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法苑珠林 》
第二十二
釋道世 Shi Daoshi
入道篇第十三(此有四部)
述意部欣厭部^2□發部引證部述意部第一惟夫道俗形乖淨染殊趣。由善惡不等報應不均。欲觀仁義盛德之風。當尋禮儀玄軌之範。而能割愛辭親棄榮勢位。節食滋味蔬□苦行。粗服蓋形不顧飾玩。
隨用安身不存名利。抑遏三毒製止八音。三千威儀五百戒相。動靜合宜皆有法式。八萬修多十二部別。敷演投機隨時利物。可謂人天之楷模。入道之舟航者也。
欣厭部第二如文殊問經云。佛告文殊師利。一切諸功德不與出傢心等。何以故。住傢者無量過患故。出傢者無量功德故。住傢有障礙。出傢者無障礙。住傢者行諸惡法。出傢者離諸惡法。住傢者是塵垢處。出傢者除塵垢處。住傢者溺欲淤泥。出傢者出欲淤泥。住傢者隨愚人法。出傢者遠愚人法。住傢者不得正命。出傢者得其正命。住傢者是憂悲惱處。出傢者是歡喜處。住傢者是結縛處。出傢者是解脫處。住傢者是傷害處。出傢者非傷害處。住傢者有貪利樂。出傢者無貪利樂。住傢者是憒鬧處。出傢者是寂靜處。住傢者是下賤處。出傢者是高勝處。住傢者為煩惱所燒。出傢者滅煩惱火。住傢者常為他人。出傢者常為自身。住傢者以苦為樂。出傢者出離為樂。住傢者增長棘刺。出傢者能滅棘刺。住傢者成就小法。出傢者成就大法。住傢者無法用。出傢者有法用。住傢者為三乘毀訾。出傢者為三乘稱嘆。住傢者不知足。出傢者常知足。住傢者魔王愛念。出傢者令魔恐怖。住傢者多放逸。出傢者無放逸。住傢者為人僕使。出傢者為僕使主。住傢者是黑暗處。出傢者是光明處。住傢者增長憍慢。出傢者滅憍慢處。住傢者少果報出傢者多果報。住傢者多諂麯。出傢者心質直。住傢者常有憂苦。出傢者常懷喜樂。住傢者是欺誑法。出傢者是真實法。住傢者多散亂。出傢者無散亂。住傢者是流轉處。出傢者非流轉處。住傢者如毒藥。出傢者如甘露。住傢者失內思惟。出傢者得內思惟。住傢者無歸依處。出傢者有歸依處。住傢者多有瞋恚。出傢者多行慈悲。住傢者有重擔。出傢者捨重擔。住傢者有罪過。出傢者無罪過。住傢者流轉生死。出傢者有其齊限。住傢者以財物為寶。出傢者以功德為寶。住傢者隨流生死。出傢者逆流生死。住傢者是煩惱大海。出傢者是大舟航。住傢者為纏所縛。
出傢者離於纏縛。住傢者為國王教誡。出傢者為佛法教誡。住傢者伴侶易得。出傢者伴侶難得。住傢者傷害為勝。出傢者攝受為勝。住傢者增長煩惱。出傢者出離煩惱。住傢者如刺林。出傢者出刺林。文殊師利。若我毀訾住傢贊嘆出傢。言滿虛空說猶無盡。此謂住傢過患出傢功德。
又涅槃經云。在傢迫迮猶如牢獄。一切煩惱因之而生。出傢寬廓猶如虛空。
一切善法因之增長。在傢之人內則憂念妻兒。外則王役驅馳。若富貴高勝則放逸縱情。貧苦下賤則饑寒失志。公私擾擾晝夜孜孜。衆務牽纏何暇修道。又鬱伽長者經云。在傢之人多諸煩惱。父母妻子恩愛所係。常思財色貪求無厭。得時守護多諸憂慮。流轉六趣違離佛法。當作怨傢惡知識想應厭傢活生出傢心。無有在傢修集無上菩提之道。皆因出傢得無上道。在傢塵污。出傢妙好。在傢係縛出傢解脫。在傢多苦。出傢快樂。在傢下賤。出傢尊貴。在傢奴僕。出傢為主。在傢由人。出傢自在。在傢多憂。出傢無憂。在傢重擔。出傢捨擔。在傢匆務。出傢閑靜。又出傢功德經云。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傢。功德無量。譬四天下滿中羅漢百歲供養。不如有人為涅槃故一日一夜出傢受戒功德無量。又如起七寶塔高至三十三天。不如出傢功德。又大緣經云。以一日夜出傢故。二十劫不墮三惡道。又僧衹律雲。以一日夜出傢修梵行者。離六百六千六十歲三塗苦。又出傢功德經云。
