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歷代興衰演義   》 第二十三回 宋齊梁傳陳國俱都江左      呂撫 Lv Fu

  詞曰:
  一片殘山並剩水,年年虎鬥竜爭。秦宮漢苑晉傢營。
  川原流恨血,毛發凜威靈。白發詩人閑住馬,感時懷古傷情。戰場田地好寬平。前人將不去,留與後人耕。
  詩曰:
  詩嚮會傢閑講究,話逢知己細評論。
  評論往事知賢否,講究前賢說廢興。
  東岸水流西岸響,南山風送北山雲。
  雲容冉冉舒還捲,水勢滔滔古又今。
  流水浮雲何日了,人生在世幾回春。
  消磨白發詩和酒,斷送青春利與名。
  蓋世功名野馬焰,掀天事業闥婆城。
  半張故紙留蹤跡,千古漁樵作話文。
  闊論高談依故典,長歌短麯吊英魂。
  就中多少悲歡處,珍重相知勿倦聞。
  卻說宋高祖武帝,姓劉名裕,小字德興,字寄奴,彭城人,漢高祖弟楚元王交之後也。裕生而母死,父翹,僑寓京口,將棄之,從母救而乳之。長於後母,不讀書,但識字。嘗行遇大蛇,擊傷之。後至其所,見有群兒搗藥,裕問:“何為?”答曰:“吾主為劉寄奴所傷。”裕曰:“何不殺之?”答曰:“寄奴王者,不死。”裕叱之,即散不見。仕晉為太尉,封宋王。
  受恭帝禪,國號宋,仍都建康。在位三年,少嬪禦,孝後母,嚴正有度。帝疾甚,其子義符年方九歲,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同受顧命。
  在位一年,居喪無禮,狎昵左右。廬陵王義真與謝靈運、顔延之等謀立。徐羨之等惡之,先奏廢廬陵王為庶人,然後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等廢其主義符為滎陽王,遷於吳,即使邢安泰弒之,並殺廬陵王於新安,迎武帝第三子宜都王義隆立之,是為文帝。以謝晦為荊州刺史。徐羨之、傅亮上表歸政。文帝下詔,暴徐羨之、傅亮、謝晦殺滎陽王、廬陵王之罪。
  帝以檀道濟初不預,廢弒之謀,止於脅從,豫撫而用之。至是,乃命劉彥之、檀道濟收捕羨之等。羨之、傅亮伏誅。謝晦舉兵反,文帝乃自將討晦,斬之。立於邵為太子。宋主有恢復河南之志,遣右將軍劉彥之自淮入泗,沂河西上。魏主以河南四鎮兵少,命諸軍收兵北渡,皆棄地北去。於是司、竟二州皆平。
  宋檀道濟等進至濟上,前後與魏三十餘戰,道濟皆捷。軍至歷城,魏將叔孫建等縱輕騎邀其前後,焚燒𠔌草,道濟等食盡,自歷城引還。軍士有亡降魏者,具以告之。魏人追之,衆懼將潰,道濟夜籌量沙,以所餘少米覆其上。及旦,魏軍見之。謂道濟資糧有餘,以降者為妄而斬之。道濟乃全軍而歸。道濟威名日盛,朝廷憚之,乃下詔誅之。道濟見收,憤怒,目光如炬,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裏長城!”魏人聞之,喜曰:“道濟死,吳人不足復憚矣。”
