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笔 》 人生不過如此 》
第23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6)
林語堂 Lin Yutang
讓我們把兩性關係予以適宜之判斷。一個女人當她做了母親,好象從未把自己的地位看作視男人的好惡為轉移的依賴者。衹有當她失去了母親的身分時纔覺得自己是十足的依賴人物。即在西洋,也有一個時期母性和養育子女不為社會所輕視,亦不為女人們自己所輕視,一個母親好象很適配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那是一個崇高而榮譽的地位。生育小孩,鞠之育之,訓之誨之,以其自己的智慧誘導之以達成人,這種任務,在開明的社會裏,無論如何都决非為輕鬆的工作。為什麽她要被視為社會的經濟的依賴男人,這種意識真是難於揣測的,因為她能夠擔負這一樁高貴的任務,而其成績優於男子。婦女中亦有才幹傑出,不讓須眉者,不過這樣才幹婦女其較量確乎是比較的少,少於德謨剋拉西所能使吾人信服者。對於這些婦女,自我表現精神的重要,等於單單生育些孩子。至於尋常女人,其數無量,則寧願讓男人掙了面包回來,養活一傢人口,而讓自傢專管生育孩子。若雲自我表現精神,著著蓋嘗數見許多自私而卑劣的可憐蟲,卻能發揚轉化而為仁慈博愛,富於犧牲精神的母性,她們在兒女的目光中是德行完善的模範。著著又曾見過美麗的姑娘,她們不結婚,而過了三十歲,額角上早早浮起了皺紋,她們永不達到女性美麗的第二階段,即其姿容之榮繁輝發,有如盛秋森林,格外成熟,格外通達人情,復格外輝煌燦爛,這種情況,在已嫁的幸福婦人懷孕三月之後,尤其是常見的。
女性的一切權利之中,最大的一項便是做母親。孔子稱述其理想的社會要沒有“曠男怨女”,這個理想在中國經由另一種羅曼斯和婚姻的概念而達到了目的。由中國人看來,西洋社會之最大的罪惡為充斥衆多之獨身女子,這些獨身女子,本身無過失可言,除非她們愚昧地真欲留駐嬌媚的青春;她們其實無法自我發抒其情愫耳。許多這一類的女子,倒是大人物,象女教育傢、女優伶,但她們倘做了母親,她們的人格當更為偉大。一個女子,倘若愛上了一個無價值的男子而跟他結了婚,那她或許會跌入造物的陷阱,造物的最大關心,是衹要她維係種族的傳種而已;可是婦女有時也可以受造物的賞賜而獲得一鬈美秀發的嬰孩,那時她的勝利,她的快樂,比之她寫了一部最偉大的著作尤為不可思議;她所蒙受的幸福,比之她在舞臺上獲得隆盛的榮譽時尤為真實。鄧肯女士(Isalora Duncan)足以證明這一切。假使造物是殘酷的,那麽造物正是公平的,他所給予普通女人的,無異乎給予傑出的女人者,他給予了一種安慰。因為享受做母親的愉快是聰明才智女人和普通女人一樣的情緒。造物鑄成了這樣的命運而讓男男女女這樣的活下去。
戀愛和求婚
有一個問題可以發生:中國女子既屬遮掩深藏,則戀愛的羅曼斯如何還會有實現的可能?或者可以這樣問:年輕人的天生的愛情,怎麽樣兒的受經典的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年輕人,羅曼斯和戀愛差不多是寰宇類同的,不過由於社會傳統的結果,彼此心理的反應便不同。無論婦女怎樣遮掩,經典教訓卻從來未逐出愛神。戀愛的性質容貌或許可以變更,因為戀愛是情感的流露,本質上控製着感覺,它可以成為內心的微鳴。文明有時可以變換戀愛的形式,但也絶不能抑製它。“愛”永久存在着,不過偶爾所蒙受的形象,由於社會與教育背景之不同而變更。“愛”可以從珠簾而透入,它充滿於後花園的空氣中,它拽撞着小姑娘的心坎。或許因為還缺少一個愛人的慰藉,她不知道什麽東西在她心頭總是煩惱着她。或許她倒並未看中任何一個男子,但是她總覺得戀愛着男子,因為她是愛着男子,故而愛着生命。這使她更精細的從事刺綉而幻化的覺得好象她正跟這一幅虹彩色的刺綉戀愛着,這是一個象徵的生命,這生命在她看來是那麽美麗。大概她正綉着一對鴛鴦,綉在送給一個愛人的枕套上,這種鴛鴦總是同棲同宿,同遊同泊,其一為雌,其一為雄。倘若她沉浸於幻想太厲害,她便易於綉錯了針腳,重新綉來,還是非錯誤不可。她很費力的拉着絲綫,緊緊地,澀澀地,真是太滯手,有時絲綫又滑脫了針眼。她咬緊了她的櫻唇而覺得煩惱,她沉浸於愛的波濤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 | 第2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2) | | 第3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3) | 第4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4) | | 第5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5) | 第6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6) | | 第7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7) | 第8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8) | | 第9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9) | 第10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0) | | 第11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1) | 第12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2) | | 第13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3) | 第14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4) | | 第15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5) | 第16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6) | | 第17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7) | 第18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1) | | 第19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2) | 第20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3) | | 第21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4) | 第22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5) | | 第23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6) | 第24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7)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