若為出傢苦作留礙。抑製此人即斷佛種。諸惡集身猶如大海。現得癩病。死入黑闇地獄。無有出期。又迦葉經云。爾時大王太子聞出傢功德甚深。並皆發心出傢。已四天下中無一衆生在傢者。皆悉發心願求出傢。彼諸衆生既出傢已。不須種殖。其地自然生諸粳米。諸樹自然生諸衣服。一切諸天供侍給使。又佛藏經云。當一心行道。隨順法行勿念衣食。有所須者如來白毫相中一分供諸末代一切出傢弟子。亦不能盡。
又賢愚經云。如百盲人有一明醫能治其目一時明見。又有百人罪應挑眼。一人有力能救其罪令不失目。此之二人福雖無量。猶不如聽人出。傢及自出傢其德廣大。
^2□發部第三初欲出傢依律先請二師。一是和尚。二是闍梨(諸法如律)薩婆多論雲。若先請和尚受十戒時。和尚不現前亦得十戒。若聞知死受戒不得。若不聞死受戒得成。闍梨應同。又清信士度人經云。若欲^2□發先於落發處。香湯灑地。周圓七尺內四角懸幡。安一高座擬出傢者坐。後復施二勝座擬二師坐。欲出傢者着本俗服。拜辭父母尊親等訖。口說偈雲。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棄恩入無為真實報恩者說此偈已脫去俗服。善見論雲。應以香湯洗浴除白衣氣。度人經云。雖着出傢衣。衹得着泥洹僧及僧衹支。未得着袈裟。入道場時應來至和尚前鬍跪。和尚應生兒想。不得生惡賤心。弟子於師應生父想尊重供養。和尚為種種說法誡勖其心已。來嚮闍梨前坐。善見論雲。以香湯灌頂上說偈贊雲。
善哉大丈夫能了世無常捨俗趣泥洹希有難思議說此偈已。教禮十方佛竟。復說偈贊雲。
歸依大世尊能度三有苦亦願諸衆生普入無為樂說此偈已。然後闍梨乃為^2□發。度人經云。為^2□發時傍人為誦出傢唄雲。
毀形守志節割愛無所親棄傢入聖道願度一切人與^2□發時。當頂留五三發來至和尚前鬍跪。和尚問言。今為汝除去頂發許不。答言。好。然後和尚為着袈裟。當正着時依善見論。復說偈贊雲。
大哉解脫服無相福田衣披奉如戒行廣度諸衆生依度人經云。既着袈裟已禮佛行道。道俗從後繞三匝已。復自說偈生慶荷意雲。
遇哉值佛者何人誰不喜福願與時會我今獲法利行道匝已。又禮大衆及二師竟。然後在下行坐受六親拜。荷出傢離俗意心懷歡喜。父母諸親皆為作禮。悅其道意。應中前^2□發最好令及得齋。依毗尼母論雲。^2□發着袈裟已。然後和尚為受三歸五戒等(自外法用不可具述。臨時斟酌生善彌勝)。
引證部第四如雜寶藏經云。昔有一婦女。端正殊妙。於外道法中出傢修道。時人問言。
顔貌如是應當在俗。何故出傢。女人答言。如我今日非不端正。但以小來厭惡淫欲。今故出傢我在傢時。以端正故早蒙處分。早生男兒。兒遂長大端正無比。轉覺羸損如似病者。我即問兒病之由狀。兒不肯道。為問不止。兒不獲已而語母言。我正不道恐命不全。止欲具述無顔之甚。即語母言。我欲得母以私情欲。以不得故是以病耳。母即語言。自古已來何有此事。復自念言。我若不從兒或能死。今寧違理以存兒命。即便喚兒欲從其意。兒將上床地即礔裂。我子即時生身陷入。我即驚怖以手輓兒捉得兒發。而我兒發今日猶故在我懷中。感切是事是故出傢。
