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太平天國史   》 捲三十五 志第十四 地理      羅璽綱 Luo Xigang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遍及十八省,時間歷十九年,建立了自己的國傢,與地主階級的政權對峙。其間轄區變遷,建置沿革,記載不存,文獻殘缺。茲篇所錄,不過一鱗一爪,雖欲求窺其輪廓,已不可得了。
  一轄區
  太平天國統轄區,大軍所到,領有地區,遠至甘肅階州。但與天京連接的統轄區則以長江兩岸為主要。當太平天國甲寅四年春天的時候,西至湖南嶽州,東至江蘇鎮江,長江兩岸城邑都歸太平天國統轄。這年五月,太平天國在安徽舉行省試,應試的共二十七縣〔一〕。乙榮五年鼕,大軍從湖北入江西,明年夏,瑞州、袁州、臨江、吉安、撫州、建昌、南康、廣信、饒州、九江十郡都剋復,入太平天國版圖,江西未下的僅南昌,贛州兩郡、寧都直隸州〔二〕。汪士鐸乙丙日記述太平天國於乙榮五年領有「江寧、鎮江、安慶、廬江、太平、池州、九江、武昌、黃州、漢陽、德安而已。其鼕十一月,又取袁州、瑞州、吉安、臨江。六年春取撫州、建昌、南康、寧國、揚州、和州,凡二十一府州」。他在鬍文忠公撫鄂記捲一清鹹豐五年十月二十二日記事又論當時太平天國領有地區及勢力範圍說:「首金陵及揚州之瓜洲鎮,江浦之浦口鎮,江浦、和州,無為州、巢縣、廬州、舒城、廬江、桐城、安慶、望江、宿鬆、潛山、太湖及湖北黃、德、漢三府,此北岸也。南岸自鎮江、金陵、太平、池州、饒州、九江以及湖北之武昌皆瀕江南岸之地」接着又說既而江西太平軍由瑞州、臨江分掠江西全省,「亦由章、貢水也」〔三〕。汪氏所列郡縣有遺漏,但其範圍大略如此。一八五七年一月二日(即太平天國丙辰六年十一月二七日),裨治文通訊報遵太平天國情況也說:「江西省十三府治,革命軍已占其九。安徽幾全在其治下。長江上遊大部分之地,與及兩岸許多炮臺俱被占領」〔一〕。這是太平天國最強盛時期的統治區域。
  庚申十年春,攻下江南大營,進剋常州、蘇州、乘勝追擊,順取浙江嘉興。明年,大軍分路入浙江,除衢州、溫州兩郡城及定海、石浦、竜泉、慶元、泰須五廳縣外,全浙九郡都剋復〔二〕,於是太平天國奄有蘇、浙。但同時,在長江上遊卻失掉了安慶,天京受到致命的威脅。忠王李秀成以為既撫有蘇、浙兩省,便可以高枕無憂,對此威脅沒有顧慮。幹王洪仁玕寫信給他論道:「自古取江山,屢先西北而後東南,蓋自上而下其勢順而易,由下而上其勢逆而難。況江之北,河之南,自〔古〕稱為中洲漁米之地,前數年京內所恃以無恐者,實賴有此地屏藩資益也。今棄而不顧,徒以蘇、杭繁華之地,一經挫折,必不能久遠。今殿下云有蘇、浙可高枕無憂,此必有激之談,諒殿下高才大志,必不出此也。夫長江者,古號為長蛇:湖北為頭,安省為中,而江南為尾。今湖北未得,倘安徽有失,則蛇中既折,其尾雖生不久,而殿下之言,非吾所敢共聞也」〔三〕。到安慶既失,太平天國果然不出洪仁玕所論:「蛇中既折,其尾雖生不久」了。
  二行政區域的劃分
  太平天國建都在南京,號為天京。這是在戰略思想上和政策上一件極大的錯誤。天京既建,天王下詔說:「天下萬國朕無二,京亦無二,天京而外,皆不得替稱京」,命改北京為北燕,因尚為清朝竊據,故貶為妖穴,俟滅清後,方復其名為北燕〔一〕。
