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类 》 荀子今註今譯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6)
王云五 Wang Yunwu
熊公哲 Xiong Gongzhe
按:詳觀此文,荀子所謂法後王者,非法後王也,因後王以推知先王已耳。故曰“君子審後王之道,而論於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議”又曰:“百王之道後王是也。”
有通士者,有公士者,有直士者,有愨士者,有小人者。上則能尊君,下則能愛民,物至而應①,事起而辨②,若是,則可謂通士矣。不下比以暗上③,不上同以疾下④,分爭於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則可謂公士矣。身之所長,上雖不知,不以悖⑤君,身之所短,上雖不知,不以取賞,長短不飾,以情自竭⑥,若是,則可謂直士矣。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⑦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獨甚⑧,若是,則可謂愨士矣。言無常信,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⑨,若是,則可謂小人矣。
[今註]
①物至而應,謂事有出於禮法之外者,而能推類以應之。
②事,變也,《王製篇》:事變得其應。辨,治也。
③比,筆肄切,音畀,阿私比黨也;暗猶蒙蔽。
④上同,麯徇上意;疾同嫉。
⑤悖,王引之雲:悖,同侼,怨懟也。《仲尼篇》“君雖不知,無怨疾之心”,即此悖字之義。音讀若勃。
⑥情,實也;竭,襢白自舉也。
⑦法,效也。
⑧王念孫雲甚當做是。
⑨傾,盡也,盡力以求之。
[今譯]
士有等:有曰通達之士者,有曰公正之士者,有曰質直之士者,有曰端愨之士者,有曰小人者。——上則能尊君,下則能愛民,外物至,而能因應,事變起,而能辨治,若是,則可謂通達之士矣。不與下朋比以欺蔽上面,不麯阿以同上意,而嫉惡下面,事中有分爭者,不以私意防害是非,若是,則可謂公正之士矣。自身有所長,君上雖不知之,不因而怨君,自身有所短,君上雖不知之,不因而誣取賞祿,長短不自諱飾,以情實襢誠自竭,若是,則可謂質直之士矣。尋常之言必信,尋常之行必謹慎,惟恐走入流俗一路,而又不敢孤特自是,若是,則可謂端愨之士矣。言無常信,行無常守,利之所在,傾力以赴,若是,則可謂小人矣。
公生明①,偏生暗②,端愨生通,詐偽生塞③,誠信生神④,誇誕生惑⑤,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今註]
①無偏私曰公。
②衹看着一面曰偏。
③端是端正;愨是謹愨;塞,窮塞不通也。
④誠於中形於外,則通於神明矣。《中庸》雲:“至誠而如神。”
⑤誇同■,誕詐也。
[今譯]
公正,生清明。偏私,生暗昧。端愨生通達。誠信生神。誇詐生惑亂。此六生者,君子極所慎重,而桀之所以為桀,禹之所以為禹,亦由此而分也。
欲惡①取捨之權②;見其可欲也,則必前後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後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之,熟計之,然後定其欲惡取捨,如是則常不失陷矣。凡人之患,偏③傷之也,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顧其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今註]
①惡讀去聲,欲惡取捨之權,此句領取下文。
②權所以衡量輕重之物。
③偏,衹看着一方面。
[今譯]
欲惡取捨的權衡,扼要言之,見某事可欲,便須就某事之前後,考慮其是否有可惡處,見某事有利,便須就某事之前後,考慮其是否亦有害處,而兼權之,熟計之,然後决定某事可取,某事應捨,如是,就常不至於陷失了。凡禍患之生,大半是衹就一面着想;見某事之可欲,便不考慮某事是否亦有可惡處,見某事有利,便不考慮其是否亦有害處;所以不動則已,動則必陷失;不為則已,為則必招致恥辱。此即衹偏就一面着想之過也。
人之所惡者,吾亦惡之,夫①富貴者則類②傲之,夫貧賤者則求③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姦人將以盜名於晻④世者也,險莫大焉。故曰:盜名不如盜貨,田仲史魚⑤不如盜也。
[今註]
①夫同彼,古書皆然。
②類猶例也。
③求,務也。
④晻與暗同。
⑤田仲,即孟子之陳仲子。田陳古本一姓,齊之陳恆,亦稱田常。陳仲子不食兄祿,避居於陵,為人灌園。史鰌即《論語》之史魚,衛大夫,字子思,孔子稱其直,而荀卿每以與陳仲並譏,謂其買直估名。互詳《非十二子篇》。
[今譯]
人所厭惡之事,吾亦厭惡之。如彼富貴之人,不問賢愚,而一例輕傲之;彼貧賤之人,不問賢愚,而務懷柔以德之,是非好惡得正之人也,是姦人之將用來盜竊聲名於暗濁之世者也,用心再無險怪於此者矣。故語雲“盜名不如盜貨”,田仲史鰌並盜之不如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
|
|
編纂古籍今註今譯序 | 《荀子今註今譯》自序 | 凡例(1) | 凡例(2)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1)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2)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3)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4)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5)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6)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7)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1)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2)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3)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4)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5)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6)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1)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2)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3)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4)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5)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6) | 第二捲 榮辱篇第四(1)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