又智度論雲。佛法中出傢人。雖破戒墮罪。罪畢得解脫。如優鉢羅華比丘尼本生經中說。佛在世時。此比丘尼得六神通獲阿羅漢果。入貴人捨常贊出傢法語諸貴人婦女言。姊妹可出傢。諸貴婦女言。我等少壯容色盛美。持戒為難。或當破戒。比丘尼言。破戒便破。但出傢。問言。破戒當墮地獄。雲何可破。答言。
墮地獄便墮。諸貴婦女笑之言。地獄受罪雲何可墮。比丘尼言。我自憶念。本宿世時作戲女。着種種衣服而說雜語。或時着比丘尼衣以為戲笑。以是因緣故。迦葉佛時作比丘尼。自恃貴姓端正心生憍慢。而破禁戒。故墮地獄受種種罪。受罪畢已。值釋迦牟尼佛出傢得阿羅漢道。雖復破戒可得道果。復次如佛在衹桓。有一醉婆羅門。來到佛所求作比丘。佛敕阿難。與剃頭着法衣。醉酒既醒驚怖己身忽為比丘。即便走去。諸比丘問佛。何以聽此醉婆羅門作比丘。佛言。此婆羅門無量劫中都無出傢心今因醉故暫發微心。以此因緣故。後當出傢得道。如是種種因緣。出傢之利功德無量。以是故白衣雖有五戒。不如出傢功德大也。
又雜寶藏經云。昔盧留城有優陀羨王。聰明解達有大智慧。有一夫人。名曰有相。端正少雙兼有德行。王甚愛敬。時彼國法諸為王者不自撣琴。爾時夫人在於麯室共王歡戲。自恃王寵遣王撣琴自起為舞。初舉手時王素善相。睹見夫人死相已現。計其餘命不過七日。王即捨琴慘然長嘆。夫人白王。受王恩寵敢於麯室。求王撣琴。自起為舞。用為歡樂。有何不適捨琴長嘆。願王告語。王不肯答。殷勤不已。王以實答。夫人聞之甚懷憂懼。即白王言。我聞石室比丘尼。若能信心出傢一日必得生天。我欲出傢。願王聽許王愛情重語夫人言。至六日頭當聽汝去。不相免意。遂至六日。王語夫人。汝有善心求欲出傢。若得生天必來見我我乃聽去。作是誓已夫人許可。便得出傢受八戒齋。即於其日飲石蜜漿腹中絞結。至七日旦即便命終。乘是善緣得生天上。憶本誓故來詣王所。光明熾盛遍照王宮。時王問言。汝為是誰。天即答言。我是王婦有相夫人。王喜白言。願來就坐。天答之言。我今觀王臭穢叵近。但以先誓故來見王。王聞是已心開意解。而自嘆言。今彼天者本是我婦。出傢一日便得生天。神志高遠而見鄙賤。我今何故而不出傢。我曾聞說。天一爪甲直一閻浮提地。我此一國何足可貪。作是語已捨位與子。出傢修道得阿羅漢。故智度論偈雲。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鶴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傢功德深又雜譬喻經云。昔者兄弟二人。居勢富貴資財無量。父母終亡無所依仰。雖為兄弟志念各異。兄好道議弟愛傢業。其弟見兄不親傢業。常嫌恨之。共為兄弟父母早終。勤念生活反棄傢業。追逐沙門聽受佛經。沙門豈能與汝衣財寶耶。傢轉貧睏財物日耗。人所嗤笑懈廢門戶。繼續父母乃為孝耳。兄報之曰。五戒十善供養三寶。以道化親乃為孝耳。道俗相反自然之數。道之所樂俗之所惡。俗之所珍道之所賤。智愚不同謀猶明冥。是故慧人去冥就明以道緻真。卿今所樂苦惱之偽。豈知苦辛。其弟含恚^2□頭不信。兄見如是。便謂弟曰。卿貪傢事以財為貴。吾好經道。以慧為珍。今欲捨傢歸命福田。計命寄世忽若飛塵。無常卒至為罪所纏。是故捨世避危就安。弟見兄意志趣道義。寂然無報。兄則去傢作沙門。
