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京華煙雲   》 第23節:第四章(4)      林語堂 Lin Yutang

  “這個煙荷包是老太太的。你可別弄壞了。”過了一會兒,蓀亞不要了。
  桂姐說:“這不是男孩子做的事。你要真想做什麽,還是學打花結子編穗子吧。”
  這是木蘭和蓀亞第一次的合作。穗子是很可愛的東西,跟綉花兒一樣,也是顔色鮮豔,可以用各種顔色配合的。扇子上也墜穗子,煙荷包上也墜穗子,水煙袋上也墜穗子,床上帳勾兒上墜穗子,老太太的眼鏡盒兒上也墜穗子,是用根絲繩子挂在褂子右肩的扣子上的。有各種深淺不同的彩色綫,如緑、桃色、藍、紅、黃、橘黃、白、紫、黑等各色綫,可以選擇,可以配色,另外還有金銀光澤的綫。在綉不同的圖樣時,要用細綉花綫,而穗子則用比較結實粗重的綫,所以做穗子孩子們做着還容易。木蘭與蓀亞都學做結子,也衹是用綉花綫縛在特別的金屬絲上。有好多花樣兒可做——如蝴蝶結子,梅花結子,圓結子,雙喜結子,八寶結子(也就是法輪結子),蚌殼兒結子,傘形結子,華蓋結子,蓮花結子,花瓶結子,鯉魚結子,還有無首無尾的神仙結子。木蘭和蓀亞都特別喜愛古錢穗子,因為又美又簡單。那就是把不同顔色的絲綫纏在銅錢上,成為一個固定圖樣,而且有機會配顔色,那個結子連在一捆穗子上。他倆每個人都要做一個給曾太太看,二人比賽,看誰做的整潔,誰配的顔色美。
  曾太太對最年小的兒子蓀亞,有點驕縱。她看着蓀亞和木蘭天真無邪地一塊兒玩耍,一塊兒做結子做穗子,看出來木蘭比自己兒子聰明,毫無疑問。於是她心裏想到一件事,對木蘭不知不覺越發疼愛,越發關心。
  吃了午飯之後,曼娘又拿起東西來綉,曾夫人說:“曼娘,剛吃完飯怎麽又綉花兒呢?老這麽坐着不動也會坐病了的。今天是白露,帶着妹妹弟弟到花園兒去看看仙鶴,撿幾根仙鶴落下來的翎毛。你跟木蘭好幾天沒到花園兒去了。”
  雖然花園兒四周有高墻圍繞,曼娘認為若沒有別人相伴,决不自己一個人去,這是女兒當遵守的禮法。因為她聽見父親說中國唱戲說書裏,女子的墮落和風流事之開端,都是與後花園兒有關係的。花園兒裏有男孩玩耍時,她也不喜歡去,尤其平亞一個人在花園裏的時候兒,更不應當去。
  她問木蘭:“你願不願去?你若去,我就去。”
  曾太太說:“去吧,木蘭。也叫他們兄弟幾個人一塊兒去。可是誰也別再逮蛐蛐兒。就是逮住了,也不許帶回屋裏來。”
  前幾天出了一件事,惹曾先生生了一頓氣。
  幾個禮拜之前,他剛剛到傢來,立刻穿上官衣戴上官帽在土地爺生日去參加祭典。這一天有時在秋分以前,有時在秋分以後,總是在八月。俗語說,秋分在土地爺生日前,那年好收成;秋分來晚了,那年是歉年。今年土地爺生日晚,老百姓是歡天喜地。
  祭神之後,曾文璞回傢來,把官衣官帽放起來。在曾傢,若是有什麽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那就是他的官衣官帽了。孩子們是嚴禁去動的。經常都是曾太太親自經管,不許別人動,因為官衣官帽是權威的表記,又是家庭地位的象徵,並且也是皇帝的賞賜,一嚮是與官靴、雅扇放在一個特製的櫥子裏。那裏也有祖父的遺物,祖父當年是戶部侍郎。孩子對那些東西都敬而遠之,從來沒想去動過。
  後來,一位欽差大臣過境,曾文璞拿出帽子衣裳來,大吃一驚。原來不知什麽蟲子把官帽上的孔雀花翎咬壞了。帽邊兒磨損,帽子皺褶,頂上的高脊低垂下來。曾先生追問是何緣故。曾太太嚇得好可憐,也不能說出是什麽原因,因為以前從來沒出過這種事情。忽然曾先生聽見櫥邊兒有蟲叫聲,捉到一個蛐蛐兒。隨即在下面架子上發現了一個洞,蛐蛐兒大概從洞裏爬進去。
  “怎麽會有蛐蛐兒進屋裏來呢?”
  蓀亞好害怕,趕緊說:“是我養的,可是不知道怎麽會由蛐蛐罐兒裏逃出來的。”蓀亞那時沒跑開,站在那兒看着父親把蛐蛐兒扔在地上用官靴踩死了。那個蛐蛐勇敢善鬥,曾經咬敗過經亞的蛐蛐兒。蓀亞雖然痛心之至,但是嚇得也不敢哭出來,那個蛐蛐到底是怎麽由罐兒裏跑出去鑽到櫥子下去的,他也不知道。
  父親問他:“你難道沒有別的地方兒養蛐蛐兒,非要拿到屋裏來不行嗎?”倘若不是這個小兒子,而是兩個大的,就不會衹挨頓責駡就算了。因為蓀亞小,父親多少偏愛幾分。事情過了,但是曾先生第二天還怒氣未消。因為在筵席上他那孔雀翎上的皺褶教同僚看見,自然感覺狼狽不安,當然沒有人說什麽。
  曼娘、木蘭、蓀亞、愛蓮四個人,一同到花園裏去玩兒。他們一直走過橋,到了花園兒的那一頭,那兒養着兩衹仙鶴。看完了仙鶴,又到草坪上去散步。曼娘是在留心找鳳仙花兒,用鳳仙花兒的汁淚可以染紅指甲。蓀亞無心找仙鶴的翎毛,也不在乎染指甲的花兒,他是一心一意想再找個蛐蛐兒,所以一個人兒就遊蕩到橋的那一邊兒,細心聽墻根兒的石頭底下蛐蛐兒的鳴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目錄第2節:人物表第3節:第一章(1)第4節:第一章(2)
第5節:第一章(3)第6節:第一章(4)第7節:第一章(5)第8節:第一章(6)
第9節:第二章(1)第10節:第二章(2)第11節:第二章(3)第12節:第二章(4)
第13節:第三章(1)第14節:第三章(2)第15節:第三章(3)第16節:第三章(4)
第17節:第三章(5)第18節:第三章(6)第19節:第三章(7)第20節:第四章(1)
第21節:第四章(2)第22節:第四章(3)第23節:第四章(4)第24節:第四章(5)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