  宋主大起軍旅伐。魏使王玄謨進圍滑臺,魏主自將救之,衆號百萬。玄謨懼走,魏人追擊,大破之。魏主引兵南下,所過無不殘滅,郡縣皆望風奔潰,魏軍至瓜步,聲言欲渡江,建康震恐,民皆荷擔而立。宋主登石頭城,有憂色,嘆曰:“檀道濟若在,豈使鬍馬至此耶?”魏人反,破南、兗、徐、豫、青、冀六州,殺掠不可勝計。丁壯即加斬截,嬰兒貫於槊上,槧樂以為戲,淫掠婦女,所過郡縣,赤地無餘。春燕無室可依,巢於林木。文帝命將出師,常授以戒律。雖交戰日期,亦待中詔,以至於敗。初,帝仁厚恭儉,勤於政事,吏久於任,民安其業。在位三十年,戶口蕃息,講誦相聞,士敦操尚,鄉恥輕薄。江左風俗於斯為美。至是邑裏蕭條,元嘉之政衰矣。帝欲廢太子劭,而議久不决。以其謀告潘淑妃,淑妃以告其子瀎,瀎馳報劭,劭乃逆謀,帥張超之等之雲竜門,拔刀上殿,帝舉幾扦之,五指俱落,遂弒帝,並弒潘淑妃。瀋慶之輔文帝第三子,江州刺史武陵王駿起兵討劭,誅劭及瀎。
  駿遂即位,是為世祖武帝。帝於閨門無禮,不擇親疏尊卑,無所不至。狎侮群臣,奢欲無度,嗜酒好利,大興土木。侍中袁覬,盛稱高祖儉素之德,以諷宋主曰:“田捨翁得此,已為過矣!”但為人機警勇决,學問博洽,文章華敏,又善騎射。
  每酣飲昏睡,或外有奏事,即肅然整容,無復醉態,由是內外畏之。在位十一年崩,太子子業立。子業幼而狂暴,及即位,殘暴淫虐,無所不至。淫其姊山陰公主,公主性最淫,不遂其欲,帝為置面首三十人。面首者,面貌美男子也。又畏忌諸叔,皆拘於殿內.捶毆凌曳,無復人理。謂湘東王彧為豬王,建安王休仁為殺王,山陽王佑為賊王,東海王偉為驢王。以木槽盛食,裸或納泥水中,使就槽食。少府劉蒙妾,孕臨月,迎入後宮,俟生男,以為太子。彧嘗忤旨,裸之,縛其手足,擔付大官,曰:“今日屠豬。”休仁笑曰:“不若待皇太子生,殺取肺肝。”乃釋之。及蒙妾生子,為之大赦,彧乃得釋。又詔諸王妃、公主、命婦列於前,使左右自裸其衣,復盡強裸女衣,使共淫於一殿中。南平王鑠妃江氏不從,遂殺其三子,裸鞭江妃一百,而復強淫之。諸女大懼,悉自去其衣,不留寸絲遮掩,宣淫無忌,縱帝觀閱,以免其禍。寧朔將軍何邁尚帝姑新蔡長公主,帝納主於後宮,謂之謝貴嬪,詐言主死,殺宮婢送邁殯葬。邁素豪侈,多養士,謀廢帝而立晉安王子勳,事泄見殺。
  帝欲殺子勳。時勳為江州刺史,舉兵反於潯陽。帝遊華林園竹林堂,使諸妃宮女與左右裸相逐,或使數女淫一男,或使數男淫一女。又裸宮人,使與羝羊、猴、犬交。又縛馬,仰於地,使宮人裸與之交。一女子不肯裸衣從淫,斬之。夜夢在竹林堂,有一女子駡曰:“悖逆無道,明年不及熟矣。”乃於宮中求得一人,似所夢者斬之。又夢所殺者駡曰:“我已訴於上帝矣,行當殺汝。”宮中群言竹林堂有鬼。帝出華林園,至竹林堂,見有紅袖相招,帝與群巫采女,射鬼於竹林堂。壽寂之等抽刀直入,帝射之,不中而走。阮佃夫追殺之,在位一年。
  後湘東王彧即位,是為明帝。封壽寂之等十四人為侯,遣建安王休仁討江州。臺軍剋江州,殺子勳,傳首建康。明帝無子,嘗以宮人陳氏,賜嬖人李道兒,已有孕,復迎還,生子昱。