夙夜精進坐禪思惟。行合經法成道果證。弟聞此言瞋恚更盛。弟貪傢業未曾為法。其後壽終墮於牛中肥盛甚大。賈客買取載????販之。往還數回。牛遂羸頓不能復前。上阪睏頓躄臥不起。賈人撾打搖頭纔動。時兄遊行飛在虛空。遙見其弟便謂之曰。弟居田宅今為所在。而自投身墮牛畜中。即以威神照示本命。即自識知淚出自責。由行不善慳貪嫉妒。不信佛法輕慢聖衆。不信兄語抵突自用。故墮牛中。疲頓睏劣。悔當何逮。兄知心念愴然哀傷。即為牛主說其本末。賈人聞之便以施與。即將牛去還至寺中。使念三寶。飯食隨時。其命終盡得生忉利天。時衆賈客各自念言。我等治生不能施與。不識道義死亦恐然。便共出捨捐其妻子。棄所珍玩行作沙門。精進不懈皆亦得道。由是觀之。世間財寶不益於人。奉敬三尊修身學道。世世獲安。
又付法藏經云。昔尊者羅漢闍夜多。將諸弟子詣德叉屍羅城。到其城已慘然不悅。小復前行。路見一烏欣然微笑。弟子白師。願說因緣。尊者答。我初至城於城門下見一鬼子。饑急語我。我母入城為我求食。與母別來經五百歲。饑虛睏乏命將不遠。尊者入城若見我母道我辛苦。願語早來。我始入城便見彼母。具說子意。鬼母答我。吾入城來經五百歲。未曾能得一人洟唾。我既新産氣力羸劣。
設得少唾諸鬼奪我。今值一人遇得少唾。欲持出城共子分食。門下多有大力鬼神。畏不敢出。唯願尊者送我出城。我即將出令共子食。我即問鬼。生來幾時。
鬼答我言。吾見此城七反成壞。我聞鬼言。悲嘆生死受苦長遠。是以慘然。時彼烏者。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號毗婆屍。我於爾時為長者子。欲得出傢。
是時出傢必得羅漢。父母不聽強為娉妻。既得妻已復求出傢。父母語我。若生一子乃當相放。我尋受教後生一男。至年六歲我復欲去。父母教兒求抱我腳啼哭而言。父若捨我誰見養活。先當殺兒然後可去。我時見已起愛染心。即語子言。吾為汝故不復出傢。由彼兒故從是以來九十一劫流轉五道未曾得見。今以道眼觀見彼烏。乃是前子。愍其愚癡久處生死。是以微笑。以是因緣。若復有人障他出傢。此人罪報常在惡道。受極苦痛無得解脫。惡道罪畢若生人中生盲無目。是故智者。若見有人欲出傢者。應勤方便勸佐令成。勿作留難。
又出傢功德經云。昔佛在世時。佛與阿難入毗捨離城。時到乞食。有一王子。字鞞羅羨那。與諸婇女在高樓上共相娛樂。佛聞樂音語阿難言。我知此人卻後七日必當命終。若不出傢或墮地獄。阿難聞已即往教化。勸其出傢。王子聞勸於六日中極意受樂。至第七日求佛出傢。一日一夜修持淨戒。即便命終生四天王。為北天王毗沙門子。與諸婇女受五欲樂。極天之壽滿五百歲。後生忉利為帝釋子。壽天千歲。次生焰摩復為王子。壽二千歲。後生兜率亦為王子。壽四千歲。次生化樂為天王子。壽八千歲。化樂壽盡復生第六他化自在為天王子。與諸婇女所受五欲。於下最勝。盡天壽命萬六千歲。如是受樂。於六欲天往來七返而無中夭。一日出傢滿二十劫不墮惡道。常生天上受福自然。最後人中生富樂傢財寶具足。壯年已過臨老厭世。出傢修道成闢支佛。名毗流帝梨。廣度天人不可限量。以是因緣出傢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為喻。假使羅漢滿四天下。若有一人一百歲中盡心供養四事無乏。乃至涅槃各為起塔。華香瓔珞種種供養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為求涅槃。一日一夜出傢持戒之功德也。以斯而言。出傢之法真可尊貴。不得以少財色貪着俗事流浪生死自苦其身。