  天京建立,標志着太平天國政權的建立,同時,太平天國地方行政區域也建立起來了。太平天國地方行政區域他為盛郡、縣三級製,縣隸屬於郡,縣隸屬於剩故欽定士階條例縣試而後郡試,郡試而後省試,省試而後京試。茲再舉例以明之,如:
  天京省江寧郡尚元縣〔二〕
  江南省常州郡陽湖縣〔三〕
  蘇福省鬆江郡菁浦縣〔一〕
  安徽省安慶郡桐城縣〔二〕
  湖北省黃州郡黃岡縣〔三〕
  浙江省杭州郡錢塘縣〔四〕
  江西省吉安郡吉水縣〔五〕
  湖南省長沙郡劉(瀏)陽縣〔六〕
  廣西潯州郡武宣縣〔七〕
  福建省建寧郡浦城縣〔八〕
  珊(山)東省ヮ幵菘め幌?u>〔九〕
  河南省壽春郡古池縣〔一〕
  可見全國地方行政區域無不分為盛郡、縣三級〔二〕。
  據辛十一年頒布的士階條例分行政區為二十一省,每省十一郡,惟江南省十二郡。不過,這乃是計劃在統一全國後的建置,在革命當中的監時建置,卻沒有照此規劃。據現存文獻,太平天國建有天京盛江南盛天浦盛蘇福盛桂福省五個新剩其疆域四至不詳。茲將一些可供稽考的記載分輯於下:
  一、天京省
  天京省地名題記有:「天京省江寧郡尚元縣」、「天京省江寧郡江寧縣」〔一〕「天京省江寧郡句容縣」〔二〕、「天京省江寧郡六合縣」〔三〕「天京省江寧郡江浦縣〔一〕、「天京省鎮江郡丹陽縣」〔二〕、「天京省鎮江郡金塘(擅)縣」〔三〕、「天京省鎮江郡溧陽縣」〔四〕、「天京省常州郡武進縣」〔五〕、「天京省太平郡當塗縣」〔六〕等條。據這幾條題記,天京省係在舊江蘇省江寧府、鎮江府、常州府及安徽省太平府四府地方建立起來的一個新剩
  二、江南省
  江南省地名題記有:「江南省江寧郡尚元縣」〔七〕、「江南省江寧郡六合縣」〔八〕、「江南省江寧郡江浦縣」〔九〕、「江南省江寧郡句容縣」〔十〕「江南省鎮江郡丹陽縣」〔一〕、「江南省鎮江郡溧陽縣」〔二〕、「江南省鎮江郡溧水縣」〔三〕、「江南省鎮江郡金壇縣」〔四〕、「江南省常州郡武進縣」〔五〕、「江南省常州郡陽湖縣」〔六〕、「江南省常州郡江陰縣」〔七〕、「江南省常州郡宜興縣」〔八〕、「江南省揚州郡江都縣」〔九〕、「江南省淮安郡珊(山)陽縣」〔十〕等條。據這幾條題記,江南省係在舊江蘇省江府、鎮江府、常州府、揚州府、淮安府五府地方建立起來的一個新剩
  三、天浦省
  戊午年天王命薛之元鎮守天浦書說:「詔弟統兵天浦,兼頭浦口拓省疆。朕昨令弟排撲官兵五千,親自統帶,星速趕赴六合鎮守。今朕復思,天浦省乃天京門戶,弟有勝識,戰守有方,足勝鎮守之任。爰特詔弟,統齊兵士,趕赴天浦省垣,協同將帥黃連生弟等,實力鎮守,安撫黎庶,造册舉官,圍練鄉兵,以資防堵,徵辦糧餉,源源解京,鼓勵將兵,嚴密堵動,毋緻疏虞」。案薛之元於己未九年正月以天浦省投降清朝〔一〕,而太平天國的攻剋六合縣,則在戊午八處九月十六日(夏歷九月十八日)〔二〕,故知此係戊午八年秋末鼕初所發,即知這時候已建立天浦剩據詔知天浦省垣在舊江寧府江浦縣,而從「兼顧浦口拓省疆」句,又知天浦省包括浦口在內,並且在攻剋附近敵境後,還要「拓省疆」。「天浦省乃天京門戶」,故太平天國在這裏姦産了一個新剩天浦省於己未九年正月失陷後庚申十年四月,壹天將洪仁正、賴文光剋復江浦。太平天國重建江浦省,以障天義陳士承為天浦省文將帥,報王秦日富為天浦省武將帥,九月,又任命黃人柱為天浦省正總提盤天福劉明亮為天浦省副總提煜天福,共同鎮守。