  又密取諸王姬有孕者,納之宮中,生男,則殺其母而使寵姬母之。帝每大宴,使諸妃婦女裸於前,與王皇后共觀以為樂。後以扇障面,帝大怒之。帝與魏戰敗,使蕭道成鎮淮陰。道成收養豪傑,賓客始盛。帝恐諸王謀帝位,殺諸王十五六人,惟恐昱之不立。至是殂,在位七年。
  太子昱立,年方十歲。以蕭道成為中領軍,入直决事。宋建平王景素起兵京口,蕭道成遣兵擊斬之。宋主昱自京口既平,驕恣尤甚,誅戮大臣,慘裂其屍,以為歡笑。嘗直入領軍府,道成方晝臥裸襢,昱令起立。畫腹為的,引滿弓將射之。道成斂容曰:“老臣無罪。”乃更以骨箭,射中其臍,投弓大笑。
  道成憂懼,密與袁粲、褚淵謀廢立。粲曰:“主上年幼,微過易改,伊霍之事,非所宜行。”淵默然。道成命王敬則陰結帝左右楊玉夫等,使乘機便。會帝乘露車,晚至新安寺,偷狗飲酒,醉還,乃使楊玉夫弒帝。在位五年。追廢為蒼梧王。道成以太後令,迎立明帝第三子安成王準即位,是為順帝。瀋攸之、袁粲、劉秉各起兵,謀誅蕭道成,俱不剋而死。順帝在位三年,遂為蕭道成所篡。帝曰:“願世世勿生帝王傢。”卒為道成所弒,滅其族。宋亡,凡八主,共六十年。
  齊高祖蕭道成,字伯紹,蕭何之後。姿表英異,竜顙鐘聲,鱗文遍體。肩有赤痣,似日月狀。初仕宋,以功封齊公,進爵齊王。竟代宋國,號齊帝。深沉有大量,性清儉,博學能文。
  在位四年殂。太於頤立,是為世祖代帝。世祖留心政事,務總大體,嚴而有斷,郡縣久於其職,長吏犯法,封刃行誅。故永明之世,百姓豐樂,盜賊屏息。然頗好遊宴華靡之事,常言恨之而未能改。太子長懋早卒。初,太子素惡西昌侯鸞,嘗曰:“我殊不喜此人,不解何故。”及鸞得政,太子子孫無孑遺。
  帝在位十一年殂,以朝事委其侄西昌侯鸞。鸞奉太孫昭業立之,在位一年。蕭鸞弒其君昭業,以太後令追廢為鬱林王,而立新安王昭文,自為驃騎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宣城公。昭文在位三月,蕭鸞廢之為海陵王,尋弒之。鸞遂篡位,是為高宗明帝。
  魏孝文帝宏,大舉伐齊,攻鐘離不剋,遣使臨江數齊王之罪而還。明帝躬親細務,綱目亦密,昧於為政之體,以蕭衍為雍州刺史。在位一年殂,太子寶捲立。每哭,輒雲喉痛。大中大夫羊闡入臨,無發,俯仰幘脫。寶捲輟哭大笑曰:“禿鷲啼來乎!”
  嬉戲無度,親信宦官。始安王遙光與徐孝嗣、江佑、蕭坦之、江祀、劉喧六人,更直內省,分日帖敕。雍州刺史蕭衍聞之,謂張宏策曰:“一國三公猶不堪,況六貴同朝,勢必相圖,亂將作矣。避禍圖福,無如此州。”乃密與宏策修武備,聚驍勇以萬數。齊主殺其僕射江佑、侍中江祀。始安王遙光起兵東城,右將軍蕭坦之討平之。齊主又殺其僕射蕭坦之領軍劉喧。
  初,明帝臨殂,戒寶捲曰:“作事不可在人後。”故齊主數與近習謀誅大臣,皆决於倉猝,於是大臣人人不自保。齊主殺其司空徐孝嗣、將軍瀋文季。自是無忌憚,與近習大叫戲馬,常以五更就寢,至晡乃起。臺閣案奏,或不知所在。五省黃案,皆為宦者裹魚肉還傢。時時出外遊走,驅斥所過人傢,唯置空宅。司尉擊鼓蹋圍,鼓所聞,奔走不暇衣履,犯者奮手格殺。