中本起經云。提婆達多(齊雲天熱以其生時人天等衆心皆驚熱故以名焉)。
又無性攝論雲。提婆者(唐雲天授亦云天與謂從天乞得故云天授也)。
又增一阿含經云提婆達。白佛言。願聽在道次。佛言。汝宜在傢。分檀惠施。夫為沙門實為不易。復再三白佛。復告不宜出傢。提婆便生惡念。此沙門懷嫉妒心。我今宜自^2□頭善修梵行。何用是沙門語為。提婆後犯五逆罪。惡心欲至如來所適。下足在地。地中有大火風起生繞提婆身。為火所燒。便發悔心稱南無佛。然不究竟。便入地獄中。阿難悲泣言。提婆在地獄中為經幾時。佛言。經於大劫。命終生四天王上。展轉至他化自在天。經六十劫不墮三惡趣。最後受身成闢支佛。名曰南無。由命終之時稱南無故。時大目連言。我欲至阿鼻獄中見提婆達慰勞慶賀。佛言。阿鼻罪人不解人間音響。目連白言。我解六十四音。當以此音往語彼人。目連如屈申臂頃至阿鼻獄上。虛空中命曰提婆達。獄卒曰。此間亦有拘樓秦佛迦葉佛時提婆達。今命何者。目連曰。吾命釋迦文佛叔父兒提婆達。獄卒燒炙彼身使令覺寤曰。汝仰觀空中。見大目連坐寶蓮華。語目連曰。尊者何由屈此。目連曰。如來記。汝欲害世尊緣入阿鼻。最後成闢支佛。號名南無。提婆聞已歡喜言。我今日以右脅臥阿鼻獄中。經歷一劫終無勞倦。目連復問苦痛有增損乎。提婆報。以熱鐵輪鑠我身壞。復以鐵杵吹咀我形。有黑暴象蹈蹋我體。復有火山來鎮我面。昔日袈裟化為銅鍱。極為熾盛。今寄頭面禮世尊足。
復禮尊者阿難。目連即攝神足還世尊所。又智度論雲。提婆達弟子名俱迦離。謗捨利弗及目揵連。命終墮蓮華地獄中。又本起經名衢和離。
又報恩經云。提婆達多過去久遠不可計劫。有佛出世。名曰應現。佛滅度後。於像法中有一坐禪比丘。獨住林中。爾時比丘常患蟣虱。而作約言。我若坐禪汝宜默然。隱身寂住其虱如法。於後一時有土蚤來至虱邊。問言。汝雲何身體肌肉肥盛。虱言。我所依主人常修禪定。教我飲食時節。我如法飲食故。所以身體鮮肥。蚤言。我亦欲修習其法。虱言。能爾隨意。爾時比丘尋便坐禪。爾時土蚤聞血肉香即便食啖。爾時比丘心生苦惱。即便脫衣以火燒之。佛言。爾時坐禪比丘者今迦葉是。爾時土蚤者今提婆達多是。爾時虱者今我身是。提婆達多為利養故毀害於我。乃至今日成佛。亦為利養出佛身血生入地獄。提婆達多常懷惡心毀害如來。若說其事窮劫不盡。
又雜寶藏經云。佛在迦毗羅衛國入城乞食。到弟孫陀羅難陀捨。會值難陀與婦作莊香塗眉間。聞佛門中欲出外看。婦共要言。出看如來。使我額上莊未幹頃便還入來。難陀即出見佛作禮。取鉢嚮捨盛食奉佛。佛不為取過與阿難亦不為取。阿難語言。汝從誰得鉢。還與本處。於是持鉢詣佛。至尼拘屢精捨。佛即敕^2□發師與難陀^2□發。難陀不肯。怒拳而語^2□發人言。迦毗羅一切人民。汝今盡可^2□其發耶。佛問^2□發者。何以不^2□。答言。畏故不敢為^2□。佛共阿難自至其邊。難陀畏故不敢不^2□。雖得^2□發常欲還傢。佛常將行不能得去。後於一日次當守房。而自歡喜。今真得便可還傢去。待佛衆僧都去之後。我當還傢。佛入城後作是念言。當為汲水令滿澡瓶然後還歸。尋時汲水。一瓶適滿一瓶復翻。