  四、蘇福省
  蘇福省地名題記有:「蘇福省長洲縣」〔三〕、「蘇福省吳縣」〔四〕「蘇福省元和縣」〔一〕、「蘇福省新陽縣」〔二〕、「蘇福省昭文縣」〔三〕、「蘇福省太倉郡」〔四〕、「蘇福省鎮洋縣」〔五〕、「蘇福省鬆江郡菁浦縣」、「蘇福省無錫縣」〔六〕、「蘇福省常州郡武進縣」〔七〕、「蘇馥(福)省常州郡陽湖縣」〔八〕、「蘇馥(福)省鎮江郡丹陽」〔九〕、「蘇馥(福)省鎮江郡溧陽縣」〔十〕等條。據這幾條題記,蘇福省係在舊江蘇省蘇州府、太倉州、鬆江府、常州府、鎮江府四府一直隸州的地方建立起來的一個新省,而其省會則在這一個新省的中心蘇州。庚申十年六月初九日幼主詔忠王李秀成說:「富庶之區首蘇福,陪輔京都軍用豐」,說明了蘇福省的建立,對太平天國後期物資來源的重要,還含有陪都的意義。
  五、桂福省
  辛酉十一年五月十六日天王詔旨道:「幼主名洪天貴福,見福加點錦添花,桂福什一〕改桂福省,普天一體共爺媽」。桂福省的名見於此詔,至於它在那一年建立,它的地位在那裏都不詳。
  以上五個新省,除桂福省不可考外,其天浦盛江南盛蘇福省都在江蘇省境內,其天京省則包括與南京接壤的安徽省太平府。江南省大約是改江蘇省建立,故省境遠至淮安郡,應該包括海州郡、徐州郡在內,不過還未發現這兩郡的地名題記。天浦省因位置重要而設,天王詔旨所說甚明。天京省係在近幾建省,把興京西南接壤的安徽省太平府劃入,無論在軍事上、經濟上、行政上,在當時都是有必要的。蘇福省是在庚申十年打垮江南大營解放蘇、常後建立的新省,是當時太平天國治下最富庶的一個省分。這幾個新省,今天看得見的衹是這一些。至於其中建置頗有難明的地方,請看下列各省疆對照表。天浦省係從江寧郡析出江浦縣建立,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但江寧郡、鎮江郡、常州郡既屬江南省,又屬天京省,鎮江郡、常州郡既屬江南省,又屬天京省,復屬蘇福省,其間關係如何,都難懸斷。這些地方,都衹有留待他日文獻發現為之說明了。
  太平天國對舊有各省分名稱,除江蘇省已改建江南、蘇福等省外,其他各省,見於文獻的如安徽、江西、湖北、浙江、湖南、福建、河南、珊(山)東、廣西、廣東〔一〕、雲南〔二〕、四川、貴州〔一〕、陝西、甘肅〔二〕等省都用原名稱。惟直隸一省,天王於癸好三年降詔貶「為罪隸省,俟此省知悔罪敬拜天父上帝,然後更罪隸之名為遷善省,庶俾天下萬國同知妖鬍為天父上帝所深遣、所必誅之罪人」〔三〕。據偽書江南春夢庵筆記說太平天國「分天下為二十四省,日江南、江北、江東、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雲南、雲北、陝東、陝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燕南、燕北、川東、川西、邊南、邊北、洋東、洋西」〔四〕。案這一部偽書對太平天國確實建立的新省如天京盛天浦盛蘇福盛桂福省都未列在內,而所謂江北、江東、雲北、陝東、燕南、燕北、川東、川西、邊南、邊北、洋東、洋西等省,遍查太平天國文獻都無其名,至於直隸省天王則明詔貶為罪隸省,俟知悔罪然後更為遷善省,並未改為河北省,種種謬妄,其為弄造可知了。
