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   》 第23节:论修养(9)      李鍌 Li Xian

  注释
  ①不器不像器物,只限于某种固定用途。
  析论
  孔子治学,首在修德,而进德修业以通贯为先,不以一技一艺为贵。《里仁》篇中,孔子对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解释这一贯之道是"忠恕",忠恕是修德之事,因此,"君子不器"正是孔子修德的目标。孔子曾自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为,不至于逾越规矩。)(《为政》篇)正是修德到了通达的地步,这时候,孔子做起什么事来,都能得心应手。所以"君子"一词,可以说是"德"与"才"都出众的代名词,而"德"是体,"才"是用,唯其"德"周备,"才"的发挥应用才有意义,否则有才无德,可能还会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来。
  所谓"不器",是指不像器物,只限于某种固定用途。引申到人事上来,一个人只具一技一艺之长,而不能通贯万事万物共同道理的就叫"器",譬如有些警察侦查犯罪;有些警察维护治安;有些警察指挥交通,他们各有一技一艺之长,但是指挥他们的警政长官,却不必去侦查犯罪等事,而能把这些警察领导指挥得很好。如果说这些警察有些类似"器",而长官,就有些类似"不器"了。这种不器,有一点类似现代人所说的通才,通才者,多半通其理,不必斤斤于技艺,孔子主张有德者在位,以德化人,就是"不器"的表现。
  (五)
  子曰:"君子不重①则不威②,学则不固③。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④,过则勿惮⑤改。"(《学而》第一·八)
  章旨
  孔子说做一个君子要庄重、忠信,结交益友,知过能改。
  注释
  ①重庄重。
  ②威威仪。
  ③固坚实。
  ④无友不如己者不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友,动词,结交朋友。
  ⑤惮音dàn,畏惧。
  析论
  本章为孔子教弟子修养的功夫:态度要庄敬、厚重,使自身有威仪,才能为学坚实。做人能忠诚信实,结交益友,相互切磋,知过必改。全章精神在于"踏实厚重",以之修身、为学、交友、砥砺品行,则无往而不利,亦可一生受用。
  "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很重要。我们的朋友,不外三等人:一种是胜过自己的,一种是和自己相若的,一种是不如自己的。如果照这句话字面的意义来说:张三胜过了你,你想和他做朋友,而在张三说来,你不如他,他岂不是不愿和你做朋友?所以这句话要好好体验。春秋时,齐国的鲍叔牙和管仲相友善,后人称为"管鲍之交"。论地位,鲍家是齐国的世家,门第很高,管不如鲍;论才具,管大才,鲍不如管。二人曾合伙经商,按当时情形,这营业是鲍出资、管出力,但分红利时,管却多拿了,但鲍很谅解,认为管仲家贫,应该多拿些。管、鲍二人,一个是才具较高,一个是德行较好,各有胜己之处,可供对方学习,交情才能建立,所以交友要学习对方的长处、优点,这样才能"以友辅仁"。
  (六)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⑤,然后君子。"(《雍也》第六·一六)
  章旨
  孔子教人本质和文采要配合得当,才能成为彬彬君子。
  注释
  ①质本质,指内在。
  ②文文采,指外表。
  ③野鄙陋粗俗。
  ④史本为官府中掌文书的人。此指像史官之见闻宽广,外表文雅,虽不致鄙陋粗俗,但本质未必朴实。此处作形容词用,与"野"意义相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序第2节:论道德(1)第3节:论道德(2)第4节:论仁爱(1)
第5节:论仁爱(2)第6节:论仁爱(3)第7节:论仁爱(4)第8节:论仁爱(5)
第9节:论仁爱(6)第10节:论孝友(1)第11节:论孝友(2)第12节:论孝友(3)
第13节:论孝友(4)第14节:论孝友(5)第15节:论修养(1)第16节:论修养(2)
第17节:论修养(3)第18节:论修养(4)第19节:论修养(5)第20节:论修养(6)
第21节:论修养(7)第22节:论修养(8)第23节:论修养(9)第24节:论修养(10)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