如是經時不能滿瓶。便作是言。俱不可滿。使諸比丘來還自汲。我今俱着瓶屋中而去。適即閉門。適一扇閉一扇復開。適閉一戶一戶復開。更作是念。俱不可閉。且置而去。縱使失諸比丘衣物。我饒財寶足可償之。即出僧房而自思惟佛必從此來。我則從彼異道而去。佛知其意亦從異道來。遙見佛來至大樹後藏。樹神舉樹在虛空中。露地而立。佛見難陀將還精捨。而問之言。汝念婦耶。答言。實爾。即將難陀嚮阿那波山上。又問難陀。汝婦端正不。答言。端正。山中有一老瞎獼猴。又復問言。汝婦孫陀利面首端正。何如此獼猴耶。難陀懊惱便作念言。我婦端正人中少雙。佛今何故以我之婦比瞎獼猴。佛復將至忉利天上。遍諸天宮而共觀看。見諸天子與諸天女共相娛樂。見一宮中有五百天。女無有天子。尋來問佛。佛言。汝自往問。難陀往問。諸宮殿中盡有天子。此中何以獨無天子耶。諸女答言。間浮提內佛弟難陀。佛逼使出傢。以出傢因緣命終當生於此天宮為我天子。難陀答言。即我身是。便欲即住。天女語言。我等是天。
汝今是人。人天路殊。且還捨人壽更生此間。便可得住。便還佛所以如上事。具白世尊。佛語難陀。汝婦端正何如天女。難陀答言。比彼天女如瞎獼猴比於我婦。佛將難陀還閻浮提。難陀為欲生天故勤加持戒。阿難爾時為說偈言。
譬如羯羊鬥將前而更卻汝為欲持戒其事亦如是佛將難陀復至地獄。見諸鑊湯悉皆煮人。唯見一鑊炊沸空停。怪其所以而來問佛。佛告之言。汝自往問。難陀即問獄卒者。諸鑊盡皆煮治罪人。此鑊何故空無所煮。答言。閻浮提內有如來弟子。名為難陀。以出傢功德當得生天。以欲罷道因緣之故。天壽命終墮此地獄。是故我今吹鑊而待難陀。難陀聞已恐怖畏獄卒留。即作是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唯願將我擁護還至閻浮提內。佛語難陀。
汝能勤持戒修汝天福不。難陀答言。不用生天。今唯願我不墮此獄。佛為說法。
一七日中成阿羅漢。諸比丘嘆言。世尊出世甚奇甚特。佛言。非但今日如是。乃往過去亦復如是。諸比丘言。過去亦爾。其事雲何。請為我說。佛言昔迦屍國王。名曰滿面。毗提希國有一淫女端正殊妙。爾時二國常相怨疾。傍有佞臣嚮迦屍王嘆說。彼國有淫女端正世所希少。王聞是語心生惑着。遣使從索。彼國不與。重遣使信。求暫相見。四五日間還當發遣。時彼國王約敕淫女。汝之姿態所有伎好。悉具足備。使迦屍王惑着於汝。須臾之間不能遠離。即遣令去。經四五日尋復喚言。欲設大祀須得此女。暫還放來後當更遣。時迦屍王即遣婦還。大祀已訖遣使還索。答言。明日當遣。既至明日亦復不遣。如是妄語經歷多日。王心惑着單將數人欲往彼國。諸臣勸諫不肯受用。時仙人山中有獼猴王。聰明博達多有所知。其婦適死取一雌獼猴。諸獼猴衆皆共瞋呵責。此雌獼猴衆所共有。何緣獨當。時獼猴王將雌獼猴。走嚮迦屍國投於王所。諸獼猴衆皆共追逐。既到城內發屋壞墻不可料理。迦屍國王語獼猴王言。汝今何不以雌獼猴還諸獼猴。獼猴王言。我婦死去更復無婦。王今雲何欲使我歸。王語之言。今汝獼猴破亂我國。那得不歸。獼猴王言。此事不好耶。王答言。不好。如是再三。王故言不好。獼猴王言。汝宮中有八萬四千夫人。汝不愛樂欲至敵國追逐淫女。我今無婦唯取此一。汝言不好。一切萬姓視汝而活。為一淫女雲何捐棄國事。大王當知。淫欲之事樂少苦多。猶如逆風而執熾炬。愚者不放必見燒害。欲為不淨如彼屎聚。欲現外相薄皮所覆。欲無反復如屎塗毒蛇。欲如怨財詐親附人。欲如假藉必當還歸。