  此外,太平天國還改了一些地名,如因兵不血刃勝利剋復湖南嶽州府,故改為得勝府〔一〕。以漢口為中國四大鎮之一,故改為福鎮〔二〕。以安徽巢縣為産米區,平日商船雲集,運赴江蘇,故改巢縣為聚糧縣,以屯聚倉儲〔三〕。又如改浙江慈爪縣為義縣〔四〕,為紀念曾受清朝政府招撫,後在余姚起義,攻剋慈爪縣,並在此擊斃洋槍隊頭子華爾的廣東天地會隊伍和慈爪縣人民的功績而改。又有取美稱而改的,如改木Е為太平關,行春橋為杏春關〔五〕。又有不知舊名的取義以為不吉利而改的,如改無錫縣為撫錫縣〔六〕。至於尊崇天而稱長洲縣為長洲天縣〔一〕,稱甘泉縣為甘泉天縣〔二〕,尊崇上帝而改上海為尚海〔三〕,避上帝爺火華諱而改金華郡為金花郡〔四〕,避洪秀全諱而改秀水縣為綉水縣〔五〕,避楊秀清諱而改青浦縣為菁浦縣〔六〕,避洪天貴福和蕭朝貴諱而改貴池縣為桂池縣〔七〕,避馮雲山諱而改潛山縣為潛珊縣〔八〕,避韋昌輝諱而改武昌郡為武郡〔九〕等等,都是神權、封建的作法,本書不具錄。
  三新建城池
  太平天國由於軍事的需要,在山川險要的地方新建築了一些城池。這些新建城池,在當時戰爭上,都曾經發揮過作用。茲將可考的分述於下。
  一、寧江郡
  太平天國建都天京,近畿以蕪湖為屏障,以東西梁山為鎖鑰,故在蕪湖建置寧江郡,興太平關同扼守長江,以保衛京師〔一〕。
  二、太平郡新城太平郡新城在金柱關。金柱關在安徽當塗縣西五裏,濱臨長江,為皖南衆水出口之所,百脈會聚之區。太平天國悉撤太平郡城垣及城中居民房屋移建新城於此,以為天京興皖南交通的管鑰,至得地勢〔二〕。太平郡既建於金柱關,故金柱關又稱太平關。太平天國在此駐重兵鎮守。到壬戌十二年四月,被曾國藩水師攻陷,天京始受睏,其地位的重要可知〔三〕。
  三、鎮江新城鎮江守將殿左五檢點羅大綱建築。先是明代就故址修建鎮江城,周圍十三裏,附郭瓦子、北固二山都兀立城外。登山府瞰,城垣反出其下,城中人煙井竈,歷歷可數。加以滄桑遞變,臨江一帶,漲成平陸,城依舊而江愈遠,從前憑以為險固的全失其勢。故鴉片戰爭之役,英軍架大炮北固山上,一擊而府署墮壞,遂陷全城。太平天國既剋鎮江,見其受敵,乃北依江邊,西傍運河而東南,環築新城,仍與內城毘連,瓦子、北固二山,圍築其中,長六裏有奇,建炮臺六座,儼然以山為城,長江、運河為池。南則屏蔽大城,北則俯瞰擊敵水師,最得形勢。扼守四年,敵不能攻下,其後糧盡始自行全軍撤退。故論者稱這一座新城,「據長江,包二山,增天塹之奇險,補前規之未備,此城形勢之自然,兵傢之要害」〔一〕,評論得很恰當的。
  四、新城縣在江西小池口,乙榮五年二月,太平天國在此建築新城,與九江犄角,稱為新城縣。城外築壘濬濠,密排炮位,守禦如武、漢〔二〕。
  五、湖口縣新城太平天國守湖口,將舊城拆毀,移建新城於石鐘山一帶,自麓至頂,畳石重關,築城如帶。復於西岸梅傢洲堅築一城,掘濠植樹,蔥鬱成林,與湖口對峙,以通應援。這是太平天國一座著名的扼山水之要,以堅守挫敵的名城〔一〕。
  六、蘄水縣新城乙榮五年夏,太平天國再剋湖北蘄水縣,這年十一月,在浠水南岸建築新城。過了一年,軍隊撤退,被清朝統治者拆毀,但至今當地人民仍稱該地為新城。一九五八年六月,在遺址內發現城門碑記,殘存的城垣和護城河也還可以看見〔二〕。
