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未死的沙威   》 第23節:讀書與人生(2)      梁曉聲 Liang Xiaosheng

  讀書是造就文化靈魂的工作
  談到讀書,我希望孩子們從小多讀一些娛樂性的、快樂的、好玩的、富有想象力的書。不應該讓孩子們看卡通時僅僅覺着好玩。
  兒童卡通書一定要有想象力,西方兒童讀物最具有想象的魅力,但是這種想象的魅力
  並不是孩子們在閱讀時自然而然地就會感覺到的,一定要有成年人在和他們共同討論中點撥一下。未來中國人和西方人的一個區別恐怕就在想象力上,科技的成果就和想象力有關。我們孩子的想象力是低於西方某些發達國傢的,而且不衹是孩子們的想象力,我們文藝創作者的想象力也是低於西方人的。如果人傢在想象力方面的智商是十,那麽我們的想象力恐怕衹
  有三或四,這是由於整個科技的成果决定了想象力。
  我希望青年們讀一點歷史書籍,不一定從源頭開始讀起,但至少要把近現代史讀一讀,至少要“瞭解”一些,這個瞭解非常重要!我剛調到大學時曾經想在第一學期不給學生講中文課,也不講創作和欣賞,衹講從50 年代到90 年代中國人的生活狀況,怎樣過日子,怎樣生活。當年一個學徒工中專畢業之後分到工廠裏,一個月十八元的工資僅相當於今天的兩美
  元多一點,三年之後纔漲到二十四元。結婚時,他們的房子怎麽樣?當年的幸福概念是什麽?我在那個年代非常盼望長大,我的幸福概念說來極為可笑,當時我們傢住的房子本來已經非常破舊,是哈爾濱市的小鬍同、小街、大雜院、大雜院裏邊窗子已經沉下去的那種舊式蘇聯房,屋頂也是沉下去的,但是一對當時的年輕人就在那個院子裏結婚了,他們接着我傢的
  山墻邊上蓋起了衹有十幾平米的小房子,北方叫做“偏煞子”,就是一面坡的房頂,自己脫坯揀點磚,抹一點黃泥。那個年代還找不到水泥,水泥是國傢的緊缺物資,想看都看不到。用黃泥抹一抹窗臺,找一點石灰來刷白了四壁就可以了。然後男人要用攢了很長時間的木板自己動手打一張小雙人床、一張桌子。沒有電視,也買不起收音機。那時的男人們都是能工巧匠,自己居然能組裝出一臺收音機,而且自己做收音機殼子。我們傢裏沒有收音機,我就跑到他們傢裏,坐在門檻上聽那個自己組裝、自己做殼子的收音機裏播放的歌麯和相聲。丈夫一邊聽着一邊吸着捲煙,妻子靠在丈夫的懷裏織着毛活,那個年代要搞到一點毛綫也是不容易的。那就給我造成一種幸福的感覺,我想自己什麽時候長到和這個男人一樣的年齡,然後娶一個媳婦,有這樣一個小屋子,等等。今天對年輕人講這些,不是說我們的幸福就應該是那樣的,而是希望他們知道這個國傢是從什麽樣的起點上發展起來的,至少要瞭解自己的父兄輩是怎樣過來的。應該讓他們知道能夠走進大學的校門,父母付出了很多。現在年輕人所謂的人生意義,就是怎麽使我活得更快樂,很少有孩子想過,爸媽的人生要義是什麽?如果許多父母都僅僅考慮自己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得失、人生的損失,那麽可能就沒有今天許多坐在大學裏的孩子,或者這些孩子根本不可能坐在大學裏。我們的孩子如果連這一點也不懂的話,那是令人遺憾的,所以要讀一點歷史。
  中年人要讀一點詩呀、散文呀,因為我們要理解這樣的事情,就是孩子們今天活得也不容易,競爭如此激烈。我們總讓他們讀一些課本以外的書,但如果一個孩子在上學的過程中讀了太多課外書,他可能就在求學這條路上失策了,能進入大學校門絶對證明你沒讀什麽課本以外的書。孩子們的全部頭腦現在僅僅啓動了一點,就是記憶的頭腦、應試的頭腦,對
  此,要理解他們,不能求全責備,他們現在是以極為功利的方式來讀書,因為衹能那樣。但對於中年人,從前叫“四十而不惑”,我已到知天命之年,應該讀一點性情讀物。我不喜歡看所謂王朝影視,因為有太多的權謀。我從來不看權謀類的書。我建議,首先女人們不看這類書,男人們也可以不看。我們的人生真得時時刻刻與權謀有那麽緊密的關係嗎?到六十
  歲的時候,哪怕你就是權謀場上的人,也可以不看了吧!可以看一些性情讀物,想讀什麽就讀什麽,而且要看那種淡泊名利的。你能留給自己的人生還有多少時光呢?建議老年人要看一些青少年的讀物,瞭解青少年在看什麽書,用他們的書來跟他們交談。老同志不妨讀一點兒童讀物,也要看一點卡通,同時要回憶自己孩提時讀過哪些書?格林兄弟的、安徒生的童
  話中是不是還有值得講給今天孩子們聽聽的。我感覺下一代在成長過程中是特別孤獨的,他們很寂寞。父母在很大程度上不可能成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玩伴,他們工作非常緊張,孩子到了幼兒園,老師和阿姨們如何管理呢?第一聽話,第二老實。然後呢,最多講講有禮貌、講衛生,唱點兒歌,如此而已,所以孩子們在幼兒園這個學齡前階段是拘謹的,孩子在一
  起玩也是不放鬆的,在孩子們成長過程中,如果家庭環境是上有哥哥下有弟妹,並能夠和街坊四鄰的孩子一起任性的玩耍,那是最符合孩子天性的。現在的孩子非常孤單,非常寂寞,孩子身上有總體的幽閉和內嚮的傾嚮。爺爺、奶奶讀書之後和他們做隔代的交流、做隔代的朋友,而孩子讀書時不和他們交流,書就會白讀。有些書的內容、書的智慧一定是在交流
  過程中纔産生出來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第1節:目錄第2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1)第3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2)第4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3)
第5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4)第6節:十種關係(下篇)(1)第7節:十種關係(下篇)(2)第8節:十種關係(下篇)(3)
第9節:十種關係(下篇)(4)第10節:讀書與人生(1)第11節:讀書與人生(2)第12節:讀書與人生(3)
第13節:讀書與人生(4)第14節:讀書與人生(5)第15節:讀書與人生(6)第16節:讀書與人生(7)
第17節:虛假柔情似水(1)第18節:虛假柔情似水(2)第19節:虛假柔情似水(3)第20節:關於說話
第21節:紙簍該由誰倒空第22節:讀書與人生(1)第23節:讀書與人生(2)第24節:一個國傢的明信片(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