  常以三四更中,鼓聲四出,火光照天,士民震驚,啼號塞路,嘗有婦臨産不得去,剖腹視其男女。太尉陳顯達舉兵襲建康,敗死。北豫州刺史裴叔業,以壽陽叛降魏。齊遣將軍崔慧景將兵討壽陽。慧景還兵反。奉江夏王寶元嚮建康,鼓叫臨城,臺軍驚散,宮門閉,慧景引衆鬧之。將軍左興盛望風退走,擒殺之。時南豫州刺史蕭懿在小峴。帝密遣使召之。懿方食,投者而起,自彩石濟江擊慧景等。慧景等戰敗皆死。齊王昏淫益甚,嬖俸之徒皆號為鬼。有趙鬼者,能讀《西京賦》,因齊後宮火,言於齊主曰:“柏梁既炎,建章是營。”帝乃大起芳樂、玉壽等殿。後宮服禦,極選珍奇,鑿為蓮花以貼地,令藩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又於苑中立市,以潘妃為市令,自為錄事,小有過失,妃則杖之。敕虎賁不得進大荊子,嬖俸因緣為姦利,課一輸十,百姓盡睏,號泣道路。奪蕭懿兵權,以為尚書令。
  初,懿之入援也,蕭衍使所親馳說懿曰:“誅賊之後,則有不賞之功。當明君賢主,尚難自立,何況亂朝。若滅賊之後,勒兵入宮,行伊霍故事,此萬世一時也。如其不爾,便托外拒,遂還歷陽。若復釋兵,受其高爵,必生後悔。”懿不從,至是齊主將殺之。長史徐曜甫密具舟江渚,勸懿奔襄陽。懿曰:“自古皆有死,豈有叛走尚書令耶?”帝賜懿藥於省中,懿且死,曰:“傢弟在雍,深為朝廷憂之。”懿既死,其弟雍州刺史衍起兵襄陽,荊州長史蕭穎冑,亦以荊州刺史南康王寶融起兵於江陵,乃以寶融敕署衍為都督前鋒諸軍事,移檄建康,數寶捲罪惡,稱奉海陵王昭文之母宣德皇太後令,以南康王宜纂承大統,廢寶捲為涪陵王。上庸太守韋叡帥郡兵二千,倍道赴衍。
  明帝第八子南康王寶融即位於江陵,是為和帝。加蕭衍徵東大將軍,都督徵討諸軍事,假黃鉞。時尚書令巴東公蕭穎冑卒,於是衆望皆歸於蕭衍。衍引兵東下,寶捲與黃門及宮人習戰,而吝於軍賞,曰:“賊來獨取我耶?何為就我求物?”法茹珍、梅蟲兒說以悉誅大臣,將軍王珍國及其殿張稷等大懼,弒寶捲於含德殿,以黃油絹裹寶捲首,送詣右城,在位二年。蕭衍入建康,以太後令,追廢寶捲為東昏侯,自為大司馬,承製下令大赦。凡昏製謬賦,淫刑濫役,悉皆除蕩。潘妃有中色,衍欲留之。領軍王茂曰:“亡齊者,此物也。”乃並茹法珍等誅之。
  以宮女二千人,分賫將士。”衍內有受禪之志。瀋約進曰:“齊祚已終,明公當承其運,今王業已成,遲延不取,若天子還都,公卿在位,則君臣份定,豈復有人同公作玻耶?”衍然之,遂即皇帝位,國號梁,廢和帝為巴陵王。和帝在位一年而被篡,遷太後於別宮,封拜其功莊有差。梁主欲以南海郗為巴陵國,徙巴陵王居之。瀋約曰:“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梁主乃使所殺鄭伯禽詣姑孰,以生金進王。王曰:“我死不須金,醇醪足矣。”乃飲沉醉,伯禽折殺之。折殺者,敗其防而殺之也。
  御史中丞顔見遠不食而死。齊亡,凡七主,共二十四年。
  梁高祖武聲蕭衍,字叔達,蘭陵人,齊之疏族也。母張氏,見菖蒲生花,旁人皆不見,吞而生衍。狀貌殊特,日角竜顔。
