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股票 》 經濟危機,你準備好了嗎?:大蕭條時代 》
第23節:公民及其政府(1)
狄剋遜·韋剋特 Dixon Wecter
4 公民及其政府
一個簡樸的國傢塑造了傑斐遜的這樣一個堅定信念:管得最少的政府便是最好的政府。長期以來,這一信念被他的同胞們所珍愛。特別是,聯邦政府的活動範圍傳統上與公民的日常生活和需求之間的距離似乎是模糊而遙遠的,儘管,他們理所當然地嚮華盛頓尋求服務,比如國防、郵政係統、專利法,以及隨着科學知識的增長而日益尋求公共衛生和公共健康的保護。
誠然,有些美國人在必要的時候會尋求聯邦政府的幫助,比如當某項工作對個人來說太重大、無利可圖或者沒法實現的時候,不管是開發收費公路或運河,是設置保護性關稅、廢除奴隸製、抑製托拉斯,還是禁止賣酒。但是,按照一個益友、一個抵禦不安全感的有力幫手以及一個必須為之效勞的雇主的角色來看待國民政府——在新政以前,這種態度對某些市民階層來說就像對其他人一樣陌生——與視政府為敵(它們的管製和稅收的權力越來越不友好)的態度完全背道而馳。到新政時代結束的時候,“政府”這個詞——幾乎總是暗指華盛頓的行政部門——對所有階層的人來說,都具有了在1929年尚十分罕見的意義和情感意藴。
在新政的治理下,國會山和白宮取代了曼哈頓和華爾街,成了國傢的神經中樞。政府開始衝擊公民的生活,這是此前從未有過的——徵稅,貸款,支出,建築,設置農業配額和工業的就業條件,建立對州際貿易公路的控製。華盛頓還投身於民營産業,有時候作為合夥人,有時候作為競爭對手。最後,為適應新的政府觀念而建立的行政機構,創造了一個錯綜復雜的體係,有時候會妨礙效率。為了容納這些機構,一幢巨大的新建築(主要是石灰岩和大理石)沿着國傢廣場、賓夕法尼亞大道和憲法大道拔地而起。有些老機構,像勞工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也搬進了堂皇氣派的新址,而另一些機構,像內政部和農業部,則因容納不下而衹好搬進了鄰近的那些規模巨大的建築。相應地,聯邦雇員的數量也出現了增長(在和平時期是空前的),文職人員從1931年的58.8萬人增長到了1941年的137萬人。
隨着國傢復興署(NRA)在1933年初夏出現,政府與百姓日常生活之間的這種新的關係逐漸被很多人意識到了。它是羅斯福為復興所開出的主要藥方——它是一副補藥,附帶一副改革的瀉藥——旨在刺激購買和銷售,讓閑散人員重新回到私營企業的工資單上,促進消費,縮短工時,提高工資,禁止童工,強化勞資雙方集體議價,減少競爭性的浪費,製定最低限價。在簽署這項法案的時候,羅斯福預言:“它將作為美國國會有史以來所通過的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立法而載入史册。”就算這番話太過樂觀,它們也無疑是源自當時的狂熱,以及這樣一種希望:同樣的士氣能夠維持到復興開始之後,而且,一傢經濟計劃機構就能滿足全體公民五花八門的需要與渴望。
國傢復興署是作為溫和的聯邦監管之下的工業自治中的一項實驗來構思的,它並非沒有先例。鬍佛總統曾鼓勵同業公會采用公平執業規範和限價協定,如今它們又被邀請來做這些事情,而且就在政府的眼皮底下。美國商會的代表們(他們一直鼓吹穩定價格以防止大幅度削價)幫助製定了1933年6月的法案。實際上,企業界同意增加工資、縮短工時,以換取聯邦政府幫助調控價格。因為對代表勞工、雇主和消費者的顧問委員會的批評,行業領袖們所提出的每一條法規都被聽取,然後行政官主持召開公開聽證會,在權衡贊成和反對的意見之後,再把修訂後的法規提交給總統,作最後的批準。
在這些NRA法規的背後,隱藏着管理層和政府之間的另一項交換,後者再一次代表勞工的利益。有的措施,允許企業通過議定價格和競爭管製把它們從反托拉斯法中拿掉——這幾乎就好像羅斯福先把托拉斯“打碎”、然後又把它們請回來一樣——但作為交換,企業必須給予勞工以類似的聯合起來的權利,即該法案第7A條款所保證的集體談判的權利。
NRA以15年前的一次自由公債駕車遊行那樣的陣勢(號角、遊行和演說)投入了行動。雇員在兩人以上的所有雇主(自由職業者和農民除外)被要求到藍鷹之下簽到——藍鷹是NRA的標志,上面還有這樣一句口號:“我們各盡其職。”超過225萬傢公司登記,涉及到的雇員達1,600萬人以上;最後囊括了2,200萬人。一攬子協定充當了臨時政策,確保白領工人最低工資從每周12~15美元(工作40小時),藍領工人最低工資為每小時40美分,每周工作35小時,在季節性的間歇期可以增加到40小時。
與此同時,將近800個商品和服務的製造者和銷售者團體的代表們——從鋼鐵巨頭到蜂蠟漂白工,從壓碎機製造商到私塾學校的校長——齊聚華盛頓,訂立各自行業的法規。在這場大哄搶中,似乎沒有哪個行業想被忽略,也不管這一行的執業需不需要法規匯編。總共將近800部法規,其中很多法規是經過焦頭爛額的聯邦官員與實業傢(他們知道得更清楚的是自己想要什麽,而不是對國傢最有利的是什麽)之間商議之後,倉促起草的,在缺乏足夠的時間進行審查評估的情況下便獲得了批準。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世界出版社 |
|
|
第1節:從富足到寒酸(1) | 第2節:從富足到寒酸(2) | 第3節:從富足到寒酸(3) | 第4節:從富足到寒酸(4) | 第5節:從富足到寒酸(5) | 第6節:從富足到寒酸(6) | 第7節:從富足到寒酸(7) | 第8節:從富足到寒酸(8) | 第9節:從富足到寒酸(9) | 第10節:新的生活設計(1) | 第11節:新的生活設計(2) | 第12節:新的生活設計(3) | 第13節:新的生活設計(4) | 第14節:新的生活設計(5) | 第15節:百日新政(1) | 第16節:百日新政(2) | 第17節:百日新政(3) | 第18節:百日新政(4) | 第19節:百日新政(5) | 第20節:百日新政(6) | 第21節:百日新政(7) | 第22節:百日新政(8) | 第23節:公民及其政府(1) | 第24節:公民及其政府(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