欲為可惡如厠生華。欲如疥癢而嚮於火搔之轉劇。欲如狗嚙枯骨涎唾共合謂為有味唇齒破盡不知厭足。欲如渴人飲於鹼水逾增其渴。欲知段肉衆鳥競逐。欲如魚戰貪味至死其患甚大。爾時獼猴王者我身是也。爾時王者難陀是也。爾時淫女者孫陀利是也。我於爾時欲淤泥中拔出難陀。今亦拔其生死之苦。
未曾有經。羅□羅年至九歲出傢為沙彌。王敕豪族諸公王子五十人。隨逐羅□悉共出傢。捨利弗為和尚。大目揵連作阿闍梨。與授十戒。羅□母耶輪陀羅為太子婦。未滿三年即捨出傢(自餘弟子事廣繁多不可具述且逐要略疏三五也)沙彌者。耶捨傳云(隋雲勞之小者。以修道為勞也。又翻息慈。謂息世染之情以慈濟萬物也。又創染佛法俗情猶存。須息惡行慈)又增一阿含經云。佛告諸比丘有四姓出傢者無復本姓。但言沙門釋迦子。所以然者。生由我生。成由法成。其猶四大海皆從阿耨泉出。又彌沙塞律雲。汝等比丘。雜類出傢。皆捨本姓稱釋子沙門(沙門者息惡也)又長阿含經云。彌勒出世。諸比丘弟子等亦皆稱慈子。如我今弟子稱為釋子(彌勒者姓也此雲慈氏也)觀大覺俯應跡均俗典。所以苗裔繼哲姻婭重疊。並緣發曠劫故能翼贊靈化。又四河入溟俱名為海。四族歸道並號曰釋。可謂總彼殊源同乎一味。者矣。
頌曰。
宿佑因熟今蒙出度棄俗遣塵超然欣悟慧在恬虛妙不以數感時會道絶羈纏務精勤慕學服茲甘露功業弗墜感聖嘉護肅肅靈儀依依神步彼我無他法侶相遇感應緣(略引五驗)
宋沙門智嚴宋沙門求那跋摩宋沙門尼曇輝宋居士趙習宋東宮侖二女宋京師枳園寺有釋智嚴。西涼州人。弱冠出傢。便以精勤著名。遊歷西國咨受禪法。博通經論罕所希類。還於西域。所得經論未及譯寫。到宋元嘉四年。乃共寶雲等譯出不受別請。分衛自資。道化靈感幽顯鹹服。有見鬼者雲。見西州太社間鬼相語雲。嚴公至當闢易。此人未之解。俄而嚴至。聊問姓字果稱智嚴。默而識之密加禮。異儀同蘭陵蕭思話婦劉氏疾病。常見鬼來呼可駭畏。時迎嚴說法。嚴始到外堂。劉氏便見群鬼迸散。嚴既進為夫人說經。疾以之瘳。因稟五戒一門宗奉。嚴清素寡欲隨受隨施。少而遊方更無滯着。稟性衝退。不自陳敘。故雖多美行。世無得而盡傳。嚴昔未出傢時。嘗受五戒有所虧犯。後入道受具常疑不得戒。每以為懼。積年禪觀而不能自了。遂更泛海重到天竺。咨諸明達羅漢比丘。具以事問。羅漢不敢判决。乃為嚴入定。往兜率宮咨彌勒。彌勒答雲。得戒。嚴大喜。於是步歸至罽賓。無疾而死。時年七十有八。彼國凡聖燒身各處。
嚴雖戒操高明。而實行未辯。始移屍嚮凡僧墓地。而屍重不起。改嚮聖墓則飄然自輕。嚴弟子智明智遠。故從西來報此徵瑞。俱還外國。以此推嚴信是得道也。
但未知果嚮中間深淺耳。
宋京師衹桓寺有求那跋摩。此雲功德鎧。本是剎利種。纍世為王治在罽賓國。機辯俊達深有大度。仁愛泛博崇德務善。以宋元嘉八年正月達於建業。文帝引見勞問殷勤。因又言曰。弟子常欲持齋不殺。迫以身拘不獲從志。法師既不遠萬裏來化此國。將何以教之。跋摩曰。夫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非由人。且帝王與匹夫所修各異。匹夫身賤名劣言令不威。若不剋己苦躬將何為用。帝王以四海為傢。萬民為子。出一嘉言則士女鹹悅。布一善政則人神以和。刑不夭命。役無勞力。則使風雨適時寒暖應節。百𠔌滋繁桑麻鬱茂。如此持齋。齋亦大矣。不殺戒亦衆矣。寧在闕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後方為普濟耶。帝乃撫幾嘆曰。夫俗人迷於遠理。沙門滯於近教。迷遠理者。謂至道虛說。滯近教者。則拘戀篇章。