  舌文八字,頂有浮光。右手有文曰武,居室常有雲氣。長而英達,有文學。既篡齊,乃蠱謗木、肺石二函,曰:“若有在位莫言而下欲有言者,投謗木函;若有功勞纔器,宛瀋莫達者,投肺石函。”置五經博士,立州郡學,建孔予廟以重儒,善政頗多。及其中年,惑於佛教。禁文綺不得為人獸之形,為其剪裁,有乖仁恕。罷宗廟牲牢,薦以疏果犧牲,皆以面為之。為其有纍冥道,朝野宜傳,以為宗廟不血食。瀋約臥病,夢齊和帝以劍斷其舌,呼道士奏章,稱禪代之事,不由己出。梁主大怒,譴責數四。約益俱,得惡疾而死。帝益信因果,三次捨身於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釋禦服,持法衣,親為四衆講《捏盤經》、《三慧經》,群臣以錢億萬奉贖,表請還宮,三請乃許。至真佛祖迭摩之言,反擯棄不用。達摩渡江而去,蓋帝之所學者,佛中之皮毛。至於收放心,養性靈,真正法門,曾不知學也。同泰寺浮屠災,帝為起十二層浮屠,值侯景亂而止。
  帝頗好邊功,使其弟臨川王宏伐魏,剋梁城。魏遣邢巒與中山王英合兵攻梁城。宏懼,召諸將議旋師,呂僧珍勸之退。
  魏人為之歌曰:“不畏蕭娘與呂姥,但畏合肥有韋虎。”韋虎者,韋睿也。會是夜暴風雨,軍中驚。臨川王宏與數騎逃去,將士皆散歸,棄甲投戈,填滿水陸,死者五萬人。魏中山王英與將軍楊大眼,乘勝領衆數十萬,進攻鐘離。梁曹景宗、昌義之隨方抗禦。魏人晝夜苦攻,梁主命韋睿救鐘離,受景宗節度。
  人畏魏兵衆盛,勸使緩行,睿曰:“魏人已墮吾腹中,卿曹勿憂也。”遂至邵陵,梁主預敕景宗曰:“韋睿卿之鄉望,宜善敬之。”景宗見睿禮其恭,梁主聞之曰:“二將和,師濟必矣。”
  睿等預裝高艦,與魏橋平,先以艦擊其洲上軍,盡殪。別以小船載草灌膏,焚其橋柵。風怒火盛,煙塵晦冥,死士拔柵砍橋,倏忽俱盡。軍人奮呼,聲震天地,魏軍大潰。英脫身走,大眼等亦焚營去。睿遣報昌義之,義之悲喜,不暇答語,但叫曰:“更生!更生!”魏降將王足獻計,請堰淮水以灌魏壽陽。帝然之。使水工陳承伯將軍祖口恆,發徐楊民假康絢都督諸軍事,共二十萬人築之。南起浮山,北抵巉石,長九裏,下廣四十丈,上廣四十丈,高二十丈,圍以楊柳,軍壘列居其上。至是淮水暴漲,堰壞,其聲如雷,聞三百裏。緣淮城戍村落,十餘萬口,皆漂入海。時東魏、西魏分為二。東魏大行臺侯景右足偏短,弓馬非其所長,而多謀略。高歡使將兵十萬,專製河南。景素輕高澄,及歡卒,遂以河南降西魏。復遣郎中丁和奉表於梁,請以十三州內附。梁主召群臣廷議,僕射謝舉等曰:“頃與魏通和,今納其叛臣非宜。”梁主曰:“得景則塞北可清,豈宜膠柱。”先是正月乙卯夜,梁主夢中原牧守皆以地來降,旦見朱異告之。異曰:“此宇內混一之兆也。”及丁和至,稱景定計,以正月乙卯夜。梁主愈神之,然意猶未决,嘗言:“我國傢如金甌,無一傷缺,今勿受景地,脫緻紛紜,悔之何及?”
  朱異揣知梁主意,遂定議納景,以景為大將軍,封河南王。東魏大將軍高澄遣書於梁,復求通好。帝召群臣議,司農卿傅峻曰:“高澄何事須和,必是設間,欲令侯景自疑,圖禍亂耳!
