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莊子》心得 》
第2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3)
傅佩榮 Fu Peirong
莊子以“茫然”作為結語,很適合現代人的理解。在進一步闡釋他的藥方之前,我們不妨順着這樣的批評,找一段更具體也更清楚的資料,來作為補充說明。在《莊子?天地》,描寫人們如何喪失本性及陷入睏境:
“喪失本性有五種情況:一是五色亂目,使人眼睛看不清楚;二是五聲亂耳,使人耳朵聽不明白;三是五臭熏鼻,使人鼻塞難以呼吸;四是五味濁口,使人味覺大受損傷;五是取捨迷亂心思,使人本性浮動。這五種都是人生的禍患。”
從感官的貪欲,到心思的睏惑,又有誰可以逃避這一切?但是,莊子認為有些學者(如陽朱、墨翟)還在製造更復雜的幹擾。他舉這二人為例,大概因為他們是當時的知名學者,可以作為樣板來加以批判。他繼續指出:
“而楊朱、墨翟還在標新立異,自以為有所得,但這不是我所說的得。有所得的人反而受睏,可以算是得嗎?那麽,斑鳩與貓頭鷹被關在鳥籠裏,也可以算是得了。再說,讓取捨、聲色的念頭塞住內心,讓皮帽、羽冠、玉板、寬帶、禮服的裝飾拘束外形,裏面堆滿了柵欄,外面是重重繩索的束縛,眼睜睜地睏處在繩索之中還自以為有所得,那麽犯人被反綁雙手、夾住十指,虎豹被關在籠子裏,也可以算是得了。”
這樣的言語真是犀利,任何人讀了都會有“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的感觸。但是,又有誰可以擺脫這樣的睏境?《莊子?田子方》順着這樣的理解,藉由寓言中的孔子之口來教訓顔淵。孔子說:
“自然而然地成就了形體,知道命運是不能預先測度的,所以我一天一天嚮前走。我長期與你相處在一起,你卻沒有瞭解這個道理,能不悲哀嗎?你大概是見到我所見到的現象了。它們已經逝去,而你以為它們存在,還在繼續尋找,這就好像在空的市場尋找馬一樣。我心目中的你,很快就消失了;你心目中的我,也很快就消失了。就算如此,你又擔心什麽!過去的我雖然消失了,但我還有那不消失的東西存在。”
請問:當我的身與心一直在變化時,還有什麽是那“不消失的東西”?這個問題極為緊要。《莊子》書中屢次出現“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之類的語句,視之為修煉有成者的表現。如果身與心變成毫無生機與活力的“槁木、死灰”,人還有什麽部分是“不消失”的呢?
用現代人的術語來說,人有“身、心、靈”三個層次,亦即在大傢熟悉的身與心之外,還有一個靈性層次的存在。既然如此,我們是否可以認為:莊子所肯定的修煉方法,就是要人以靈性的力量來化解身心的睏境?當然,這裏面還有許多深刻的思想要加以分辨。但是,至少它提供了一個大方向。【引文】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 | 第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 | 第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3) | 第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4) | 第5節:傅佩榮《莊子》心得(5) | 第6節:傅佩榮《莊子》心得(6) | 第7節:傅佩榮《莊子》心得(7) | 第8節:傅佩榮《莊子》心得(8) | 第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9) | 第10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0) | 第1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1) | 第1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2) | 第1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3) | 第1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4) | 第15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5) | 第16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6) | 第17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7) | 第18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8) | 第1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9) | 第20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0) | 第2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1) | 第2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2) | 第2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3) | 第2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4)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