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紅樓夢》海外言情趣談:莎士比亞眼裏的林黛玉   》 《紅樓夢》的語言其實並不“高雅”      裴鈺 Pei Yu

  不久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我提出了重拍《紅樓夢》,編劇首先要“敬畏”原著,在敬畏的基礎上做藝術創新。這是一種態度,有沒有建議呢?現在的古典影視劇,特別是古代經典重拍劇,特別容易滑嚮“高雅臺詞”,比如《大明宮詞》,裏面就有特別多的西式長句對白,美其名曰“莎士比亞式臺詞”。
  再比如《三國演義》,裏面有不少文言對話,意思自然難懂,不得不打上字幕來做解釋。西化和文言臺詞,從話劇,舞臺劇,走嚮了電視劇,這個趨勢,我覺得最好不要侵襲到新版《紅樓夢》電視劇,《紅樓夢》既不需要《大明宮詞》那樣的莎士比亞對話,也不需要《三國演義》裏的文言對話字幕,這是為什麽呢?
  《紅樓夢》的口語比文言還要優美
  《紅樓夢》人物的語言,最鮮活的地方,就是口語,曹雪芹是語言大師,他在口語中滲透了極其強烈的感情,寄托了引而不發的情節設計。品鑒《紅樓夢》的口語,比欣賞文言還要令人陶醉,感人至深。
  比如,第8回有一段,寶玉一個人到梨香院看望寶釵,正在和寶釵閑聊,突然,黛玉進了門,撞見了閑聊中的寶玉和寶釵。書中這樣寫道:“此時與寶釵就近,衹聞一陣陣涼森森甜絲絲的幽香,竟不知是何香氣,遂問:“姐姐熏的是什麽香?我竟從未聞見過這味兒。”寶釵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煙燎火氣的。”寶玉道:“既如此,這是什麽香?”寶釵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藥的香氣。”寶玉笑道:“什麽丸藥這麽好聞?好姐姐,給我一丸嘗嘗。”寶釵笑道:“又混鬧了,一個藥也是混吃的。”
  一語未了,忽聽外面人說:“林姑娘來了。”話猶未了,林黛玉已搖搖的走了進來,一見寶玉,便笑道:“哎喲,我來的不巧了!”寶玉等忙起身笑讓座,寶釵因笑道:“這話怎麽說?”黛玉笑道:“早知他來,我就不來了。”寶釵道:“我更不解這意。”黛玉笑說道:“要來時一群都來,要不來一個也不來,今兒他來了,明兒我再來,如此間錯開了來着,豈不天天有人來了?也不至於太冷落,也不至於太熱鬧了。姐姐如何反不解這意思?”
  黛玉一見寶玉在和寶釵閑聊,便不假思索地拋出一句“哎喲,我來的不巧了!”女孩子的心靈都超敏感,寶釵不會聽不出黛玉的話有些異樣,於是,立刻以退為進,說自己不懂黛玉的話,沒想到黛玉咄咄逼人,說了一連串的“來”字,像在說繞口令一樣。從字面來看,黛玉解釋“不巧”的原因是想和寶玉岔開時間來看望,免得讓寶釵過於熱鬧或者過於冷清,其實,我想絶大多數讀者都會從這段口語中體會到黛玉的真正含義,黛玉說“早知他來,我就不來了。”實際意義是早知寶玉來看寶釵,自己就不來給他們倆當“電燈泡”了,黛玉在吃醋呢!黛玉不僅吃醋,而且說道“也不至於太冷落,也不至於太熱鬧了”,言外之意,分明是寶玉來看寶釵,瀟湘館“太冷落”,梨香院“太熱鬧”,從少女特有的小心眼,犯妒忌,到如今已經在暗暗責備寶玉“寡情”了。黛玉天生聰慧,文思敏捷,貌似平淡的言談,實質上卻加槍帶棒,充滿了智慧,真正達到了“一語雙關”的境界。平淡無奇的字面含義,波瀾起伏的個中深意,衹有用最生動的語言才能徹底地表達出來,這個例子能體現出《紅樓夢》口語的巨大魅力。
  口語變高雅後的極大失誤
  為什麽不可以把《紅樓夢》的人物對話,改成文言,使之變得高雅呢?第一是背離了原著,第二,這種“高雅文言”反而會大大削弱人物的性格和魅力,沒有必要,還會弄巧成拙。在《紅樓夢》的不同版本中,就有很多口語改文言的例子,非常失敗。
  第11回,“鳳姐兒聽了,眼圈兒紅了半天,半日方說道:“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個年紀,倘或就因這個病上怎麽樣了,人還活着有甚麽趣兒!”