  許之必墮其計。”朱異等曰:“靜寇息民,和實為便。”主亦厭用兵,乃從異言。景果為反計。帝弟臨川王宏之子臨賀王正德所至貪暴,屢得罪於帝。由是憤恨,陰養死士,儲米積貨,幸國傢有變。景知之,緻箋於正德,請自效。正德大喜。景反於壽陽,引兵臨江。尚書羊侃請以二千人急據彩石,令邵陵王襲壽陽,則烏合之衆,自然瓦解。朱異曰:“景必無渡江之志。”
  事遂寢。羊侃曰:“今茲敗矣。”帝以臨賀王正德都督諸軍事,屯丹陽郡。正德遣大船數十艘,詐稱載獲,密以濟景。景自橫江濟於彩石,有馬數百匹,兵八千人,至慈湖。時梁興四十七年,境內無事,罕見兵甲,賊至猝迫,公私震駭。正德守宣陽門,帥衆於張侯橋迎景入宣陽門,至闕下,正德即僭皇帝位。景列兵繞臺城既匝,百道俱攻。尚書令羊侃隨方拒守,景亦不能剋。侃子鸞為景所獲,執以示侃,侃不為動。會羊侃卒,城中益懼。時諸王大臣、各處勤王兵俱集,景偽求和,使梁帝敕止諸路援軍,而攻城益急。帝從釋氏教,食惟萊羹糲飯。至是蔬茹皆絶,乃食雞子。邵陵王綸,因使上雞子數百枚。侯景百道攻城,晝夜不息。梁主聞城已陷,安臥不動,嘆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俄而景入,見於太極東堂,以甲士五百自衛。景稽顙殿下,不敢仰視,汗流披面。退謂王僧貴曰:“吾嘗跨鞍對陣,矢刃交下,了無怖心。今見蕭公,使人自懾,豈非天威難犯,吾不可以再見之。”景以臨賀王正德為大司馬。德謀殺景,景因殺之。景縱兵驚帝宮人服禦殆盡。
  自後梁主所求,多不遂意,飲膳亦為所裁,憂憤成疾。五月丙辰,梁主臥淨居殿,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殂。在位四十八年,壽八十六歲。
  是日太子綱即位,是為簡文帝。初,武帝昭明太子統;五歲能通五經,讀書一目五行俱下。善屬文,孝謹寬和,喜怒不形。以宮臨鮑邈之誣告厭禱事,不能自明,憂憤而卒。生三子:觀、譽、察。武帝捨孫而立太子母弟晉安王綱為太子。朝野多以為不順,武帝內愧,以嶽陽王察都督雍、涼、益、秦、郢隨諸軍事。察既居形勝之地,折節下士,樹恩百姓,勇俠之士多附之,境內稱治。值侯景亂,時湘東王繹不能討景,乃與察交兵。邵陵王綸勸之,不聽。察乞師於西魏,西魏使楊忠救之。
  察降魏為附庸君,是為後梁,待後再敘不提。
  卻說梁簡文帝綱,六歲能屬文,讀書一目十行俱下。雖承父業,而受製於賊臣侯景。景與帝登重雲殿,禮佛為誓,兩無猜貳。以帝女溧陽公主為妻,請帝禊飲於樂遊苑。帝聞絲竹之聲,凄然泣下。景自稱漢王,加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帝驚曰:“將軍乃有宇宙之號乎?”景性殘忍,於石頭城立大碓,有犯法者,搗殺之,化為肉粉。常戒諸將曰:“破柵平城,當盡殺之,使天下知吾威名。”又禁人偶語,犯者刑及外族,由是百姓不附。梁湘東王繹,移檄遠近,下令大舉討侯景,而兵仍不行。邵陵王綸大修鎧仗,將討景,湘東王繹惡之,遣王僧辨襲之。綸收散卒,遣使降於齊。梁始興太守陳霸先討景,投湘東王繹,繹遣大都督王僧辨討侯景,次巴陵,景攻之不剋。
  繹復使鬍僧佑擊景,敗之,獲其將任約,景循還。繹復遣僧辨引兵東下,剋邳州,獲景將宋子仙,殺之。
  初,景剋建康,欲待平定中原,然後為帝。後娶溧陽公主,才貌兼全,景殺太子大器等,及王侯之在建康者二十餘人。太子神明端凝,於景黨未嘗屈意,臨難不懼,從容就義。景復使王偉弒帝,迎昭明太子之孫豫章王棟立之。未幾,景廢帝為淮陰王,鎖於密室,自稱漢帝。湘東王繹遣王僧辨、陳霸先等擊侯景,敗景兵於江中,其將盧暉略以石頭城降。霸先進軍擊景,衆殊死戰,景兵大潰。以皮囊盛其所生二子,挂之鞍後,與其黨百餘騎東走,將入海,羊侃之子鵾為暴都督,殺之,送屍建康,傳首江陵,暴屍於市,士民爭取食之。溧陽公主以父兄之仇,亦欲食其肉,衆以其陰與之,公主食之。