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文字不是东西 Text is not something   》 第23节:虚拟文本      刘绍铭 Liu Shaoming

  虚拟文本
  我没当过中小学老师,因此本文所涉及的“老师经验”,只限于大学。依我看,在香港当老师的,难逃在学生主办的公开场合被点名发言的命运。别的老师感觉如何,我不知道,但自己确是诚惶诚恐。 在商业社会中,大多数行业的应用文范本,坊间都一应俱全。情书范本,更不可胜数。独缺的就是在谢师宴这种热闹场合,冷不防被学生请到台前讲话时教我们如何启齿的这类“宝书”。 平日我们教学生写文章,不厌其烦地叮嘱他们要有新意、不要人云亦云。今朝上了“试场”,你会发觉,除非“炒冷饭”重复自己或拾人牙慧,否则真的有口难言。 同学毕业了,离情依依。此情此景,能有什么“新意”?你诚心诚意地希望他们离开母校后,经常跟老师保持联络。你也许会忍不住,把别人的校训念给他们听,“for God,for Country,for Yale”,用上帝、美国、耶鲁这种价值排列,以突出“母校”在人生的地位。但随后你会想到,糟糕,这不正是“人云亦云”么?虚拟文本第一辑写作这回事学生遵古风,凑钱请你吃饭,可是他们自己过后的出路,仍无着落。于是你想到, 在此艰难岁月,这些快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恐怕未来要面对不少挫折。说些什么话好呢?要因时因地制宜,祝愿他们“一帆风顺,前途似锦”,当然再好不过。但当老师的给学生的临别赠言,怎么可以这么“巧言令色”? 如果我是虚拟的《送毕业同学迈向社会大学惜别宴演讲词范本》的捉刀人,或许我会先引用孟子名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怕的是时下青年对圣人之言先天抗拒,读线装书不看注疏。更怕他们断章取义,把“劳其筋骨”看做慢跑(jogging),将“饿其体肤”视为节食(keep fit)。 临别赠言,要言之有物,实费思量。怪不得坊间此类范本阙如。站在虚拟文本捉刀人的立场看,做老师的被征召上台讲话,如果听众是小学生,在措辞方面应该比对中学生容易处理。“各位小朋友,今天,你们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到来了!过了暑假,你们就是中学生了,你们高兴不高兴?” 台下说不定会哄然一声说“高兴”!于是老师继续说:“好的!好的!但是各位小朋友,你们应该知道,你们虽然做了中学生,仍是个小孩子,因此,你们要听爸爸妈妈的话,知不知道?放学回家,不要在街上闲逛,应该马上回家做功课,知不知道?” 督促学生孝顺父母、用功读书,错不了的。这类演讲词,可入范本。 说真的,在香港地区的大学里当老师而又兼任学生辅导中心主任之类职位的,一学年内被学生请去致辞的机会相当多。迎新送旧少不了你,成立同学会、新旧会长干事交职典礼也少不了你。 如此类推,好不热闹。但说些什么话呢?看来香港出版界不妨动动脑筋,重金征文,编选一本大中小学老师都适用的演讲词范本,好让他们从容面对各种要出来“抛头露面”的场合。 不由你不信,此书说不定会“纸贵香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1节:新版自序第2节:目录第3节:且说床边故事第4节:另类专家
第5节:赵元任与爱丽丝第6节:校园风景第7节:编辑的眼睛第8节:将相本无种
第9节:遗老独白第10节:写作这回事第11节:memo狂想曲第12节:猎头校长
第13节:浪得虚名第14节:眉批第15节:自我陶醉第16节:马丁尼之恋
第17节:热辣辣的隐私第18节:寿则多辱第19节:无罪以当富贵第20节:作家的心理阻滞
第21节:书看不完,怎么办?第22节:新狂人日记第23节:虚拟文本第24节:林行止的两个世界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