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鲜卑帝国   》 第四章 八王之乱(3)      Wen Tao

  废贾后,重新拥立太子。他们四下联络不得志的中下级军官,拉拢了一批人,殿中中郎将士猗和他们一起分析形势,认为光凭他们这些小军官不行,得有个领导人。张华、裴頠虽然赞成太子,毕竟是贾后提拔上来的人不可靠。思来想去,他们想到了一个人,新近担任禁军头领的右卫将军赵王司马伦。
  司马伦,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此人名声不好,曾因指使别人盗取御用裘皮大衣犯了死罪,因是皇帝国戚,被晋武帝下诏特赦。后封赵王,镇守邺城。贾后专政,迁征西将军,改镇关中。因其刑赏失当,导致氐、羌反叛,朝廷将其征还京师。入朝后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司马伦不甘心寂寞,倾身深交贾模、贾谧、郭彰等后党,谄事中宫,大为贾后所亲信,司马伦以太皇叔的身份甘心为贾后做狗有他的目的,他岁数大了,想享受三公的尊荣,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向贾后求录尚书事或尚书令的职务,均遭到执政大臣张华、裴頠的拒绝,一个小偷可以做宰相么?
  小军官们能肯定赵王会领导他们废贾后立太子吗?可以,因为他们与司马伦最亲密的谋士孙秀熟,孙秀,八王之乱中的风云人物,他原本是个庶族小品,史书说他靠谄媚赵王发家,“起自琅琊小史,累官于赵国,以谄媚自达。”像他这样末品的小人物,也只有不重声誉的司马伦能够重用他。孙秀小有才能,出身于五斗米道世家,在老百姓当中有一定的基础,这也是司马伦看重他的原因。五斗米道兴起于汉末,是道教的前身,在魏晋间亦有信奉者。东晋时孙恩大起义就是依靠道教的力量发生的,有意思的孙恩就是孙秀家族的后人,由此可见孙秀家族在道教中的影响力。
  小军官们通过孙秀向赵王司马伦透露出政变的消息,话讲得非常策略,“太子被废没有嗣君,必定引起祸乱,众人都知道你赵王和贾后是一路人,一旦别人举事,你必遭祸,为何不先下手啊1孙秀非常赞同,这是他平步青云的好机会,力劝赵王,司马伦普通人,素庸下,无智策,一切都听孙秀的,孙秀为了司马伦和自己能够掌握大权,又想出一条毒计。他说我们如果迎立太子,太子刚猛,若回东宫执政必不愿受制于人,我们不如等贾后害死太子,我们再以谋害太子不罪声讨,既可免祸,又可掌权。说得赵王心花怒放,当下散布消息,说有人打算废贾后,复立太子。
  贾南凤果然害怕,马上派人毒死太子。司马伦立刻约许超、司马雅起事,但两人却不肯再干,史书中说他们“惧后难,欲悔其谋,乃辞疾。”其实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当时太子已死,他们没有必要再去冒天大的风险发动政变。此时的司马伦也用不着他俩,殿中的军官们对贾后倒行逆施行为不满的人实在太多了。通事令史张林、省事张衡、殿中侍御史殷浑、右卫司马督路始、右卫佽飞督闾和皆参其谋。司马伦又找到弟弟大将军梁王司马肜,左卫将军齐王司马冏(老齐王司马攸的儿子),两下一拍即合,殿中的禁军全部把在他们手中。
  一日夜晚,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矫诏鼓动三部司马:“中宫与贾谧等杀吾太子,今使车骑入废中宫。汝等皆当从命,赐爵关中侯;不从,诛三族。”众皆从之。至此皇宫内外的军队全部被司马伦掌握。
  司马伦矫诏杀入皇宫,先把晋惠帝弄到东堂,派齐王司马冏入殿废掉贾后,贾南凤从男宠的怀里爬出来,惊问道:“你来干什么1司马冏冷冷道:“有诏收后。”贾南凤更加奇怪:“诏当从我出,何诏也?”直到见到晋惠帝,远远还冲他喊话:“陛下有妇,使人废之,等于废自己。”可见贾后当时反应何其呆滞,纵欲过度的原因。后来才回过神来,又问司马冏说:“起事者谁?”司马冏看着往日凶残暴虐,而今狼狈不堪的皇后,应该很得意地回答道:“梁王和赵王。”贾南凤恶狠狠地道:“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何得不然1意思是说她干掉了汝南王和楚王,没有再除掉梁王和赵王,本末倒置,所以遭殃。其实她只是一厢情愿,司马宗室实力强大,不是她可以全部除掉的,一个统治集团若想长久安定靠内部团结,他杀汝南王、杀楚王、杀卫瓘,甚至最后杀太子,都是在削弱自己的势力,最后使以孙秀为代表的庶人掌权,引发导致西晋灭亡,数十万百姓死去,上百万人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八王之乱。一个自身充满邪恶欲望的人是无法明白这一切的,根本不是系狗不系狗的问题,你就是勒死了那条狗,也会有别的狗把你咬死。贾南凤被废为庶人,后来被金屑酒毒死,赵粲、贾午、韩寿、董猛等皆伏诛。贾后乱政是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直接原因,贾南凤死有余姑,是千古罪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鲜卑帝国 序言(1)鲜卑帝国 序言(2)鲜卑帝国 序言(3)第一章 大鲜卑山(1)
第一章 大鲜卑山(2)第一章 大鲜卑山(3)第一章 大鲜卑山(4)第一章 大鲜卑山(5)
第二章 天女相思(1)第二章 天女相思(2)第二章 天女相思(3)第二章 天女相思(4)
第二章 天女相思(5)第三章 贾后乱政(1)第三章 贾后乱政(2)第三章 贾后乱政(3)
第三章 贾后乱政(4)第三章 贾后乱政(5)第三章 贾后乱政(6)第三章 贾后乱政(7)
第四章 八王之乱(1)第四章 八王之乱(2)第四章 八王之乱(3)第四章 八王之乱(4)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