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 》 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遥远的乡愁 》
第23节:第二章 盛开(4)
公路 Gong Lu
给我一张铿铿的吉他/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给我一个回不去的家/一个远远的记忆叫从前/我是一个民歌手/给我的狗给我的狗/给他一块肉骨头/江湖上来的该走回江湖/走回青蛙和草和泥土/走回当初生我的土地/我的父/我的母/我是一个民歌手/岁月牵的多长/歌啊歌就牵得多长/风到何处/歌就吹到何处/路有多长/歌就有多长/路有多长/草鞋就有多长/下游到上游/河水多清凉/多少靴子在路上街上/多少额头在风里雨里/多少眼睛因了望而受伤/我凉凉的歌是一帖药/我是一个民歌手/我的歌我的歌/敷在多少伤口上/开门推开小客栈的门/一个新酿的黎明我走进/一个黎明芬芳如诗经/茫茫的雾/晶晶的露/我是一个民歌手/一边唱一边走/一个新的世界我走进 --《民歌手》 词:余光中 曲:杨弦 唱:杨弦、许可欣 "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并不是杨弦第一次发表作品。早在1974年,杨弦就参加当时已颇负盛名的胡德夫"美丽的稻穗"演唱会,他第一次演唱了谱自余光中诗作《乡愁四韵》的歌曲,并邀请余光中坐在台下欣赏。一种说法是杨弦的演唱"受到现场观众的欢迎",而另一种说法则是"杨弦敢把那不能唱的诗唱了起来,又可以不理会台下有人在骂:'干你娘,长江水是圆是扁,你知道个鸟!'"(李双泽《歌从哪里来》) 杨弦与胡德夫却因此萌发举办"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的想法,并在1975年促成。演唱会前半场是英文本土创作部分(辅仁大学外文系毕业的赖声川与台大外文系肄业的胡德夫都是参与演出的歌手),后半场就是杨弦的个人创作发表会,所有作品均在一年内完成。
关于1974、1975年这两场演唱会的意图,杨弦曾经表示:"从尝试写曲到《乡愁四韵》的完成,而至将曲子发表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只觉得在一个西洋歌曲演唱会中,突然给听众一首中国文字的新旋律,对我而言是件很新鲜的事,对观众来说也许会有新的震撼,完全是抱着一种姑且试之的心情去做这件事……在1975年演出的中国'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这时我就有比较严肃的心情,希望借着歌谣的形式,将反映现代人思想的现代诗以旋律来传达,表现。"(林纯玲,1980) 之前对此场演唱会的宣传重点是以发表"国语的创作民谣"为主,赠票的对象也是以文艺界人士居多,这也是它被视为1970年代风起云涌的乡土文化运动生力军的最大原因。杨弦通过对民族音乐的追寻,不仅赋予作品更多的民族色彩,使民歌结合民族主义的热情,成为一场文化寻根的运动,同时满足了年轻人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欲望。以余光中的诗作入词,呈现的是一种对历史、文化中国的怀想,演唱《民歌》常常令他感到"一种长久被压抑,渴望挣扎、突破的力量在贲张,唱到后来,激动得快唱不出来了"(黄宗柏,1977)。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推荐序一 唤起民歌时代的心中梦想 | 第2节:推荐序二 唱过一个时代 | 第3节:推荐序三 民歌,啊!民歌! | 第4节:推荐序四 回到少年中国的路 | 第5节:推荐序五 岛屿的宽度 | 第6节:跋 给孤独的孩子们 | 第7节:自序 永远的未央歌(1) | 第8节:自序 永远的未央歌(2) | 第9节:前言 反省的年代(1) | 第10节:前言 反省的年代(2) | 第11节:前言 反省的年代(3) | 第12节:第一章 往事(1) | 第13节:第一章 往事(2) | 第14节:第一章 往事(3) | 第15节:第一章 往事(4) | 第16节:第一章 往事(5) | 第17节:第一章 往事(6) | 第18节:第一章 往事(7) | 第19节:第一章 往事(8) | 第20节:第二章 盛开(1) | 第21节:第二章 盛开(2) | 第22节:第二章 盛开(3) | 第23节:第二章 盛开(4) | 第24节:第二章 盛开(5)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