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誰在影響中國政策:中國高層文膽   》 第23節:民主是一個陀蠃(1)      西隱 Xi Yin

  俞可平希望一個有利於公民社會健康成長的制度環境被營造出來,使公民社會更好地與政府合作,齊心協力建設一個民主、公平、善治、寬容的和諧社會。
  民主是一個陀蠃
  俞可平是一個官員,更是一位對中國政治體製改革和民主問題充滿樂觀精神的知識分子和政治理論傢。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研討會期間,他幾乎一有機會就對外宣傳他的"增量民主"概念。
  "增量民主"是俞可平在他的專著《增量民主與善治》中提出的一個有關民主的新概念。
  所謂增量民主,有別於漸進民主。"儘管兩者都強調民主發展的有序性、平穩性、連續性,但'漸進民主'強調的是過程,'增量民主'強調的是目標和後果;'漸進民主'強調過程的漸進性和緩慢性,而'增量民主'則在強調改革進程平穩性的同時,也強調必要時的突破性改革……深化黨內民主以及推進基層民主應當成為目前我國政治體製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在俞可平看來,"增量民主"意味着要有堅實的經濟、政治存量基礎;要建立起政治和法律的框架;政治改革要漸進、穩定地進行;黨內民主和基層民主應是現在中國民主的集中體現;鼓勵"動態穩定"而不是絶對的"靜態穩定";民主必須在法製化和規範化的基礎上有序進行;民主與法製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不能分開。
  俞可平認為,關於增量政治改革和增量民主,有以下四層基本含義:一,正在或者將要進行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建設,必須有足夠的"存量",即必須具備充分的經濟和政治基礎;二,這種改革和民主建設,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新的突破,形成一種新的增長,是對"存量"的增加;三,這種改革和發展在過程上是漸進和緩慢的,它是一種突破但非突變;四,增量民主的實質是在不損害人民群衆原有政治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政治利益。
  俞可平坦陳,他提出的增量民主的概念顯然是得到了中國的經濟改革經驗的啓發。中國的經濟改革是一種增量改革,或者說漸進改革,這一點在經濟學界已經成為一種共識。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正在形成一種別具特色的政治模式。中國共産黨把這種政治模式稱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其理想目標是實現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這種政治模式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通過增量改革來逐漸推進中國的民主治理,擴大公民的政治權益,即增量民主。政治改革也應當是增量改革。政治改革的首要目標則是發揚民主。
  對於民主,俞可平還有一個很妙的比喻,那就是陀蠃。"民主是一個陀蠃:它衹有像陀蠃那樣運轉起來纔有意義。""說民主像個陀蠃,除了強調民主運轉起來的程序和機製外,還強調民主也像陀蠃一樣,需要推動力和技巧。抽打陀蠃需要一定的技巧,特別是要順勢用力,要是抽打的方向與旋轉的方向相反,陀蠃就會倒下。推進民主政治同樣需要技巧,特別重要的是要順應民心,藉助時勢,循序漸進,增量發展。""民主就像一個旋轉的陀蠃,重要的是旋轉的過程。離開了這個旋轉的過程,民主政治這個陀蠃就會倒下,個人的權利就無從談起……"
  他對自己提出的增量政治改革和增量民主,總結出八大特徵。人們可以從這8個方面看到中國未來政治發展的趨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美軍戰略報告裏的中國將領第2節:軍營長大,身份敏感
第3節:武大"文青"的浪漫愛情 激情演義"第五次中東戰爭"第4節:從作傢到軍人的角色轉換(1)
第5節:從作傢到軍人的角色轉換(2)第6節:暗中斡旋,促成中韓建交
第7節:痛定思痛,反思金門戰役第8節:探求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新思維
第9節:大國之策(1)第10節:大國之策(2)
第11節:大國之策(3)第12節:大國之策(4)
第13節:美國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兒第14節:我願意做自由思想的殉道者(1)
第15節:我願意做自由思想的殉道者(2)第16節:論述民主,一夜成名(1)
第17節:論述民主,一夜成名(2)第18節:求學之路,從諸暨到紹興
第19節:國際政治學博士與費邊主義(1)第20節:國際政治學博士與費邊主義(2)
第21節:"顔色革命"鐵蹄催生"公民社會"(1)第22節:"顔色革命"鐵蹄催生"公民社會"(2)
第23節:民主是一個陀蠃(1)第24節:民主是一個陀蠃(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