至如法師所言。真謂開悟明達。可與言論天人之際矣。乃敕住衹桓寺供給隆厚。
王公英彥莫不宗奉。大翻經論具在高僧傳。並文義詳允梵漢弗差。時影福寺尼慧果淨音等。共請跋摩雲。去六年有師子國八尼至京雲。宋地先未經有尼。那得二衆受戒。恐戒品不全。跋摩雲。戒法本在大僧衆發。設不本事無妨得戒。如愛道之緣。諸尼又恐年月不滿苦欲更受。跋摩稱雲。善哉。茍欲增明甚助隨喜。但西國尼年臘未登。又人不滿。且令學宋語。別因西域居士。更請外國尼來足滿十數。其年夏在定林下寺安居。時有信者采花布席。唯跋摩所坐花釆更鮮。衆鹹崇以聖禮。夏竟還衹桓。其年九月二十八日。中食未畢。先起還問其弟子。後至奄然已終。春秋六十有五。既終之後即扶坐繩床。顔貌不異似若入定。道俗赴者千有餘人。並聞香氣芬烈。鹹見一物狀若竜陀。可長一丈許。起於屍側直上衝天。
莫能銘者。以香薪闍維香油灌之。五色焰起□氳麗空。四部群集哀聲慟天。悲泣望斷不能自勝(又二驗出梁高僧傳錄)。
宋尼釋曇輝。蜀郡成都人也。本姓青陽。名曰玉。年七歲便樂坐禪。每坐輒得境界意未自了。亦謂是夢耳。曾與姊共寢。夜中入定。姊於屏風角得之。身如木石亦無氣息。姊大驚怪喚告傢人。互共抱扶。至曉不覺。奔問巫覡。皆言。鬼神所憑至年十一有外國禪師^8□良耶捨者。來入蜀。輝請咨所見。耶捨尼以輝禪既有分。欲勸化令出傢。時輝將嫁已有定日。法育未展聞說其傢。潛迎還寺。傢既知將逼嫁之。輝遂不肯行。深立言誓。若我道心不果遂被限逼者。便當投火飼虎棄除穢形。願十方諸佛證見至心。刺史甄法崇信尚正法。聞輝志業迎與相見。
並召綱佐及有懷沙門互加難問。輝敷演無屈。坐者嘆之。崇乃許離夫傢聽其入道。元嘉十九年。臨川康王延緻廣陵寺。
宋淮南趙習。元嘉二十年為衛軍府佐。疾病經時憂必不濟。常至心歸佛。夜夢一人形貌秀異若神人者。自屋梁上以小裹物及剃刀。授習雲。服此藥用此刀病必愈。習既驚覺果得刀藥焉。登即服藥疾除。出傢名僧秀。年逾八十乃亡。
宋元嘉元年。東宮侖二女。姊十歲妹九歲。裏越愚蒙未知經法。忽其年二月八日。並失所在。三日而歸。粗說見佛。至九月十五日又失一旬。還作外國語。
誦經梵書。見西域僧便相開解。明年正月十五日又失。在田作人見從風上天。父母哀哭求神鬼。經月乃返。剃頭為尼被服法衣。持發而歸。自說見佛及比丘尼。
曰汝宿緣為我弟子。手摩頭髮便落。與其法名。大曰法緣。小曰法婇。遣還曰。
可作精捨當與經法。既達傢即除鬼坐立精捨。旦夕禮誦。每現五色光流泛峰嶺。
自此容止音調詮正有法。上京風規不能過也。刺史韋朗孔默等。皆迎敬異雲(右此三驗出冥祥記)。
法苑珠林捲第二十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第十一 | 第十二 | 第十三 | 第十四 | 第十五 | 第十六 | 第十七 | 第十八 | 第十九 | 第二十 | 第二十一 | 第二十二 | 第二十三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