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名胜 》 万里长城纵横谈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0)
董耀会 Dong Yaohui
长城在蒙古高原是怎么分布的?
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边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战国赵北界长城沿阴山山脉南麓,蜿蜒于蒙古高原上。赵北长城东起张北经集宁、呼和浩特、固阳、五原至于高阙(今杭锦后旗)。燕北界长城则西起张家口以南的怀来县经围场、赤峰直达辽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御匈奴,将秦、赵北界长城,燕界长城连接起来,修缮、加固、增筑,形成的闻名于世的“万里长城”,大部分构筑在内蒙古高原之上。西汉时期,汉武帝在秦始皇长城的基础上,于今内蒙古高原上又增筑了著名的“河西长城”和“武帝外长城”。河西长城东起今甘肃永登,经永昌、张掖、酒泉直至玉门以西罗布泊一带。“武帝外城”,东起呼和浩特市以北的百灵庙西南,向西大约沿北纬42°线,于东经105°30′~106°之间进入蒙古国境内,又于东经102°30′进入内蒙古境内,至东经102°20′处额济纳旗苏古诺尔湖东北,与“居延塞”相接,沿林肯河和额济纳河(今弱水),经金塔达酒泉,与河西长城相接。金代高原上筑“兀术边墙”(又称金源边堡或明昌归城)东起今呼伦贝尔高原额尔古纳左旗(根河南岸),向西至额尔古纳河南岸,经满洲里市北,穿越俄罗斯,再向西进入蒙古国境内,经乌勒吉河之间,直达肯特山南麓。明代长城南移,多沿内蒙古高原南部边缘地带修筑。
内蒙古长城“三冠”指的是什么?
在内蒙古辽阔的土地上,东西南北纵横走向分布着许多道起伏连绵雄伟的长城,这些长城的修筑对于遏制当时战争的扩大,保护当地各族人民的生产和安全,都起到过重要作用。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通过多年研究和考察,把内蒙古长城的特点概括为“三冠”:一冠,历史悠久。据史载,从春秋战国至明代修筑长城的“全盛时期”的两千多年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在内蒙古修筑长城,这是全国其它省、市、区不能比拟的。二冠,修筑长城朝代多。除春秋周代南仲城遗迹正在探寻之中外,战国时代的赵、魏、秦、燕长城遗迹均可寻到,秦、汉、北魏、北齐、隋、辽、金、明各代长城的遗迹也都有保存,这也是其它省、市、区没有的。三冠,长城里程长。内蒙古境内的长城有3万多里,约占全国长城长度的1/3,居全国16个省、市区之首。
汉江流域最早修筑的长城是哪道?
汉江流域在春秋战国时代,东部为楚国,为防御较强大的诸侯邻国秦、晋、齐、韩、魏等的进攻,最早修筑了长城,在历史文献记载称作“方城”。楚长城的位置,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大致可知:自今河南邓州市东北起,沿内乡、镇平县交界北行,至南召县西北,折向东行,沿伏牛山而东至叶县西南境,再转向东南,连接泌阳县之中阳山而终。最近在河南南召县与内乡、鲁山、方城三县交界地带的山峰上发现有100多公里的楚长城遗址,与历史记载完全吻合。
黄河流域分布的长城主要有哪些?
★黄河流域也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境内北方的游牧民族东胡、匈奴等,在奴隶主贵族驱使下,经常南下掠扰燕、赵、秦等诸侯国,抢夺牲畜和人口。为防止东胡、匈奴南掠,这三个诸侯国在他们的北方都修筑了长城。为了互相防御,中山、齐、楚,燕、晋、赵、魏、秦各诸侯国,在他们的边界上,也先后修筑了长城,大多修筑在黄河流域。中山国为防御西南赵、晋强邻的侵犯,一方面与其东北邻国齐、燕联合,一方面在其西南部与赵、晋交界地域黄河中游,今河北与山西交界地区,修筑了中山长城。齐国为防御楚国在黄河下游,今山东黄河东岸平阴至胶南修筑齐长城。魏为了防御秦和西戎,在黄河中游,自华山向北沿黄河西岸向北修筑河西长城(即黄河西岸的长城);在魏境的东南,黄河中游,自今河南北部武阳(原阳县西北)向南跨越黄河,经今郑州市东南,至密县,修筑了东南界长城,或称魏河南长城。秦昭王为防匈奴,在黄河上游银川平原与黄河中游陕晋峡谷之间的黄土高原上,自今天甘肃岷县,经临洮、兰州沿黄河南岸东行至宁夏的固原,再经甘肃的环县、陕西的富县、延安、绥德、榆林、神木直达黄河西岸修筑秦西北长城;在今陕西省华山北麓,向北过渭河,沿路河北上至白水县以北的黄龙山南麓,修筑秦东界长城。赵为防东胡、林胡西起高阙沿黄河上游河套平原及前套平原北缘,即狼山、大青山南麓向东,直至今河北省张北县,修筑赵北界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北方匈奴,连接、加固秦、赵、燕诸侯修筑的北长城,增筑新长城。另一方面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制,拆毁各诸侯国所筑南界长城。汉时除加筑河西长城和汉武帝长城之外,在黄河流域长城与秦相同。明代长城北移,在山西西北和陕西东北偏关、河曲跨越黄河,在黄土高原上,西南行经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向西北行经宁夏盐池、银川过黄河,沿贺兰山南行,经枣园堡沿黄河北岸西行,经中卫、景泰、灵武、张掖、酒泉,至嘉峪关。
甘肃境内历史上都修过什么长城?
甘肃境内的长城分布广泛,年代久远,蔚为大观。
甘肃境内战国时期的秦长城,如今尚有残迹。公元前279年,秦国“筑长城以拒胡”,自临洮县北15公里墩向东,修筑长城,经甘肃渭源、陇西、静宁,宁夏固原,甘肃镇原、华池等,入陕西吴旗县,全长80公里,遗迹现在仍能看到。其中的陇东秦长城,由宁夏彭阳入甘肃镇原,取向东北,经白草山、环县、华池等,入陕西吴旗县境,在陇东段总长160公里。如今白草山至米岔原、营盘山至城梁盖等几段保存较好。静宁县境的秦长城长60公里,残迹可觅。通渭县境的秦长城,在四落坪至岔口下段保存较好,蜿蜓起伏,可见墩台遗迹。陇西县境北部的秦长城遗迹较清晰,多坍成土垄状。临洮城北15公里洮河西岸的三十里墩,向南经傅家北坪、万长岭、长城岭等地,大部分地段残迹清晰,尤以万长岭至长城岭一段保存最好,恰似一条巨龙,越岭跨沟,气势壮阔。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 | 第一编 历史沿革(2) | 第一编 历史沿革(3) | 第一编 历史沿革(4) | 第一编 历史沿革(5) | 第一编 历史沿革(6) | 第一编 历史沿革(7) | 第一编 历史沿革(8) | 第一编 历史沿革(9)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0)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1)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2)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3)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 | 第二编 建筑遗存(2) | 第二编 建筑遗存(3) | 第二编 建筑遗存(4) | 第二编 建筑遗存(5) | 第二编 建筑遗存(6) | 第二编 建筑遗存(7) | 第二编 建筑遗存(8) | 第二编 建筑遗存(9)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0)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1)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