湘東王繹使朱買臣沉豫章王棟於水,自即帝位於江陵,是為世祖元帝。遣王僧辨還建康,陳霸先還京口。元帝眇一目,性殘忍。先時不赴父難,後亦不奉簡文正朔,忌弟殺侄,惟營己私,踐祚江陵,好談玄教,講《老子》於竜光殿,侄察鈎連魏伐梁。西魏遣於謹、宇文護、楊忠將兵五萬伐梁,內外戒嚴,梁主尚戎服講《老子》。魏人百道攻城,反者開四門以納魏兵。帝焚圖書十四萬卷,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遂以素車白馬出降。在位三年,魏人殺之,及太子元良、子方諸、方略等。元帝第九子晉安王方智自潯陽即梁王位。時年十三。齊使邢子纔納梁武帝兄懿之子淵明於梁,與王僧辨書,以為嗣主幼衝,未堪負荷。
  貞陽侯淵明,以年以望,堪保金陵。僧辨納淵明即皇帝位,以方智為太子。
  初,僧辨與霸先共滅侯景,情好甚篤。倒是霸先遺爭之,往返數四。僧辨不從,霸先嘆曰:“武帝子孫,唯孝元能復仇雪恥,其子何罪而忽廢之,欲何為乎?”遂譽兵襲僧辨,縊殺之。淵明稱帝凡七月,遜位出就邸。晉安王方智復即皇帝位,是為敬帝,稱藩於齊,政由霸先。在位二年。陳霸先自為相國,封陳公,加九錫,臯進爵為王,遂稱帝。梁主禪位於陳霸先,奉梁主為淮陰王,尋弒之。梁亡,凡四主,共五十六年。陳霸先字興國,吳興人,漢太邱長陳實之後。少有大志,及長,涉獵史籍,好讀兵書。既篡梁國,號陳,是為陳高祖武帝。陳主復信佛,捨身於大莊嚴寺。子昌初在江唪,江陵陷,見虜於魏。
  陳武帝既即位,請於魏,未得還。在位三年殂,乃召兄子臨川王蒨即位,是為世祖文帝。昌歸,文帝壞之於江。文帝起自艱難,知民疾苦,性明察儉約,每夜刺取閫外事分判者,前後相續,敕傳更簽於中者,必投簽於階石之上,令鏗然有聲,曰:“吾雖眠,亦令驚覺。”在位七年殂。太子伯宗立。
  伯宗柔弱,權盡歸於其叔安成王頊。在位二年,頊遂廢伯宗為臨海王而自立,是為商宗宣帝。帝遣吳明徹攻齊,剋壽春,擒刺史王琳斬之。遂取齊昌州、徐州等地。已而聞周滅齊,欲爭徐、兗等地,遣吳明徹圍周彭城。周遣王軌引兵蹙之,衆潰,明徹為周人所執。在位十四年殂。太子叔寶立,是為長城公。
  於光昭殿前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各高數十丈,連延數十裏。其窗牖欄檻,皆以沉檀為之。飾以金玉,間以珠翠,外施珠廉,內有寶牀寶帳。其服玩瑰麗,近古未有。每微風漸至,香聞數裏。其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雜植奇花異卉。陳主自居臨春,張貴妃居結綺,龔、孔二貴嬪居望仙,復道往來,以宮人袁大捨等為女學士。時江總雖為宰輔,不親政務。日與尚書孔範、散騎王王差等文士十餘人,侍宴後庭。謂之狎客。陳主每飲酒,使諸妃嬪及女學生與狎客共賦詩彩,其尤豔麗者,被以新聲,選宮女千餘人,習而歌之。其麯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大略皆美諸妃嬪之容色。君臣酣歌,自夕達旦,以此為常。張貴妃名麗華,本兵傢女,為龔貴嬪侍兒,發長七尺,光可鑒人。性敏慧,有神采,進止閑華。每瞻視盼睞,光彩澄目,照映左右,善伺人主顔色。帝見而悅之,因得幸。貴妃引薦諸宮女,以悅於帝。百司啓奏,多因宦者以進。陳主置妃膝上共决之,由是宦官宗戚內外連結,貨賂公行,群臣諫者輒罪斥之。瀋後身居儉約,衣服無綿綉之飾,帝遇之素薄,未嘗有所忌怨。惟尋閱書史,數上書諫諍。陳主欲廢之,而不果。
  時江南妖異特衆,臨平湖岸久塞,忽然自開,陳主惡之,乃賣於佛寺為奴以魘之。時隋已篡周,又滅後梁。後梁者,昭明太子第三子察也。梁武帝以察都督雍、涼、益、秦、郢、隨諸軍事。侯景之亂,湘東王未能討景,反與察連兵。察降西魏,西魏立為梁王。尋為帝資以荊州之地,屯兵守之。奉魏正朔,追尊父統為昭明皇帝。以蔡大寶為侍中尚書令,王操為五兵尚書。
