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孔学感悟集:论语力 》
第23节:于丹日本讲座(7)
于丹 Yu Dan
孔健 Kong Jian
人每天、每个星期、每个月都会换不同的衣服,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能力换不同的心情,吸收不同的养分,让我们的生命中出现不同的角色,一个人就丰富了。
在这个信息丰富的时代,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我们可以读很多书,可以上网看我们想了解的信息,还可以用手机打电话和朋友谈心,但是,我们经历的这些信息,就跟我们所读的书一样,有哪些部分真正以生命的名义进入我们的血脉,经过血脉的流通,成为我们自己实用的思想,成为我们烦恼的救赎。
《菜根谭》中有一句说得很好:"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是说竹林一阵清风吹过,风从竹子中间很疏朗地穿过去了,大雁在寒潭上飞过时,留下了影子。说到"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是什么呢?就是说任何一个使命摆在你面前,需要你认真地去完成,但是,事情还是事情,终究会过去,不要老是把事情放在心上。
佛家有个故事:有个小和尚和他的师父出行,他们在一个河边看见一个姑娘想过河,但却不敢下水,急得没有办法。老和尚问她是想过河吗?我背你过去。于是老和尚就背起姑娘,将她背过河去。老和尚是位高僧,世人都对他敬仰有加。小和尚瞠目结舌地看着师父的行为,怎么也不明白出家人不近女色,师父怎么能背着个女人过河呢?一路上小和尚在心里嘀咕,走了20里路,心里还是想不明白。师父对他说,我把女人背过去,马上就放下了,可是你比我多背了她20里地,到现在你还放不下。
"乘物以游心"我们要找到天地人这三者的坐标,属于我们自己的坐标,我们今天的世界,物质极度繁荣,很多物质强加在我们身上,强加在我们本来美好安静的心灵,但是我们无法放下它,我们少了很多本该有的主观能力,更少了很多做人处事的自信和豪迈。
从古人的身上,我们通过阅读,通过学习和体会,把人世间的万物穿越,穿越一次,就把心很好的"游"一次。
三锅滚开水的哲学
既要做自己,又要立于社会,这样的观点在儒家和道家中其实有完全相同的表达,儒家的《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它说人要活到最高境界叫做:"从心所欲",跟从自己心灵的欲望,心灵指引的方向,但是不超越社会的规矩法度。
道家说的更简单只有五个字,叫做:"外化内不化",就是说一个人在外跟社会之间要融合,"化"就是融合的意思,要对人友善,要好好的工作,"内不化"是指内心要坚持做自己。
所以儒家所说的从心所欲,跟从自己心灵的愿望去发展和道家说的内不化,在内心坚持自己,是同样的道理,那么儒家所说的不超过社会的规矩、法度、尊重他人,和道家所说的外化融合进社会,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认为古老的哲学中,一定有一些思想智慧是适用于我们今天在社会中调整自己的。一个人如果完全顺应社会,失去自己是不好的,一个人完全坚持自己,而伤害他人,也是不好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1) | 第2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2) | 第3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3) | 第4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4) | 第5节:序一 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1) | 第6节:序一 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2) | 第7节:序二 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1) | 第8节:序二 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2) | 第9节: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1) | 第10节: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2) | 第11节: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3) | 第12节:于丹《论语》扶桑行(1) | 第13节:于丹《论语》扶桑行(2) | 第14节:于丹《论语》扶桑行(3) | 第15节:于丹《论语》扶桑行(4) | 第16节:于丹《论语》扶桑行(5) | 第17节:于丹日本讲座(1) | 第18节:于丹日本讲座(2) | 第19节:于丹日本讲座(3) | 第20节:于丹日本讲座(4) | 第21节:于丹日本讲座(5) | 第22节:于丹日本讲座(6) | 第23节:于丹日本讲座(7) | 第24节:于丹日本讲座(8)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