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论语今注今译   》 卷四 里仁(1)      王云五 Wang Yunwu    毛子水 Mao Zishui

  子曰:“里①,仁为美②。择不处仁③,焉得知④!”
  [今注]
  ①郑曰:“里者,民之所居也。”
  ②这里的“仁”,是指有仁风讲。
  ③择,意谓选择一种做人的道理。处,昌吕切。处仁,志行依于仁。这个“仁”字,意为“仁道”。《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从孟子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孔子用的“择”字是指选择做人的德行讲。皇疏:“沈居士云,言所居之里,尚以仁地为美,况择身所处而不处仁道,安得智乎!”按:皇引沈说以正《集解》所引的郑注。(郑以“求居”释“择”。)朱氏《集注》,于孟子不误,于《论语》则误同郑氏。
  ④焉,于虔切。知,音智。(知道的知,平声。知慧的知,去声,音意同智。平声的知,注中例不音。)
  [今译]
  孔子说:“住家,尚且以有仁风的地方为好。选择一种做人的道理而不知道选择仁,这还可以算得聪明么!”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②。仁者安仁,知者利仁③。”
  [今注]
  ①约,穷困。(约本训束,引申为契约,又引申为俭约,又转变为贫困。)不仁的人,久处穷困,多流于为非作歹。
  ②乐,音洛。不仁的人,长处安乐,必至于骄奢淫逸。
  ③知,音智。安仁,天性自然;利仁,择善固守。(《礼记·表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大戴礼·曾子立事》篇:“仁者乐道,智者利道。”按:这章后两句和上文不必为一时的话,实可各自为一章。
  [今译]
  孔子说:“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能长久过穷困的生活,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的生活。一个天生有道德的人,以道德为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一个聪明的人,把道德当做最安稳的生活规范。”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①。”
  [今注]
  ①好,呼报切;恶,乌路切。(好恶二字,作名词或形容词用。一上声,一入声。作动词或动名词用,则都去声。注中只音作动词或动名词的。若“恶”读作乌训安,则亦音出。)因为仁者的善恶标准能够合于正道,所以他的好恶亦能合于正道。(“能好,能恶”,就是好得对,恶得对。仁者能够公正而没有私心,好恶便自然合于正道。)
  [今译]
  孔子说:“只有仁人能够爱人爱得对,能够恶人恶得对。”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①。”
  [今注]
  ①志,立志去做。一个人如果时常以正大的道德自勉,时常以爱人利物为怀,则所作所为便不会有不好的地方了。《释文》:“恶,如字,又乌路反。”(按:《集注》读恶“如字”,对。)
  [今译]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立志为仁,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坏的行为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①,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③!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④!”
  [今注]
  ①“其道”,指致富贵或免贫贱的正当道理。“以”,意同“由”。
  ②恶,乌路切。(王充《论衡·问孔篇》:“贫贱何故当言‘得之’?顾当言: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则不去也。”按:王充于“得之”绝句,所以疑孔子说话不当,而要改第二“得之”为“去之”。若记《论语》这章的人本来于“得之”绝句的,则王充的修改亦颇有理。但“去之”写作“得之”,不是孔子说错,亦不是记的人记错。王充所以误解,乃是因为他不明白之字所代的字:上“得之”犹言“得处”,下“得之”犹言“得去”。经意:不由正道,则得处而不处,得去而不去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

【资料来源】重庆出版社
编纂古籍今注今译序《论语今注今译》新版序自序《论语今注今译》凡例
卷一 学而(1)卷一 学而(2)卷一 学而(3)卷一 学而(4)
卷一 学而(5)卷二 为政(1)卷二 为政(2)卷二 为政(3)
卷二 为政(4)卷二 为政(5)卷二 为政(6)卷三 八佾(1)
卷三 八佾(2)卷三 八佾(3)卷三 八佾(4)卷三 八佾(5)
卷三 八佾(6)卷三 八佾(7)卷四 里仁(1)卷四 里仁(2)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