  大寶嚴整有謀,雅達政事,文辭贍足。操亦亞之。後梁中興,二人功居多。後梁宣帝察,知人善任,禦下有恩,稱帝七年殂。
  子明帝巋立,孝慈儉約,有人君之量,嗣世二十四年殂。子琮立,嗣位二年,隋文帝徵琮入朝,廢為莒國公,後梁亡,凡三主,共三十三年。二梁通計八十五年。
  時隋天下大定,惟陳未下,隋主問取陳之策於高熲,熲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穫之際,微徵士馬,聲言掩襲,彼必屯盡守禦,足以廢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為常。後更集兵,彼必不信,猶豫之頃,我乃濟師,攻其無備,自無不剋。又江南土薄,捨多茅竹,所有蓄積,莫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風縱火,待彼修立,復更燒之。不出數年,自可財力俱盡。”隋主用其策,陳人始睏。隋主命大作戰船,人請密之。隋主曰:“吾將顯行天誅。
  何密之為?”使投其木柹於江,曰:“彼若懼而能改,吾復何求?”戊申十月甲子,隋命晉王廣、秦王俊、清河公楊素與韓擒虎、賀若弼等率兵五十一萬,旌旗舟楫,橫亙數千裏。楊素出永安,下三峽,順流東下。陳主以蕭摩訶等為都督,從容謂侍臣曰:“王氣在此,齊兵三來,周師再至,無不摧敗,彼何為者耶?”孔範曰:“長江天塹,虜豈能飛渡耶?”帝笑以為舉,故不為深備,奏伎縱酒,賦詩不輟。己酉正月朔旦,陳主朝會,大霧四塞,於是賀若弼自北道、韓擒虎自南道並進。緣江諸戍,望風盡走。陳主通於蕭摩訶之妻,故摩訶初無戰意,任忠率數騎迎降,引擒虎直入朱雀門。陳主惶遽,自投於井。
  蓋井傍有穴,穴有地室,積有金銀糧草,謂可避難也。既而軍人窺井,呼之不應,欲下石,乃聞叫聲,以繩引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嬪同束而上,執送長安。在位七年,陳亡,凡五主,共三十三年。
  晉王廣馳書高熲,令留張麗華。高熲斬之,廣由是恨熲.瀋後與叔寶俱入長安,及叔寶卒,瀋後每隨煬帝。煬帝被弒,乃為尼而卒。初陳宣帝時,陳州刺史歐陽紇反,陽春太守馮僕之母冼氏發兵擒送建康,陳封冼氏為石竜太夫人。及陳亡,而陳兩廣嶺南諸郡奉冼氏為主,保境拒守,號為聖母。亞王廣使陳叔寶為書招之,夫人慟哭,盡日乃降,嶺南悉定。以上兩朝之事,已經敘明。其北朝自前秦而後,至隋文帝。如何興廢如何得國,並未及敘。故下二十四、二十五兩回,單敘北朝之事。
  直至二十五回之末,隋文帝滅陳、合天下為一統,然後直接此回。未能遽爾講明,且聽逐漸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盤古王一出世初分天地第二回 至三皇傳多氏漸剖乾坤
第三回 五帝起亶聰明創製立法第四回 堯讓舜舜讓禹總為斯民
第五回 夏後氏四百年一十七世第六回 殷湯氏三十世六百餘春
第七回 成周氏至平王遷都洛邑第八回 齊桓公晉重耳五霸稱尊
第九回 簡王後至靈王時生孔子第十回 李老子釋迦氏說法談經
第十一回 周社稷八百年三十七世第十二回 九州島中諸列國並入強秦
第十三回 秦無道四十年止傳二世第十四回 六國人並楚漢起義爭衡
第十五回 漢高祖定江山一十二帝第十六回 二百年遭王莽篡國鴆君
第十七回 漢光武復中興一十三帝第十八回 二百年曹操起漢室三分
第十九回 三國志亂紛紛五十餘載第二十回 漢歸曹吳入晉取次銷沉
第二十一回 司馬晉五十年五鬍大亂第二十二回 走江東承舊統百歲雲奔
第二十三回 宋齊梁傳陳國俱都江左第二十四回 索頭魏分齊周北地稱尊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