額愈大的州縣,倉庫愈不完善,民欠浩繁,催繳無着。林公辦事,素來認真,漕糧關係國傢正供,豈容刁民抗欠,於是嚴限各州縣,每屆糧船裝運的當兒,照額不能短少顆粒。州縣催提無着,又恐怕開參撤任,不得不買米垫兑。還有那糧船裝運時,自南而北,空船回轉時,由北而南,一切工食,也須由州縣官開發,以致漕船開出以後,州縣官弄得負債纍纍,惟憑未徵糧串,陸續催繳,方能歸還垫款。一般糧戶,以為漕糧早已裝運北去,盡可延宕不完,藉詞抗欠,一轉瞬間,上屆漕尾未曾清完,下屆上忙又已頂限,衹好先其所急,捨棄舊欠,催繳新欠,年復一年,漕額最大的州縣,虧垫越多,每遇調任撤任,往往不能清算交代,弄得一般州縣官叫苦連天,無法彌補,衹好上轅門嚮林公據實面稟,請求設法救濟。林公固知州縣官賠纍不少,面許查明後再行設法。州縣官陸續回去,林公就近嚮長、元、吳三縣漕書處,檢查糧戶底册,大縣約有五六十萬戶,小縣也有十數萬戶,每一戶因兄弟子孫分産,把田畝糧額分析得畸零粉碎,有的田在此圖,糧已混入別圖,使人無從尋覓,這個叫做寄莊;還有在糧田中建築房屋墳墓,因此不可耕種,錢糧永遠拖欠,這個叫做板荒;又有將田畝出售,並未推收過戶,賣主已逃亡無蹤,這個叫做私糧。以上各田的錢漕,年年列入徵收鼕漕總額,不得不由州縣官賠垫。雖則定漕時候,各州縣漕書未必將糧額核實呈報,但是清官難查猾吏,總有虛糧,州縣官不得而知;就是漕書也不能一人飽入私囊,自有一班土豪劣紳,動輒要和漕書為難,就為想分肥虛報浮收而來,還有經造糧差,也要於中取利。精明的州縣官,查得出漕書的虛糧,就可分肥多數,若然鬍裏鬍塗,憑他們弄玄虛,那末衹有賠垫,沒有浮收分肥,變成虧空纍纍。
林公查明漕弊,便想着手清理全省漕額,先行召集藩司首府及長、元、吳三縣的錢𠔌老夫子,在撫署中會議清理漕賦辦法。藩署錢𠔌師爺錢鏡明,年紀已有六十多,須發皆白,為首屆一指的老錢𠔌。當時林公先將蘇省漕弊約略說明,又述己意,以為清理田賦,須從清丈入手。鏡明答道:“江蘇漕賦,積弊已深,清理頗非容易,從丈量入手,固然是治本之道,但是全省田畝衆多,即遴派幹員,按縣清丈,所費時日既多,開支也自不少;況且丈量書在省選擇,必然不能足數,若就各縣原有丈量書充任清丈之責,此輩難保不與各該縣漕書通同作弊;就算可以調甲縣丈量書,勘丈乙縣田畝,以杜此弊,不過貪財取巧正是他們的慣技,一旦與當地胥役漕書等勾結一氣,那末丈量江蘇全省田畝,非但要耗費巨額公款,結果積弊依然未能革除,得不償失,又何苦多此一舉呢。某衹因前年佐理蘇州府錢幕,許太守為吳江漕額太少,决計復丈,花費了不少公款和光陰,結果反多出了二千多畝低窪水荒,因丈量時適值連朝大雨所致。許太守懊惱萬分,未了還受上司責備,虛糜公款,無樸實用,真正冤煞。總之此事頭緒紛繁,清理不易,還請大人三思而行!”林公說道:“這也是實情話,兄弟因見虧垫各州縣來轅哀詞面稟,情實可憐,纔想舉行清丈,免得各州縣常受虧垫。鏡翁既然識得個中弊端,積重難返,衹好留作罷論。但是既知州縣官賠垫虧空,老不替他們設法,覺得良心上過不去,不知鏡翁有無別種救濟方法?”鏡明沉吟了一會,纔答道:“素仰大人察吏嚴明,屬下的清廉貪鄙,早已一目瞭然,欲施救濟,衹有分治標治本兩種辦法。先言治本,宜着各州縣嚴徵新賦,緩追舊欠;一面認真清查漕書舞弊浮收,一面曉諭糧戶,新賦絲毫不能拖欠,務於糧米未曾裝運期前,一律掃數清完,倘有延抗不繳,拘案嚴辦,過限完納,加收三成,如是則新賦不致再有拖欠,州縣可免賠垫了。再言治標,所有虧空各州縣,平日清廉自矢的,移調優缺,補償他的前任虧纍;平日貪鄙的州縣,陽為虧垫漕銀,陰實私囊飽滿的,當然着令清算移交,捨此別無良法。”林公深以為然,便依着鏡明的說法,一面通飭各州縣,一面拜折奏明,江蘇漕弊積重難返,州縣不少虧垫,請準嚴徵新漕,緩迫舊欠。
欲知拜折去後,是否邀準,且待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 試秋闈良材獲售 參縣幕奇案親查 | 第二回 片言折獄名重公卿 老役緝捕石打太守 | 第三回 身入諫臺揭參降將 心存叵測謀刺賢臣 | 第四回 愛賢才老師薦幕友 入險境俠女救書生 | 第五回 長途僕僕響馬追蹤 良夜迢迢霜鋒飛至 | 第六回 以德服人釋放刺客 告養歸裏飽受虛驚 | 第七回 訪能人酒客說真話 受愚弄幹役入牢籠 | 第八回 捉????梟老謀深算 訪惡霸微服私行 | 第九回 金雞湖惡霸行兇 白石洞賢臣受睏 | 第十回 遇義俠林公脫險 入江湖惡霸棄傢 | 第十一回 俠恩爵討差拿要犯 莽楊彪出手打高僧 | 第十二回 首兇正法大快人心 義士探莊共商良策 | 第十三回 探葛莊楊彪陷機關 拿惡棍幼德奮神勇 | 第十四回 史大娘報德追贓 邱船主以寡勝衆 | 第十五回 巧遇兇徒甕中捉鱉 私通寡婦海底翻瀾 | 第十五回 宿山村俠士鋤強 奉上諭賢臣升任 | 第十七回 酒客說出逃荒惡習 吏胥串吞賑濟巨金 | 第十八回 親勘災荒掃除積弊 略施小技驚走群雄 | 第十九回 赴東河巡三門砥柱 登北岸睹衹手拔船 | 第二十回 獲正犯解案銷差 吐真情同仇敵愾 | 第二十一回 利國驛巡撫被擄 抱犢峪名捕購綫 | 第二十二回 史林恩棄暗投明 張保仔獸心人面 | 第二十三回 任封圻保障東南 查漕弊救濟州縣 | 第二十四回 買缸尋釁巧遇名傢 聚衆復仇又逢大吏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