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精品读库:这十本书影响了中国   》 第23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4)      梅朝荣 Mei Chaorong

  从常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通常的经验和知识,顺着常规的思路,不可能对"道"的妙谛有真正的彻悟。因而,一般学者,由于未能从万有中超脱出来,他们从各个侧面理解"道",从常识的观点说明"道",由此偏离《老子》的本来意义,势所难免。对"道"的片面理解,必然造成对《老子》一书的歪曲解释,埋没这本书的重大价值。
  万世影响,智慧源泉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林语堂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能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以罕见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而著称于世。不仅驱使着古代万千的学问家为之作注,探其玄秘,释其奥义,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步入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能的底蕴。
  《道德经》对华夏后人的思想和文化影响之大无法估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种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的思想学说,都能从中见到《道德经》的影子,从江湖中的三教九流到高坐殿堂的文人雅士。老子的"天地观"经过极富想像力的庄子一支神来之笔,衍生出魏晋玄学;他的"玄德观"经过孔圣人的妙手点化,演变成贯穿中华文化的"德治"主要内容;经由程朱两位大儒润色加工,于是创立了宋明理学;老子的"无为观"被历代统治者推崇为驭民之术。具体简述如下:
  《道德经》中的思想,在西汉初年被应用到政治生活中。当时黄老之学十分盛行,汉初的一些政治家深受其影响。名相萧何、曹参在治国时"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前汉书 刑法志》)。当时不仅萧、曹深信黄老之学,就连景帝时的窦太后也"好黄老之术",而那些儒者及其学说,在这一时期颇受冷落。
  东汉末年,道教在中国出现,张陵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奉老子为教主,把《道德经》奉为经典,张鲁还写了一本《老子想尔注》,这是一本很有名的关于《道德经》的注本。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将《道德经》作为经典,对这部书的传播和普及有重要作用,这也表明《道德经》在我国道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过不小的作用。鲁迅说过:中华文化的根底全在于道教。
  魏晋时期,玄学大盛,当时的玄学家注重《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魏王弼《老子注》和《河上公章句》就在此时出现。
  在唐代,《道德经》一书受到了空前的尊崇。唐朝统治者自称是老子的后裔,所以他们极力推崇老子。规定三教次序以道为先,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尊《道德经》为《道德真经》,令崇玄学的生徒学习,并把《道德真经》为贡举策试的经典之一,唐玄宗还为《道德经》做注。
  宋代统治者也对道教情有独钟,宋真宗时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时把《道德经》列为太学以及各地方学校的课本,并在太学、辟雍各设两名博士,专门讲授《道德经》。宋徽宗自己也亲自为《道德经》做注,大加尊崇。
  《道德经》在明清两代没有受到像唐宋时期那样的尊崇,但明太祖朱元璋却为《道德经》亲自作了注,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本《御注道德经》。
  近代,严复、梁启超、鲁迅、胡适、林语堂等著名思想家都有《道德经》的论著,都高度评价老子。"五四"运动的科玄论战有积极的一面,其影响也是深远的。时至今日,在弘扬东方传统文化的热潮中,《道德经》一书已经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和推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1节:前言 巨著,浓缩中国式智慧第2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1)
第3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2)第4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3)
第5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4)第6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5)
第7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6)第8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7)
第9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8)第10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
第11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2)第12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3)
第13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4)第14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5)
第15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6)第16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7)
第17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8)第18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9)
第19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0)第20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1)
第21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2)第22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3)
第23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4)第24节:品读《论语》--德侔天地 道贯古今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