  有一個版本是這樣改的“鳳姐兒聽了,眼圈兒紅了一會兒,方說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點年紀,倘或就因這個病上有個長短,人生在世,還有什麽趣兒!”
  本來,半天,半日都是口語的常見用法,是誇張的,這纔顯着生動本色,改成了“一會兒”這樣的書面用語,就弱化了很多。
  “怎麽樣了”,本來是口語中的含糊用語,非常含蓄。面對重病病人,用“有個長短”這樣直白外露的話,太刺激患者,是不知輕重了。
  “人還活着”,這話既體現了鳳姐對秦可卿的極大悲痛,又表示自己也因此而難過的不想活了。這樣復雜、豐富、感人的情緒都用一個“活”字呈現了出來。“人生在世”高雅得多,卻抹去了人物的真摯感情,人物形象一下子“死”了。
  再看下面這個例子:第3回,“不免賈母又傷感起來,因說: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捨我去了,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
  程高本是這樣改的“不免賈母又傷感起來,因說:我這些女兒,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我而逝,不得見一面,教我怎不傷心!”
  這段話是描寫一個女人晚年喪女,白發老母親思念女兒,“先捨我而去”,一個“捨”字,說女兒“捨”了老媽媽而去,老年人的痛苦立刻展現出來。而“先我而逝”,雖然文雅了,但是去掉了包含着血淚悲情的“捨”字,就變成簡單的時間先後的敘述了。
  “今見了你,我怎麽不傷心!”老人看到外孫女黛玉,睹人思情,有語言,有動作,有情感。而“教我怎不傷心”,則是簡單的抒情而已。
  由上可見,《紅樓夢》中的人物對話,所體現出來的感情、動作、情節,是非常豐富的,曹雪芹筆下人物的口語,比文言更加生動,更加優美,更加流韻綿長。“高雅”不是唯一的標準, “美麗”比“高雅”更重要,傳統中文是美麗的,即使是民間俗語,市井語言,用得好,用得美,依然是妙趣橫生,款款動人,幾千年來,有美麗的中文,卻沒有“高雅的中文”。尊重傳統中文,重新審視她的美麗,纔是我們今天的當務之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資料來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自序《紅樓夢》80回,章章都有錯(1)
《紅樓夢》80回,章章都有錯(2)賈寶玉愛啃雞爪子?(1)
賈寶玉愛啃雞爪子?(2)讓外國人發暈的《紅樓夢》人名(1)
讓外國人發暈的《紅樓夢》人名(2)讓外國人發暈的《紅樓夢》人名(3)
讓老外崩潰的《紅樓夢》忌諱文化《紅樓夢》的“酒文化”弄醉老外
史湘雲和莎士比亞:東西方最偉大的醉鬼(1)史湘雲和莎士比亞:東西方最偉大的醉鬼(2)
以《紅樓夢》為例,中國文化對外傳播要有耐心談談《紅樓夢》傳播中的惡俗化(1)
談談《紅樓夢》傳播中的惡俗化(2)曹雪芹的“糊塗話”玩暈80後、90後
曹雪芹的“糊塗話”,讓人很彆扭《紅樓夢》裏最牛的“病句”
曹雪芹其實是被“火車”撞死的?凋零的海棠花,繁茂的老楊樹(1)
凋零的海棠花,繁茂的老楊樹(2)誰騎上了老虎,誰暴露了乳溝
《紅樓夢》的語言其實並不“高雅”對《紅樓夢》走火入魔的外國人
第   I   [II]   頁

評論 (0)