  七、新海????城辛酉十一年三月,太平天國既剋浙江海????,即在嶼城鎮建築新海????城〔三〕。
  八、新福山城辛酉十一年三月,太平天國移建蘇福省常熟縣福山堡城於福山港口竜王廟柵橋,開一路塘岸,較舊岸加闊一倍,以防守福山港口〔四〕。
  本志附考
  太平天國繪製的地圖
  太平天國繪製的地圖所知者有二:
  一、天朝宮殿聖天門四壁嵌磚鎸刻的輿圖。住在天朝宮殿附近的陳慶甲金陵紀事詩詠其事道:
  皇天門接聖天門,殿號真神體勢尊。幾幅輿圖嵌四壁,鳴鐘伐鼓鬧黃昏。詩註道:
  頭門為皇天門,門內偽殿為真神殿。殿後為聖天門,四壁嵌磚鎸地理圖,旁列竜鳳鐘鼓。英國外交官富禮賜天京遊記記參觀天朝宮殿在聖天門所見說:
  聖天門之右有小屋,內有桌椅,駐有天軍。……我們再不能進去衹好坐下休息。於此我們看見一幅太平天國萬歲全圖。這真是一張極奇異可笑的圖籍。中有大方地,四圍是洋海,地即中國;中又有四方地,圍有四墻,是為天京。香港沒有存在;日本衹是一小點;北京也沒有存在。在西北方有兩小島名為英吉利及法蘭西。其他歐洲諸國大概都為天條所屈服了,而全個亞細亞洲——中國除外——大概已被竜吞去了。
  據陳慶甲記聖天門四壁嵌磚鎸地理圖,一定有許多幅。富禮賜所記的太平天國萬歲全圖衹是其中的一幅。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下,這是一幅顯示中國為泱泱大國藐視英、法侵略者的示意圖。至於香港、北京都是中國的地方,既有天京為代表,就不須繪它們的位置。而侵略分子卻來肆行謾駡,不過暴露出他侵略中國的狂妄意圖吧了。
  二、天下大觀圖。這是在太平軍中參加作戰計劃的人繪製的地圖。鐘琦皇朝瑣屑錄記道:
  張石卿長沙府優貢,有才略,昔與賊酋偽翼王石達開交遊,故隨達開至金陵同參戎機。林鳳祥、李開芳分竄燕、晉、楚、豫,所至殘破,皆出石卿軍籌。曾在金陵繪天下大觀圖,凡經其淪陷府聽州縣及若何戰攻,若何守禦,莫不纖悉臚載。後投誠曾帥營中效力,曾帥特保至三品官,其遇合亦奇矣。旋有控其在賊巢作惡多端者,並搜獲大觀圖,當誅之。越四年,湖南之變,其子首先作亂,種種機謀詭詐,大有父風,誠可謂世濟其惡者矣。
  這部天下大觀圖,是一部太平天國全圖,也是一部太平天國戰史地圖,輯錄於此以備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一 劉大年序二 𠔌霽光
序三序四 邢鳳麟
自序凡例 湯錫竜
第一部份 捲一 序論第二部分 捲二 紀年
第三部份 捲三至捲二十一 表捲二十二 志第一 上帝教
捲二十三 志第二 天朝田畝制度捲二十四 志第三 資政新篇
捲二十五 志第四 政權捲二十六 志第五 政體
捲二十七 志第六 食貨捲二十八 志第七 官爵
捲二十九 志第八 兵捲三十 志第九 刑律
捲三十一 志第十 志第禮製捲三十二 志第十一 天歷
捲三十三 志第十二 科舉附招賢捲三十四 志第十三 外交
捲三十五 志第十四 地理捲三十六 志第十五 交通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